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将常见思维运用到极致

联想思维

“学习是件特别枯燥的事情。”我们身边,很多人会抱怨学习无趣。

“写作文的时候我老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也有很多人抱怨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那么,在抱怨之前,请先问一问自己:“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吗?”

一个人,如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拥有了联想的空间,这好比为学习找到了一种强大动力,想象力能把光明的未来展示在人们的面前,鼓舞人们以巨大的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学习。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学习才会具有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便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以想象力超群而著称。他在无线电还未发明时,就已经想到了电视,在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之前的半个世纪,已想到了直升机和飞机。什么坦克、导弹、潜水艇、霓虹灯等,他都预先想象到了。

他在《月亮旅行记》中甚至讲到了几个炮兵坐在炮弹上让大炮把他们发射到月亮上。他想象在地球上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发射井,在井中铸造一个大炮筒,把精心设计的“炮弹车厢”发射到月球上去。他甚至选择好了离开地球的最近时刻,计算了克服地心引力所需要的最低速度,以及怎样解决密封的“炮弹车厢”的氧气供给问题。

据说齐尔斯基——宇宙航行的开拓者之一,正是受了凡尔纳著作的启发,推动着他去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的。

俄国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青年时代就被人们称为“大胆的幻想家”,他把未来的宇宙航行想象成15步。值得惊叹的是,在齐奥科夫斯基做出这一大胆的想象的时候,莱特兄弟的飞机还尚未问世。

当时除了冲天鞭炮以外,世界上没有什么火箭,更加令人吃惊的是,许多想象通过近几十年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即,随着火箭、喷气式飞机、人造卫星、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轨道站以及航天飞机的相继成功,齐奥科夫斯基的前几步都已基本实现。

其实,很多古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今天都已经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了。“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到”。事实证明,头脑中的形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我们的想象力就越强。因此平时要不断接触各种事物,使这些事物在你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就是你进行丰富想象的素材。

倘若你能正确使用你的想象力,你的作文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记叙文,你的解题方式可能有很多种,此路不通另寻他路,你对历史也就不会毫无感觉。的确,很多学习上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头脑中能否想象的问题。

几个人一同看天上的云,有人看到的只是一片云,有人看到了一只绵羊,有人则看到一个仙女……画家开始在画布上勾勒出这些图像来,作家在作品中描述着他们的感知,演员们则把对事物的感知表演了出来,商人们在梦想中看到了它们——所有这些都是创造性地想象出来的。

锡德·帕纳斯在他的《优化你的大脑魔力》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练习。

他问他的读者们:“如果我说4是8的一半,是吗?”人们回答说:“是。”随后他说道:“如果我说0是8的一半,是吗?”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这一说法(数字8是由两个0上下相叠而成的)。

然后他又说:“如果我说3是8的一半,是吗?”现在每个人都看到把8竖着分为两半,则是两个3。然后他又说到2、5、6,甚至1都是8的一半。能否看出这些关系来,就看你是否有想象力。

每个字母和每个数字都可能具有上百万种形状、大小、颜色和材料,事实上存在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你越是广泛涉猎的时候,你就越会是惊叹那些天才的想象力。

奥威尔的《动物农场》,甚至想象了一个与他不同时代的国家的面貌。想象力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发散思考。如果你以为想象力就是不负责任地胡乱联系,那你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怎样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呢?这里有一些线索可以给你参考。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个事物都可能成为其他所有的事物。在艺术家看来,每个事物都是其他所有的事物,艺术家的大脑是高度创造性的大脑,那里没有逾越不了的障碍,自由想象是学习者最好的朋友。

可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就很困难。首先是因为有的人不敢放开自己的思路,政治的题目就一定要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的问题就绝对不能从地理的因素来考虑。这样的头脑是很难有所创造的。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到野外去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如此一来,外面的世界更有可能激发你的灵感。假如你读过《瓦尔登湖》,就能知道原来描述自然的文字能达到如此唯美的境界。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使书本知识和实践严重脱节,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越来越重视想象力的世界,你可以对想象力做有针对性地训练:

1.积累丰富的感性形象

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以扩大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形象的储备。社会调查、参观、游览、欣赏影视歌舞、读书,都可以扩大形象储备。

2.借用“朦胧”想象

不少科学家善于在睡意蒙眬的状态下思考问题。运用朦胧法,能发现事物之间的一些原来意想不到的相似点,从而触发想象和灵感。

3.融合想象与判断

合理的想象只有同准确的判断力一道才能发挥作用。丰富的想象力,既需思想活跃,又需判断正确。

4.练习比喻、类比和联想

比喻、类比是想象力的花朵。经常打比方,可使想象力活跃。读小说时,可以有意识地在关键时刻停下来,自己设想一下故事的多种发展趋向,然后比较小说的写法,从中受到启迪。看电视连续剧可逐集练习。

5.多作随意性想象

要先放开思想想象,然后再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或删除,思想拘谨很难产生出色的想象。要知道成功地运用你的想象力,引导自己去开发新鲜的领域与成就。这种想象力往往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借助逻辑上的变换,从已知推出未知,从现在导出将来。

我们可以做几个针对联想思维的小训练:

训练1:词语的连接

用下面的词语组织一段文字,要求必须包含所有的词语。

科学月刊稀少聪明天空消息手语树木符号卵石太阳模式

间谍玻璃池水橱窗细胞暴风雨神经错乱波状曲线

例文1:她心神不定地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随手翻着一本科学月刊,那是一种图片稀少,但内容芜杂的刊物。她翻着,看到聪明、天空、消息、手语、树木、符号、卵石、太阳、模式、间谍、玻璃、池水、橱窗、暴风雨、波状曲线、细胞等一些乱七八糟的词语,就像一间杂货铺,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存货。她把杂志扔到身旁,一时间,心里烦乱不堪,各种各样的感觉纷纷袭来。

例文2:对于由神经错乱而引起的“联想狂”病症,康宁博士在一家科学月刊上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博士指出,这是一种稀少的病症,可是病患却不容易治愈。患者往往自以为极端聪明,能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情况。

比方他们可以从天空云彩的变幻得知电视台节目的预告,风吹过树木的摇摆是某种意义的手语,一处污斑往往是一个透露着征兆的符号……博士分析了一个病例,患者把卵石看成是太阳分裂后的碎块,并建立了一种如下的思维模式:猫就是间谍,玻璃是由池水的表层部分凝固而成,橱窗为暴风雨的侵袭提供支持,波状曲线是细胞。

例文3: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她一时间神经错乱,平时喜欢阅读的科学月刊被胡乱地丢到地上。走近窗前,她看到树木上稀少的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刺目的光,仿佛是一种预兆的符号,可惜以前她没有读懂。真弄不明白,像他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是一个间谍?记得曾经一起讨论那些暴风雨的模式时,他似乎想透露什么,然而最终他只是望着当街的橱窗玻璃,那上面有一道奇怪的波状曲线。“池水里的卵石上有无数细胞。”他说。然后打了一个无聊的手语……

训练2:完成一篇文章

比如我们就写鹰。以鹰作为联想的中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联想:

(1)与鹰有关的事物:鹰巢、鹰画、鹰标本、鹰笛(猎人唤鹰的工具)、鹰架、鹰的训练步骤及注意事项……

(2)鹰本身的事物:鹰的食物(食谱)、鹰的卵及孵化、鹰眼、鹰爪、鹰的羽毛、鹰的鼻子以及耳朵、鹰的翅膀、鹰的飞翔能力……

(3)与鹰有关的一些概念:“左牵黄,右擎苍……”(辛弃疾)、打猎、雄鹰展翅、大展宏图、猎猎大风、迅捷、搏兔捕蛇……

(4)与鹰有关的精神:拼搏到底、不怕挫折、信念坚定、勇于挑战、崇尚大自然、独来独往、无限自由……

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作为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因为每个词语可以同将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建立在形象联想的基础上的,先要使需要思考记忆的物品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形象,并将这一形象附着在一个容易回忆的联结点上。这样,只要想到所熟悉的联结点,便能立刻想起学习过的新东西。

依照形象思维而来的形象记忆是目前最合乎人类的右脑运作模式的记忆法,它可以让人瞬间记忆上千个电话号码,而且长时间不会忘记。

但是,当人们在利用语言作为思维的材料和物质外壳,不断促进了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左脑功能的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又推动人的思维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完善,并越来越发挥无比神奇作用的过程中,却犯了一个本不应犯的错误——逐渐忽视了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

于是,人类越来越偏重于使用左脑的功能进行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了,而右脑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功能渐渐遭到不应有的冷落。其实,我们对右脑形象记忆的潜力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现在,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在一分钟内记住下列东西:

风筝、铅笔、汽车、电饭锅、蜡烛、果酱。

怎么样,你感到费力吗?你记住了几项呢?其实,你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记全这六项,只要你利用你的想象力。

你可以想象,你放着风筝,风筝在天上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风筝呢?是一个白色的风筝。忽然有一支铅笔,被抛了上去,把风筝刺了个大洞,于是风筝掉了下来。而铅笔也掉了下来,砸到了一辆汽车上,挡风玻璃也全破了。

后来,汽车只好放到一个大电饭锅里去,当汽车放入电饭锅时,汽车融化了,变软了。后来,你拿着一个蜡烛,敲着电饭锅,当当当的声音,非常大声,而蜡烛,被涂上了果酱。

现在回想一下:

风筝怎么了?被铅笔刺了个大洞。

铅笔怎么了?砸到了汽车。

汽车怎么了?被放到电饭锅里煮。

电饭锅怎么了?被蜡烛敲出了声音。

蜡烛怎么了?被涂上了果酱。

如果你再回想几次,就把这六项记起来了。

这个游戏说明:联结是形象记忆的关键。好的、生动的联结要求将新信息放在旧信息上,创造另一个生动的影像,将新信息放在长期记忆中,以荒谬、无意义的方式用动作将影像联结。

好的联结在回想时速度快,也不易忘记。一般而言有声音的联结比没有声音的好,有颜色的联结比没有颜色的好,有变形的联结比没有变形的好,动态的比静态的好。

想象是形象记忆法常用的方式,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联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比如,要记住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确实很困难。如果能用形象记忆,就会减少这方面的困难。仔细观察中国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

比如,我们知道: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出拇指的拳头,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省像张兔子皮,台湾省似纺锤,海南省似菠萝,广东省似象头,广西壮族自治区似树叶,青海省像兔子,西藏自治区像登山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像朝西的牛头,甘肃省像哑铃,陕西省像跪俑,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湖北省像警察的大盖帽,湖南、江西省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形象记忆不仅使呆板的省区轮廓图变得生动有趣,也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成为记忆能人的条件,是要具备能够在头脑中描绘具体形象的能力,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名人的形象记忆记录。

日本著名的将棋名人中原能在不用纸笔记录的情况下,把10个人在3天时间里分两桌进行的麻将赛的每一局胜负都记得清清楚楚。

日本另外一个将棋好手大山也有类似的逸闻,他曾和朋友一起在旅馆打了3天麻将,没想到他们的麻将战绩表被旅馆的女服务员当作废纸给扔了,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大山名人已将多达20多人的战绩准确地重新写下来了。

马克·吐温曾经为记不住讲演稿而苦恼,但后来他采用一种形象的记忆之后,竟然不再需要带讲演稿了。他在《汉堡》杂志中这样说:

“最难记忆的是数字,因为它既单调又没有显著的外形。如果你能在脑中把一幅图画和数字联系起来,记忆就容易多了。如果这幅图画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你就更不会忘掉了。我曾经有过这种体验:在30年前,每晚我都要演讲一次。所以我每晚要写一个简单的演说稿,把每段的意思用一个句子写出来,平均每篇约11句。”

“有一天晚上,忽然把次序忘了,使我窘得满头大汗。因为这次经验,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在每个指甲上依次写上一个号码,共计10个。第二天晚上我再去演说,便常常留心指甲,为了不致忘掉刚才看的是哪个指甲起见,看完一个便把号码揩去一个。但是这样一来,听众都奇怪我为什么一直望自己的指甲。结果,这次的演讲不消说又是失败了。”

“忽然,我想到为什么不用图画来代表次序呢?这使我立刻解决了一切困难。两分钟内我用笔画出了6幅图画,用来代表11个话题。然后我把图画抛开。但是那些图画已经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只要我闭上眼睛,图画就很明显地出现在眼前。这还是远在30年前的事,可是至今我的演说稿,还是得借助图画的力量才能记忆起来。”

马克·吐温的例子更有力地证明了形象记忆的神奇作用,由此,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形象记忆能力。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形象记忆可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听音乐时可以听记旋律、记忆主题、默读乐谱、反复欣赏、活跃思维。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在什么事业上我都将一事无成。在科学思维中,永远有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听音乐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多种思维形式,各种音乐环节中必须始终贯穿形象思维训练,促进记忆的提升。

你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训练自己形象思维:

1.小人儿想象

做法如下:

(1)冥想、呼吸使身心放松;

(2)暗示自己的身体逐渐变小,比米粒和沙子还小,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电子一般大小的小人儿,能进入任何地方;

(3)想象自己走进合着的书的里面,看看书里面写的什么故事,画的什么样的画。

2.木棒想象

首先让身体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想象自己僵直得如同木棒一般,然后再逐渐松弛下来,放松身体。反复重复上述训练可以起到深化你的冥想能力的作用。

(1)在床上静卧,闭上双眼。按照自己的正常速度,重复进行三次深呼吸;

(2)然后重新恢复到正常呼吸状态,接下来想象自己的身体变成一根坚硬的木棒,感觉自己又仿佛变成了一座桥梁,在空中画出一道有韧性的弧线,如此重复。身体变得僵直、坚硬;

(3)感觉身体开始松弛、变软。

(4)再次僵直、变硬,变得越来越坚固;

(5)迅速恢复松弛、柔软的状态;

(6)再一次变得僵硬起来;

(7)身体重新松弛下来。下面重复进行三次深呼吸。在呼气的时候,努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放松,感觉大脑处于一种冥想的出神状态,并逐渐上升至更高级别的层次;

(8)下面你能从1数到10,在数数的过程中,想象你自己冥想的级别也在逐步提升,努力认真地想象自己冥想的级别在不断深化;

(9)下面开始数:

〈1、2〉,冥想的级别在逐渐深化。

〈3、4〉,进一步深化。

〈5、6〉,更进一步的深化。

〈7、8〉,更为深入的深化。

〈9、10〉,已进入较高层次的深化。

(10)接下来,开始进行颜色想象训练。一开始先想象自己面前30厘米处出现一个屏幕,然后想象屏幕上出现红、黄、绿等颜色。首先进行红色的想象,然后看到眼前出现红色;

(11)下面,红颜色消失,逐渐变成黄色。就这样想象下去;

(12)接下来,黄颜色消失,逐渐变成绿色;

(13)下面开始想象你自己家正门的样子,已经开始逐渐看清楚了吧,对,想得越细越好。直到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为止;

(14)下面,打开房门,走进去,看看屋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15)现在可以清醒过来了。开始从10数到0,感觉自己心情舒畅地醒来。

发散思维

死气沉沉的大脑毫无创造力可言,在学习过程中,若要保持大脑的兴奋,就要保持思维的活跃,而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大脑维持一个灵敏的状态。

几乎从启蒙那天开始,社会、家庭和学校便开始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不要标新立异、这是规矩等等。当然,就做人的行为准则而言,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是对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凡事都制定唯一的准则,这一做法是在扼杀创造力。

有人曾对一群学生做过一个测试,请他们在五分钟之内说出红砖的用途,结果他们的回答是:“盖房子、建教室、修烟囱、铺路面、盖仓库……”尽管他们说出了砖头的多种用途,但始终没有离开“建筑材料”这一大类。

其实,我们只需从多个角度来考察红砖,便会发现还有如压纸、砸钉子、打狗、支书架、锻炼身体、垫桌脚、画线、作红标志,甚至磨红粉等诸多其他用途。这种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问题的做法所体现的就是发散思维的运用。

发散思维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1950年以《创造力》为题的演讲中首先提出的,半个多世纪来,引起了普遍重视,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工作。发散思维法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设想的展开型思考方法,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从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能使人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同学们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比如一支曲别针究竟有多少种用途?你能说出几种?10种?几十种?还是几百种?你可以来一场头脑风暴,看看自己能想到的极限是多少种——如果你想继续这个游戏的话,可能你到人生的最后一刻,都能找到特别的用途来。下面这个关于曲别针的故事告诉你的不只是曲别针的用途,更是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如何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研讨活动。面对这些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风度翩翩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回形针),说道:“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能说出这些曲别针的更多种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

片刻,一些代表踊跃回答:

“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

“纽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

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大约10多种,其中较奇特的回答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引来一阵笑声。村上对大家在不长时间内讲出十多种曲别针用途,很是称道。人们问:“村上您能讲多少种?”

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

“30种?”村上摇头。

“300种?”村上点头。

人们惊异,不由得佩服这人聪慧敏捷的思维。也有人怀疑。

村上紧了紧领带,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睛,用幻灯片映出了曲别针的用途……这时只见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

“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000种,甚至30000种!”

邻座对他侧目:“吹牛不罚款,真狂!”

第二天上午11点,他“揭榜应战”,走上了讲台,他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

这时,现代思维之光,射入了这枚平常的曲别针,它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神奇变幻的金箍棒。他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通过两轴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曲别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数量,就有1000万、1亿……在音乐上可创作曲谱;曲别针可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曲别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可以把曲别针串起来导电;曲别针是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的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

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他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思维魔王”深深地吸引着。

许国泰先生运用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法。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牵线搭桥,将思路扩展开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也就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与规律。许多优秀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也很重视发散思维的学习运用,因此获得了较佳的学习效果。

要想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我们不妨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练习:

1.充分想象

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运用想象力,使自己尽快跳出原有的知识圈子,只有让思路不局限于一点,才能让思维更加开阔。

2.不要过分紧张

要想进行发散思维,必须拥有一个较好的思维环境,同时也应该保持较好的心情,这就要求我们在碰到问题的时候不能过于紧张。紧张只能使人方寸大乱,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助益。

3.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

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进行,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散的角度越多,我们掌握的知识就越全面,思维就越灵活。在学习中,对于有新意、有深度的看法,我们应该大胆地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从而激发全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当你看到苏轼的时候,你可以想到《明月几时有》,也可以想到《密州出猎》这些作品;同时我们能想到的还有北宋的政治制度,苏东坡曾经的遭遇;我们还能想到东坡肉这种美食,以及东坡酒、东坡的政敌王安石、苏门三位文豪等等。

当我们的看法出现错误时,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想法还不完善。让我们在一个宽松、活泼、能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氛围中,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成果。

对每个人来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自然和几乎自动的思维方式。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多更大的帮助。

要强化自己的发散思维,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思维训练,如:

训练1:尽可能多地写出含有“人”字的成语

训练2:尽可能多地写出有以下特征的事物

(1)能用于清洁的物品。

(2)能燃烧的液体。

训练3:尽可能多地写出近义词

(1)美丽:

(2)飞翔:

训练4:解释词语

(1)存亡绝续:

(2)功败垂成:

训练5:尽可能多地列举下列物体的用途

(1)易拉罐:

(2)水泥:

训练6:以同一个发音为发散思维点,将元音读音与字母读音联系起来

[ei]——A, H,J, K;

[i:]——E, B,C, D,G, P,T, V;

[ai]——I, Y;

[e]——F, L,M, N,S, X,Z;

[ju:/u:]——U, W;

[ou]——O;

[a:]——R.

缜密思维

有人常说:“其实我都会,就是粗心做错了几道题。”乍听之下,好像他本来很聪明,不是不会做题,只是不太细心。但事实上,拿高分的人从来不粗心,他们从来不丢应得的分数。如果你真的聪明的话,就更应该重视每一个细节。

有人说,“我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殊不知,细节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侧向突破口。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起眼的事物也许会带来新的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个名字可能你不是很熟悉,不过他有一个杰出的贡献改变了世界——青霉素,我们来看看青霉素是怎么发现的。

弗莱明本身是学医学的,1922年,他在研究工作中盯上了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种分布最广、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人一旦受伤伤口感染化脓,其元凶就是葡萄球菌,可当时人们对它没有什么好的对付办法。

很长一段时间,弗莱明致力于葡萄球菌的研究。在他的实验室里,几十个细菌培养皿里都培养着葡萄球菌。弗莱明将各种药物分别加入培养皿中,以期筛选出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可是,一种种的药物都不是葡萄球菌的对手。实验,一次次失败了。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与往常一样,一到实验室,便观察培养皿里的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他发现一只培养皿里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造成的。这使他感到懊丧,因为这意味着培养皿里的培养基没有用了。弗莱明正想把这只被感染的培养基倒掉时,发现青霉周围呈现出一片清澈。凭着多年从事细菌研究的经验,弗莱明立刻意识到,这是葡萄球菌被杀死的迹象。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弗莱明用吸管从培养皿中吸取一滴溶液,涂在干净的玻璃上,然后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竟然没有看到一个葡萄球菌!这让弗莱明兴奋不已——这青霉到底是哪一路“英雄”呢?

弗莱明将青霉接种到其他培养皿培养。用线分别蘸溶有伤寒菌或大肠杆菌等的水溶液,分别放在青霉的培养基上,结果这几种病菌生长很好。说明青霉没有抑制这几种病菌生长的作用。而将带有葡萄球菌、白喉菌和炭疽菌的线,分别放在青霉培养基上,这些细菌全部被杀死。

弗莱明又将生长着青霉的培养液稀释800倍,可稀释液仍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由此弗莱明断定青霉会分泌一种杀死葡萄球菌的物质。这种物质要是能用在人身上那该多好啊!

弗莱明将青霉的培养液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老鼠安然无恙。这说明青霉分泌物没有毒性。

弗莱明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青霉分泌物对葡萄球菌灭杀效果好,而且没有毒性,这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杀菌药吗?他想应该可以在人身上试一试了。试验结果正如所预料,青霉分泌物确有奇效,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后来医学上把这种青霉分泌物命名为青霉素,并作为杀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

青霉素的发现主要是弗莱明细心的结果,要是碰上我们这样总是粗心大意的人,很可能青霉素就不能那么早运用到医学上了。尽管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强调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志向,可是大志向并不和细节相冲突。如果你认为有大志向的人就是不拘小节,甚至就是只要心里明白就行,做对做错无所谓,那就大错特错了!

殊不知,在我们这样一个讲究竞争的社会中,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毁掉一个大企业,粗心是任何成功人士的大敌。现在有很多人经常去肯德基,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早在1991年,中国曾有一个企业叫作荣华鸡快餐公司。荣华鸡曾经号称“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但是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荣华鸡”节节败退,最后在与肯德基的大战中“落荒而逃”。

荣华鸡为什么比不过肯德基?专家分析认为,包括荣华鸡在内的中式快餐与洋快餐较量落于下风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节。肯德基能在全球迅速推广开,就是他们注重细节,“冠军”的英文单词“CHAMPS”就是它们的发展计划:C:Cleanliness保持美观整洁的餐厅;H:Hospitality提供真诚友善的接待;A:Ac-curacy确保准确无误的供应;M:Maintenance维持优良的设备;P:Productquality坚持高质稳定的产品;S:Speed注意快速迅捷的服务。

“冠军计划”有非常详尽、可操作性极强的细节,保证了肯德基在世界各地每一处餐厅都能严格执行统一规范的操作,而荣华鸡还远没有达到这种要求。中式快餐的厨师都是手工化操作,食品没办法根据标准进行批量化生产。细节上做得不够,顾客就会选择细节做得好的企业。

细节可爱也可怕。有经验的人可以从细节窥见太多太多的内容,你所展示出来的细节,实际上已经在“出卖”你。下次,可别再说“这些我都会,只是不注意”了。

超前思维

在某次考场作文的审题现场,老师拿起一篇作文惊呼:“好文啊!好文!——满分!”于是,老师们争相传看这篇文章。

这次作文的考题是根据一则材料来写自己的感想,材料讲得是对兔子学游泳的感想。

很多人都说兔子学游泳强人所难,接着也许会大谈一番道理,但是这篇让老师激动不已的文章,则把自己想象成一头驴,如何练得比马还要快,最后得出一个“行行出状元”的结论。

其实从结论来看,这篇作文无甚稀奇,而且这篇作文的风格也很口语化,没有瑰丽的文采。但是它最令老师欣赏的,就是那一点创意,将自己投入到作文中。

看看往年的满分作文我们就能明白,几乎所有的作文都有不同之处,或者是立意,或者是布局,如果一样了,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撇开众人常用的思路,善于尝试多种角度的考虑方式,从他人意想不到的“点”去开辟问题的新解法。所以,当我们提倡同学们要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其首要因素便是要找到事物的这个“点”进行扩散。

华若德克是美国实业界的大人物。在他未成名之前,有一次,他带领属下参加在休斯敦举行的美国商品展销会。令他十分懊丧的是,他被分配到一个极为偏僻的角落,而这个角落是绝少有人光顾的。为他设计摊位布置的装饰工程师劝他干脆放弃这个摊位,因为在这种恶劣的地理条件下,想要成功展览几乎是不可能的。华若德克沉思良久,觉得自己若放弃这一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可不可以将这个不好的地理位置通过某种方式得以化解,使之变成整个展销会的焦点呢?

他想到了自己创业的艰辛,想到了自己受到展销大会组委会的排斥和冷眼,想到了摊位的偏僻,他的心里突然涌现出偏远非洲的景象,觉得自己就像非洲人一样受着不应有的歧视。他走到了自己的摊位前,心中充满感慨,灵机一动:“既然你们都把我看成非洲难民,那我就打扮一回非洲难民给你们看!”于是一个计划应运而生。

华若德克让设计师为他设计了一个古阿拉伯宫殿式的氛围,围绕着摊位布满了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装饰物,把摊位前的那一条荒凉的大路变成了黄澄澄的沙漠。他安排雇来的人穿上非洲人的服装,并且特地雇用动物园的双峰骆驼来运输货物,此外他还派人定做大批气球,准备在展销会上用。

展销会开幕那天,华若德克挥了挥手,顿时展览厅里升起无数的彩色气球,气球升空不久自行爆炸,落下无数的胶片,上面写着:“当你拾起这小小的胶片时,亲爱的女士和先生,你的运气就开始了,我们衷心祝贺你。请到华若德克的摊位,接受来自遥远非洲的礼物。”

这无数的碎片洒落在热闹的人群中,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越传越广,人们纷纷集聚到这个本来无人问津的摊位前。强烈的人气给华若德克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生意和潜在机会,而那些黄金地段的摊位反而遭到了人们的冷落。

也许相对一般人,那些商业人士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所以这些人总能想出来一些奇妙的方法解决问题。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其中之一。而我们现在非常熟知的名人唐骏,当年在微软公司做程序员的时候,就是凭借比别人多想一点而赢得上层的关注。

当时,有上千人与唐骏同时进入企业,唐骏想的是,如果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要差异化竞争。结果在提案的时候,他不仅提出了一个人人都能注意到的产品开发问题,还提出具体解决的方案。当时他的老板非常激动地对他说:“你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但是是第一个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这样,他脱颖而出了。

几乎所有的创意都重在突破常规,它不怕奇思妙想,也不怕荒诞不经。沿着可能存在的“点”尽量向外延伸,或许,一些从常规思路出发看来根本办不成的事,其前景往往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发挥思维的能动性,让它带着你任意驰骋在广阔的思维天地,或许会让你看到平日见不到的美妙风景。

那么现在思考一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比别人多考虑一点呢?

1.积极提问

在各种学习课上,我们不仅要做到专心听讲、对别人给出的答案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还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因为提问是积极思考的一个表现,问题越多的学习者,对知识掌握得有可能越全面,领会得越透彻,积极提问也说明他们思考得比别人多,想的“点”多。

而那些很少提问甚至从不提问的学习者,虽然在同一课堂上学习了同样的内容,印象也不如积极思考的同学深,不仅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差,而且容易遗忘。

提问是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比别人多考虑一点的表现,积极思考,才能领会得透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专心听讲,更要善于大胆质疑。通过积极地提问,活跃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保持好奇心

对我们大脑来说,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优秀的学习者正是因为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才能学习到更多的智慧。

其实每个人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表现得更为强烈。比如书本上的知识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也会吸引着我们,甚至连路旁的一棵小树、天空中一片漂浮的彩云,都会引起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

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一次在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座谈时指出:“为什么理论物理领域做出贡献的大都是年轻人呢?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敢问。”他还强调说,“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问题。”

一个人善于动脑和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养成“非思不问”的习惯,这样我们考虑的就能比别人多,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就会更多!

重点思维

考试的时候你是否经常不知道应该先做选择题还是计算题?

语文、英语、生物和数学作业同时放在面前,你是否知道应该先做哪一个?

你是否考虑过,在任何一门课上,你应该先认真听讲呢,还是先把黑板上的笔记抄下来呢?

其实,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感叹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善于学习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精力合理分配,正向学习的顶峰攀登。

当我们向优秀的人请教学习方法时,他们经常说:“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总是贪多贪全,因为把精力浪费在芝麻小事上而忘记了最重要的内容呢?”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轻重缓急,因为很多人的事情不是靠自己来安排的,有些人长期像一个提线木偶,在长辈的安排下生活、学习,这也是造成其不善于安排时间的一大原因。

学习中,一些人总是贪多,总想一下子把所有的内容都学完学会,把所有的题都做完,把所有的课文都背下来,糟糕的是却不会预先安排时间,找到侧重点。这种片面追求面面俱到却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做法,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不知你是否思考过,钻头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钻透厚厚的墙壁或者坚硬的岩层呢?

或许有些人已经知道其原理:同样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单位压强就大;而集中在一个平面上,单位压强就会减小数倍。像钻头这样攻其一点的谋略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只有我们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抓住了关键,不把精力浪费在芝麻小事上,才能安排时间、集中时间、精力于一点,认准目标,将学习贯彻到底。

因为每个人的脑力有限,所以更需要合理地规划和安排。日常生活中,上网、玩游戏、交朋友都会牵扯大量精力,这时就需要提高自控能力,定好学习目标,争取贯彻到底。

或许我们不知道,著名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航海旅途中完成的;奥地利的大音乐家莫扎特连理发时也在考虑创作乐曲;贝多芬去了餐馆只管写曲谱,常常忘了自己是否已经用过餐……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正确把握要做的事情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

另外,应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排列顺序:

第一类是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如考试、测验等;

第二类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业等;

第三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如提高阅读能力等;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的事,比如逛街等。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学习任务,可以保证把重要的事情首先完成,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相对而言,有很多人每天看起来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虽然这些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仔细一看,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事实上,这种忙碌的背后有三种情况:

(1)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忙碌。这些人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甚至忙得发疯。

(2)已经学会应对与取舍的忙碌。这种忙碌往往能最为有效地利用时间。

(3)假装忙碌。因为我们现在几乎是将忙与成功、闲和失败联系到一起了,因此,有的人认为只要忙碌学习或工作就会成功,于是他们就成天忙个不停,可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生活中,常常困扰一些人的“芝麻小事”可能是中午吃什么,买什么颜色的笔记本,关注的电视剧到了哪一集,男主角和女主角最后怎么了……仔细想想,这些事情真的不值得我们花上大段的时间。只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才是善学者的思维方式。

总结思维

对于总结思维,我们可以举一个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例子,即如何运用规律记忆法记忆英语单词:

规律记忆法巧记英语单词:

第一种,派生法

英语构词法之一派生法,也叫词缀法,就是在词根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缀或后缀就构成了新的词。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叫派生词。大体上讲,派生法有两种规律:加前缀和加后缀。

加前缀:

honest(诚实)前面加前缀dis,就构成了新的单词dishonest(不诚实);

able(能)前面加前缀un,就构成了新的单词unable(不能);

night(夜晚)前面加前缀mid,就构成了新的单词midnight(午夜)。

加后缀:

work(工作)后面加后缀er,就构成了新的词worker(工人);

child(孩子)后面加后缀hood,就构成了新的单词childhood(童年)。

第二种,合成法

英语构词法之二合成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独立的词合成一个新词。

比如,class(课)+room(房间)就构成了classroom(教室);

every(每一)+one(一)就构成everyone(每人);

some(一些)十body(人)就构成了somebody(某人);

my(我的)+self(自己)就构成了myself(我自己)。

一般来讲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他们之间总有自己的规律存在。在记忆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就能轻松地学习和提高,有这样一个故事: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在小学念书时,数学老师叫布特纳,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位来自城市的数学老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很笨,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因此经常很郁闷。有一次,布特纳在上课时心情又非常不好,就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

1+2+3……+100=?

“这么多个数相加,要算多长时间呀?”学生们有点无从下手。

正当全班学生紧张地挨个数相加时,高斯已经得出结果是5050。同学们都很惊奇。

布特纳看了一下高斯的答案,感到非常惊讶。他问高斯:“你是怎么算的?怎么算得这样快?”

高斯说:“1+100=101、2+99=101、3十98=101……最后50+51=101,总共有50个101,所以101×50=5050。”

原来,高斯并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而是通过细心地观察,找到了算式的规律。

善学者总是有意识地去寻找事物的规律,在分析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解,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一个人学习成绩优秀,除了他刻苦学习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成效与记忆力最为相关,不同人的记忆能力有差异,但除了极少数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异是不大的,只要我们能掌握并遵循合理的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记忆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增强智力、创造发明的关键,所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该怎样去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呢?

1.一次记忆的材料不宜过多

应该控制好每一次记忆材料的总量,如果总量过多很容易产生大脑疲劳,使记忆效率下降。

正确的做法是,把量控制在一个范围,能让你一次完成记忆过程,记忆完成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有余力再从事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需要背记的材料实在过多,也可以把它切分成几部分,每次解决其中一部分。

如果需要记大量的问答题,可以把每个要点用1~2个字概括,都写到一张纸上,对着题目回忆答案,想不起来再看提示。只要能正确回忆起所有要点,就在题目下面打钩,下次就可以跳过去了。这样,记忆的次数越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就越少,你的自信心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

2.要善于找“特征”

良好记忆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于你记忆力的提高。所以平时在学习中你一定要努力寻找规律,细心挖掘其特征,通过理解来加深记忆,要知道,“找特征”的过程,正是最好的理解和复习的过程,更是加深印象的过程。可以这么说,“特征”是记忆的第一大法,这种记忆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于记忆素质的提高。

3.事先做好心理调节

记忆之前,必须先做好心理调节,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这些材料。千万不要在记忆之前怀疑自己,担心自己背不下来。记忆过程中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躁,急躁会破坏心理平衡,使大脑出现抑制现象,让自己无法顺利完成记忆。

总之,我们只有学会科学用脑,认识并遵循记忆规律,我们的记忆效果才会事半功倍,我们对自己才会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