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初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注释】

[冉冉孤生竹二句]“冉冉”,柔弱下垂貌。“孤”,独。一说,“孤生竹”,犹言野生竹。“泰”,同“太”,与大义同。王念孙曰:“泰山当为大山。”“阿”,曲处。“泰山阿”,犹言大山里面。孤生竹虽然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可以很好地成长。这两句是托物起兴的。上句说自己未嫁前身世的孤苦;下句说希望嫁一个终身可以依靠的丈夫。

[与君为新婚二句]“兔丝”,蔓生植物,属旋花科。茎细长,略黄。夏季开淡红小花。“兔”,《玉台新咏》作“菟”。“女萝”,地衣类植物。全体为无数细枝,状如线,长数尺。兔丝和女萝类别不同(旧说或以兔丝和女萝系一物而异名,误),但同样是依附他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意思是说自己虽已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生有时二句]“生有时”的“时”,即下文“过时而不采”的“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

[千里远结婚二句]“悠悠”,远也。“陂”,坂也。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过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

[思君令人老二句]上句极言相思之苦,句意和《行行重行行》篇的“思君令人老”完全相同。“轩车”,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出,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下句是说久游不归,含有盼望他早日得志归来的意思。

[伤彼蕙兰花]“蕙兰花”,女子自比。“伤彼”,也就是自伤。“彼”,一作“披”,误。“蕙”,兰的一种。《尔雅翼》:“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蕙。”

[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英”,花瓣。“含”,意谓没有完全发舒。

[君亮执高节二句]“亮”,信也。“高节”,指坚贞不渝的爱情。“执高节”,即《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守节情不移”的意思。上句是惟恐她的丈夫不如此,也只有相信其如此,因而聊以此自慰。下句是说,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表示的呢?唯有耐心等待而已。《文选》范云《古意诗》李善注引作“贱妾拟何为”。

【说明】

这首诗,写新婚后久别之怨。风格与《行行重行行》相近,但它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则集中在新婚别这一点上。

关于诗的内容,过去绝大多数的人却有另一种理解。朱自清曰:“吴淇说这是‘怨迟婚之作’(《选诗定论》),是不错的。方圭说,‘与君为新婚’,‘只是媒妁成言之始,非嫁时’(《文选集成》),也是不错的。这里‘为新婚’只是订了婚的意思。……一面说‘与君’,‘思君’,‘君亮’,一面说‘贱妾’,显然是怨女在向未婚夫说话。……轩车是有阑干的车子。据杜预《左传》注,是大夫乘坐的。也许男家是做官的,也许这只是个套语,如后世歌谣里‘牙床’之类。这轩车指的是男子来亲迎的车子。彼此相去千里,隔着一重重山陂,那女子似乎又无父母,自然只有等着亲迎一条路。”(《古诗十九首释》)这话虽颇能自圆其说,但却没有足够的根据。

首先,诗里明明说“与君为新婚”。“为”,是“成”的意思。“为新婚”,指成婚不久。这不可能有另一种解释。“婚”,古作“昏”。根据《礼记》的记载,昏礼必须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过程才算完成。古代没有“订婚”这一名词,所谓“媒妁成言之始”,是指“纳采”、“问名”而言,不能算是成婚,更谈不上“新婚”。《礼记·昏义》疏曰:“谓之昏者,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可知“昏”是指嫁娶的当天,方圭所谓“非嫁时”,这话是讲不通的。诗前面说“与君为新婚”,后面说“千里远结婚”,语意已经足够明白了。其次,“轩车来何迟”的“轩车”,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证明它是专指婚礼所用亲迎的车子。至于称对方为“君”,自称为“贱妾”,更是古代最通常的夫妇间的称谓。例如曹植《七哀诗》,写的是一位“荡子妻”的相思之苦,诗用第一人的口气,末二句说,“君怀良不开,贱妾将何依?”曹植和《古诗十九首》的时代相去不远,诗中所说的明明是已婚的夫妇,从哪里可以证明这样的称呼就是“怨女在向未婚夫说话”呢?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把这首诗当作“怨迟婚之作”,完全是后人的曲解,和原诗的内容是不相符合的。

这诗虽然不是“怨迟婚之作”,但它却充满着一种迟暮之感;而这种迟暮之感不同于一般的是,它深刻地表现了女性心理的一个共同特征。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以色事人”,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的女子的共同遭遇。就两性的关系来说,这是男性长期侮辱和玩弄女性所形成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但就女子来说,爱美是她们的天性,青春风采的闪耀,迟暮光景的感伤,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本篇所写的是新婚的离别,从“悠悠隔山陂”,可以知道别离之远;从“轩车来何迟”,可以知道别离之久。新婚后的远别、久别,而且会面难期,这对青年少妇来说,除了殷切地怀念对方而外,更敏锐的,那就是一种顾影自怜的心情,青春不再的感觉。本篇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突出了描写的重点。

全诗用两套比喻,组织成篇。这种比、兴手法,表现了从《诗经》以来的民歌的艺术特色。开头四句的比喻,是就夫妇间的关系来说的。以“孤生竹”自比,以“泰山阿”比丈夫,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暗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为什么她要说“结”,说“附”呢?这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在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上都是依附于男子的。这在男方的看法固然是这样,在女子的看法也是如此。兔丝和女萝同样是蔓生植物,同样的只能依附其他植物而不能为其他植物所依附。诗人借此以暗示新婚远别,终身无着的悲哀,不但构思新颖,而且和前两句对照,用意更转进了一层。为什么不说“女萝附兔丝",面要说“兔丝附女萝”呢?这因为“兔丝”有花,而“女萝”无花;花的颜色是美丽的,花的开放是有定时的,用来比喻女子,最为恰当。李白诗“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取喻之意,与此相同。因为花开有时,所以下文就接着说“兔丝生有时”;这里的“时”应该和下文“过时而不采”的“时”联系起来,找出这一篇关键脉络之所在。这句是双起单承,从夫妇双方的关系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忧伤。因为这是思妇词,主要是表现女方在别离中的心情;至于对方为什么在新婚之后就远离了她,这不可能作更详细的具体说明(从“轩车”句我们可以看出一点,说详注释),所以单提“兔丝”而不提“女萝”。这样,在诗的结构上就显得紧凑、集中,而不松懈、散漫了。“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是叙述。它概括了别离的整个过程。“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二句,正面申诉相思之苦,点明了诗的主题。接着诗人又用一套比喻,把这种心情十分具体地描绘出来。在这里,仍然将花比人,“含英扬光辉”,是花的颜色,也是人的丰采;是花的“时”,也是人的“时”。“过时而不采”,指“轩车来何迟”;“将随秋草萎”,就是“思君令人老”的意思。这套比喻,不但形象鲜明,而且在忧愁幽思中不可遏止地发散出一种强烈的青春的生活气息,这就丰富了诗的情感内涵,使它显得更饱满、更生动了。两套比喻是诗的描写的主要部分,彼此联系起来,就构成了诗的形象的整体。

《十九首》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归结起来,当然都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这篇里,诗人是通过女性这一共同的心理特征的细致刻画而把它表现出来的。

古典诗歌中写相思离别的作品最多,但以新婚别为题材的这还是第一篇。杜甫有篇著名的《新婚别》,诗云: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姜任修《古诗十九首绎》引叶岑翁语,说这首诗本于“冉冉孤生竹”。从诗的开头和结尾来看,语气是相类似的。这说明了杜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本篇的启发和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充实了不同的时代内容,显示出完全新的社会意义。在推陈出新文学演进的过程中,古代许多伟大作家和优秀作之所以产生,彼此间往往有着割不断的传统关系。其发展变化的痕迹,都还有待于我们加以分析和探讨,像这篇也就是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