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一)选题的学术价值
第一,国际学界曾对我国的敦煌宝卷与寺庙僧道的生活进行过研究,研究僧商关系与观念,季羡林先生也曾提出“商人与宗教”的重要命题,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北京皇家寺庙中僧、商和市民关系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这里尝试通过隆福寺个案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做一些补充。民俗学对乡村庙会商市考察较多,对城市寺庙僧商关系研究较少,更没有围绕寺庙产生的不同商业民俗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讨论过。对隆福寺商业民俗的研究发现,在寺庙世俗化过程中,共享商业民俗是商人与宗教精神的内在联系,也是现代北京寺庙街区经济发展的民俗动力。在此基础上,寺庙宗教神圣性隐匿于活跃的商业民俗之中,既保持了寺庙的经济功能,又维护了寺庙的宗教活力。
第二,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作为典型个案,透过它可以深入探讨城市寺庙商业与市民生活的关系,乃至中外商业活动与文化交流,扩展民俗学的商业民俗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隆福寺商业民俗综合了众多商业领域,包括书市、餐馆、茶馆、珠宝古玩等,表现出公共活动和商业民俗共享交融的特点。比如隆福寺茶馆,是民国时期北京市民演说的重要地点,对隆福寺公共空间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发展出了城市独特的消费娱乐民俗。
第三,适当比较和观察隆福寺商业民俗变迁,对隆福寺庙会商业史和现代社区商业民俗进行比较,分析隆福寺商业民俗的现代传承,讨论隆福寺历史街区的管理模式可以补充民俗学对现代城市历史街区民俗传承的探讨。
(二)选题的社会现实意义
第一,尝试在北京城市寺庙历史街区社会中,观察其商业民俗的运作特征,探究商业民俗的内在机制和现代功能,指出在国家政府主导的经济管理体制下民间商业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第二,揭示皇家寺庙、历史景观和商业文化遗产的关系,实现历史街区文化保护的双重目标。在近代北京城社会巨变中,围绕隆福寺形成了丰富的历史街区景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这种历史传统进一步和商业文化遗产相结合,对现代隆福寺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第三,从民俗学角度看,对城市商业民俗做细化研究,可以丰富对北京城市社会史的讨论。隆福寺这样的皇家寺院,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表现出皇寺商业、庙会商业、市民商业等不同商业类型。在此基础上,隆福寺商业民俗志的研究,深化了对北京城市商业发展的认识。
第四,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志研究,为北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研究个案,将民俗资料分析和文化空间保护实践结合起来探讨,是对建立现代商业民俗传承和民俗遗产保护模式的尝试。
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志,主要运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僧商关系和市民社会视角,审视隆福寺皇家寺庙商业民俗变迁,围绕这所寺庙所产生的寺庙商业、庙会商业和社区日常商业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本书主要使用了北京地方史志、笔记杂纂、历史档案、工商税务档案和现代隆福寺文史资料等,也使用了作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清代民国时期隆福寺的商业民俗形态进行研究和阐释。另一方面,对隆福寺拆除后,区政府、社区管理部门和市民在重建隆福寺大厦和隆福寺商场中所表现出的记忆重建,所呈现出的商业民俗想象,也适当予以考察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隆福寺商业民俗遗产的内涵和现代传承启示,并为深入研究北京城市商业民俗打下基础。本项研究有助于拓展民俗学的商业民俗研究领域,对北京历史城市著名商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也有现实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