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金融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国富”与“民富”的矛盾

人们常说“国富民强”,这也一直是国家和人民追求的。可是藏富于国和藏富于民是一回事吗?会带来一样的结果吗?为什么负债累累的政府国民过得比较幸福,经济制度比较健全,能真正酿出民主、自由,发展科学,达到全面繁荣?而有巨额财富,拥有强大外汇储备,是别国政府大债主的政府反而不能带给国民幸福,甚至发展不够健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为什么不是富有者更加具有民主法制?为什么不是有钱了才更能办事?

综观中国历史,国富民安的朝代多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这也是儒家思想治国的核心之一。但是今天,似乎真正将此思想发扬光大并运用到实际中。“国富”和“民富”不是一回事了吗?国家富起来难道不等于国民富起来?人民富裕了对国家影响到底如何?

国富,就是财富都集中于国家。比如商鞅时期,鼓励农业生产,但是必须“家不积粟”,农民需要努力耕地种粮食,但是收成必须上交国家,不许自己私藏。出于商鞅的考虑,也许富有的人民不好管理,他们有自己的实力可以和政府对抗,而贫穷的百姓则好管理得多,他们能解决温饱即可。可是再想一想,多少农民起义不是因为赋税严重,苛捐严税,如硕鼠害民?

民富,则是指财富归百姓所有,藏富于民。这种结果多因为国家轻赋税重发展而致。试想,国家如果不大力发展生产,财富无法生成。而百姓即使有大量财富,如果都被征收税赋,则依然没有财富可言。

到底藏富于国有利于发展,还是藏富于民有利于发展呢?经济学家陈志武曾举这么一个事例,如果有两组国家,分别是1600年时国库丰盛的国家,如印度、土耳其以及日本;另一组负债累累,比如英国、意大利城邦、荷兰、西班牙、法国等。但是,从400年前直到19世纪、20世纪,当时负债累累的那组国家如今都是经济发达国家,且民主法制建设都很好;而除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改变命运逐步发展并进入发达国家之外,那些“腰缠万贯”的国家反而都是发展中国家。

财富在民间和国家之间的分配与自由、民主、法制的发展有着相当微妙的关系。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民主、自由、法制的建设与金融市场之间,其实有着依赖的关系。

拿美国来说,通过国债价格的涨跌变化能够对具体政策与制度作出相应评价,可以反映出市场对国家的未来定价。国家需要通过国债来收集资金,则当国债价格下跌时政府就必须对法律或者政策作出调整以让公众满意。也就是说,负债累累的政府对百姓的税收很依赖,只有促进民主制约专制让百姓满意,百姓才愿意缴税。当政府有求于百姓时,他就不得不为百姓做事。政府钱不够用时自然需要金融市场的运作,到市场上去融资,为了能更好地融资,势必就要建设好民主和法治。

在“国富”与“民富”的争执中有一个关键词语:税收。通过阐述,国家依赖税收这个杠杆则依赖于民众。那么税收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是不是越多越好?显然不是。不收税是不行的,国家缺钱也无法发展建设,民主、自由、法治皆为空谈。但是税收超过民众的负担,劳动之后的成果全部被政府掠夺,则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劳动了,谁愿意辛辛苦苦却白白干活?所以关于税收,正如拉弗曲线所说,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既不能不收,又不可多收。

对任何一个百姓来说,都是希望国家强大繁荣。国乃家之根本,是家和个人的强大后盾。但是,对于每一个普通百姓来说,生活是具体的,要的是公众温和友爱,善待他人,告别冷漠,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不会不敢站出来帮一把,自己需要帮助时有人愿意搭把手,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帮助,因此没有人不愿意依法纳税。但是同样的,开门七件事,样样都要钱。国家富有之外,百姓也需要富有,这样才能够相互支撑,也才有能力负担税赋,以让国家充实国库,更好发展。

从根本上说,国家的财富也是来源于民众的创造,是无数百姓将自己小份额的财产让渡给国家,才汇聚成国家的巨大财富。就好像一条大河,主干道充足的河水必定是由众多支流汇聚一起才得以形成强大水流的。小河里有水才能保证大河不干涸,而若大河抽干了所有小河里的水,大河离干涸的日子也不远了。

因此,可以说,藏富于民则政府有求于民,有求于完善的金融市场,政府必定要全力建设好才能够让民众心甘情愿让渡出财富,致力于发展的政府才无余力扩张政府的专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