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烧伤
赵某,女,42岁。
初诊:2018年3月1日。
主诉:双手背及腿部烫伤18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昨晚20:05左右在倒开水时,不慎打翻热水瓶,致双手背及腿部烫伤,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水疱,无表皮明显破损,自行外涂蛋清,于今晨见烫伤处肿胀更明显,伴水疱增大,疼痛仍有,遂来就诊。无发热、头痛,无呕吐,站久后下肢皮肤疼痛加剧,行走尚可。
既往史:否认有其他疾病史。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刻下:患者双手背及腿部烫伤,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水疱,胃纳可,夜寐欠佳,二便正常。
查体:双手背及腿部前侧局部皮肤见片状红肿,多处水疱,大小不等,疱液澄清,未见明显皮肤破损,触之压痛明显,总面积约4%。
舌脉:舌红,苔薄,脉数。
中医诊断:烫伤,火热伤津证。
西医诊断:Ⅱ度烧伤。
治法:养阴清热。
内治
方药:银花甘草汤加味。
金银花10g 生甘草6g 六神曲15g 茯苓10g 陈皮6g 连翘10g 玄参10g 赤芍10g 丹参10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外治
(1)消毒创面,双手背用烫伤乳剂外涂(24小时以内,每次间隔2小时;超过24小时,每次间隔4~5小时),无需包扎。
(2)双腿部用地榆软膏外敷,纱布包扎,每日1次。
按语:烧伤多指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见于《千金翼方》,古代医籍又谓“火烧伤”“汤火伤”“火疮”“汤泼火伤”“水火烫伤”等。
晋代《肘后备急方》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凡火烧损,慎勿以冷水洗之。”否则,“火疮得冷,热气更深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又说“火疮用栀子、黄芩、白蔹煎汤以淋疮,会溜去火热毒”。说明中医在治疗烧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些沿用至今。由于沸水(油)、烈火等的强热作用,侵袭人体皮肤,致皮肤受损,皮肉腐烂。轻者仅为局部皮肉受损伤,而重者除皮肤受伤以外,火毒炽盛,耗伤阴津,内攻脏腑,使阴阳失衡,产生火盛伤阴,阴损及阳,气血两虚等全身症状,从而产生诸多变证,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上,根据受伤程度的轻重,以及临床表现来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通常小面积的轻症烧伤(Ⅰ度及浅Ⅱ度烧伤),用外治法便可收功。暴露的部位,如手部、面部可以外涂烫伤乳剂。烫伤乳剂由麻油、澄清石灰水[Ca(OH) 2]组成。麻油有清热解毒,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澄清石灰水有清洁创面、散热之功效。对于不宜暴露的部位,外敷地榆软膏。方中生地榆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敛疮,是治疗烧伤的要药;生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外用治疗烧伤。
对于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需内外兼治。内治以养阴存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祛瘀。方用银花甘草汤加味养阴清热,泻火解毒,同时注意脾胃的养护,避免清热药伤胃。但津伤及气,或热毒入里,变证多端,须随证治疗。另外,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很重要,应迅速去除受伤原因,及时脱离受伤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