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财富的阻力和动力
把“阻力”当作“动力”——就如同把稀缺和富足相互混淆一样——不幸的是这种情况时常发生。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它误导人们的各种形式。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一无所有的。
一无所有的人类希望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在达成愿望的过程中存在着重重阻力,因此人类必须付出劳动克服这些阻力,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人类在满足自己愿望的过程中的阻力怎么可能成为人类行动的动力呢?
假设,我到达目的地需要跋涉100千米,在这一路上存在着高山、河流、沼泽、密林、劫匪等阻力,为了克服这些阻力,我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或者想办法借助外力,也就说为了到达目的地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如果这些阻力不存在,那么我到达目的地就会轻松许多。
从出生到生命结束,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维持生命我们必须吃很多食物,必须避暑防冻,同时还要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在人生旅途中,有很多阻力与我们是如影相随的:如饥饿、干渴、疾病、酷暑和严寒,等等。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狩猎、捕捞、耕种、纺纱、织布和建房,去克服一切生存阻力。如果阻力减少,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轻松;如果所有阻力都消失了,那么我们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幸福生活。在社会中,虽然阻力很多,但是我们并没有靠自己克服所有的阻力,因为其中一些阻力已经有人帮我们克服了,同时我们也帮助我们的同伴克服了一些阻力。
这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可以轻易地克服阻力或阻力几乎不存在,那么人类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整个社会的境况自然就会明显好转。
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各种社会现象,仔细地观察始终处于交易过程中的人们的观念,就会发现人们已经变得不知所措,已经无法分辨需要与财富、阻力与动力。
产品交换使社会产生了劳动分工,因而人们没有必要克服所有的阻力,只需要克服其中之一就行(不仅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人),社会中的其他人同样只需如此。
因此,为他人克服阻力成为人们致富的直接动力,阻力越大,克服阻力的人们就可以获得越高的报酬。
例如,医生只需要治病救人就可以获得所有福利,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不需要亲自烤面包、制作家具或织布裁衣,因为这些阻力已经有其他人帮他克服了。病人的病情越严重越频繁,治病的医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福利。疾病对于其他人而言是获得福利的阻力,而对于医生而言则是获得福利的动力。各行各业虽然都有其特殊性,但是其基本逻辑都是一样的。名为“距离”的阻力帮助船主致富;名为“饥饿”的阻力使农民得以生存;名为“寒冷”的阻力使纺织工得以维生;名为“无知”的阻力使得教师应运而生;名为“虚荣”的阻力使得珠宝商暴富;名为“或有失信”的阻力使得公证人生意红火。就如同医生靠人类疾病谋生一样,阻力成为他们获得福利的动力,阻力的大小与他们获得福利的多少密切相关。
根据这一认知,一些理论家试图构建这样一个分析体系:以个人的感受为起点,认为财富是需要,财富是劳动,财富是获得财富的阻力本身。按照这一逻辑,增加阻力就是对勤奋的奖励。
政客就很信奉这一理论并积极地将之付诸实践。他们执掌权力,巧借各种名目创造和加大阻力,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创造和增加财富!例如,他们说:“为了让钢铁产业工人更富足,我们可以在钢铁产业上增加一个阻力,如禁止从生产钢铁的国家进口钢铁,即创造了一个轻松获取钢铁的阻力,进一步说就是增加了供给的阻力。如果供给的阻力足够大,对供需市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那么就会迫使人们为了克服这一阻力付费。自然而然社会上就产生了致力于克服这一阻力的人,这一阻力的存在为他们创造了生财的机会。供给的阻力越大、产品越稀缺、越不易获得、产品越难运输或矿藏越偏远,该产业的各部门就越需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人们因而获得了创造财富的机会。因此他们言之凿凿地说要禁止进口铁矿石,自设阻力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相同的逻辑导致机器被禁用。
例如,一些人想贮存美酒,就出现了贮存的阻力,如贮存容器的制造,此时有些人的工作是制造酒桶帮助人们克服贮存的阻力。与此同时,富有创意的机器也因此而产生,它可以轻松完成从砍倒橡树、修整、锯板、安装到生产出酒桶的全过程。这样一来贮存容器的制造更容易了,贮存的阻力就减少了,但是这造成了桶匠的过剩,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一项法律保护桶匠的利益,于是就规定禁止使用机器制造酒桶。
如果我们要戳破这个荒唐的理论,我们就必须铭记一点:人类劳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结果。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失业问题,因为一旦人们克服了一个阻力,此时一部分人确实会因此失去就业的机会,但是同时另一个阻力也会随之产生,原先的那一部分人或者转到这里克服新产生的阻力,或者转而克服其他的阻力,这样他们就会重新获得就业机会,而且原先的阻力可能只需要一个劳动力,但是新产生的阻力可能需要两个劳动力去解决,如此一来新产生的阻力不但没有造成工人失业,反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旦制造酒桶的工人被淘汰,那么这些工人要么继续留在这一产业从事其他事情,要么转到其他行业。此时可能有人会问,工人获得报酬的依据是什么?工厂老板支付报酬的依据又是什么?人们如何判断克服阻力需要多少劳动力?又如何知道需要提供多少物品来补偿人们付出的劳动量?如果我们要知道人们何时会无事可做,那么就必须弄清楚阻力何时被完全清除。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时我们就不再需要做任何事情,因为我们是无所不能的;我们只需一个规定,那就是我们的所思所想都能够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