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脊柱内固定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每位脊柱外科医师必备的技能,但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掌握离不开对解剖知识的熟知。
遥想恩师池永龙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中、上胸椎的解剖研究,首次将中、上胸椎椎弓根技术应用于脊柱畸形矫形,突破了当时被认为是椎弓根内固定禁区的中、上胸椎区域。30余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该技术是可行的,且已被广泛应用并显著提高了脊柱畸形的矫形率。回想自己的行医生涯,感触颇多,在诊治患者过程中不敢有一丝大意。要知道一个小小的疏忽就能酿成大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痛苦。因此每次术前总是不断复习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知识,做好手术规划。
鉴于此,我们结合影像、解剖和临床经验,总结和归纳了目前脊柱内固定相关的实用解剖知识,汇集成书。全书共五章。前面四章按部位分为颈枕部,下颈椎,胸、腰段,骶段固定术,这四章均先总体介绍了脊柱部位的解剖特征,然后介绍该脊柱部位常见的不同固定方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技术简介、解剖学测量及数据、临床意义、影像学标准四个部分。每一种不同的脊柱内固定技术都以表格形式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不同人群的内固定解剖学参数测量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解剖测量数据,本书概括了理想进钉点、进钉角度、进钉深度和螺钉直径这四个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可为手术医师提供准确、实用的参考。
最后一章介绍了脊柱内固定人体标本和影像解剖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目前新兴的3D数字重建和3D打印技术,向读者介绍了脊柱内固定解剖学的研究和方法。这些研究和方法的介绍,深化了本书的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虚拟技术为不同的个体制定最佳的置钉轨迹,也可以开发研究新的固定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示意图片均为原创且采用彩图印刷,每一幅彩图都十分精美,这有赖于编者团队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辛勤付出。望着眼前的书稿,我突然想到了“情怀”这个词。是的,我们需要情怀,需要为我们所付出的事业倾注赤诚。做一个有情怀的医者,在浮躁的世界里,显得弥足珍贵。编者们无论生活和工作如何紧张忙碌,都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参与、共享、写出文字,供其他医者,特别是初、中级脊柱外科医师参考。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书内容精练、实用,是能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良师益友。借此机会,谨向付出了艰辛劳动的全体编写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所限,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斧正,甚幸拜谢!
王向阳
2019年夏日于挹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