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广州市中华经典诵读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提出要大力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先后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以上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广州市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和大中小学开始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并构建了以广州市大中小学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一  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各地陆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2007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启动“中华诵”。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共同启动“中华诵——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系列活动。自2010年开始,“中华诵”逐渐发展成为三大系列:一是“中华诵·经典资源库”的建设;二是传统节日诵读活动;三是拥有广泛群众参与基础的诵读活动,包括经典诵读大赛、书写大赛、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等注1。广州市中小学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基本是按照以上3个系列的模式展开的。

(一) “中华诵·经典资源库”的建设

经典资源库建设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核心。首先,精心遴选经典文选:第一部分是从浩如烟海的传统经书典籍中选择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诗词歌赋文;第二部分是现有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其次,对这些篇目做四方面的诠释:一是请名师讲解,二是请名家朗诵,三是请专家吟诵,四是请书法家进行书写。

2015年11月,广州市教育局按照“高品位、广覆盖、好效果”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编制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的工作,书目分为小学生篇、初中生篇、高中生(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篇,各阶段书目分别为100本;不少中小学也开发了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并对经典篇目进行讲解和书法展示等。

(二) 传统节日诵读活动

自2008年国务院增列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以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举办了“诵读经典名篇,挖掘节日内涵,展示传统魅力”为主题的“中华诵·传统节日晚会”。

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教育局等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和中小学也联合举办了传统节日晚会,有力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2013—2016年,先后在越秀区少年宫小云雀剧场、花都区政府大礼堂、黄埔区萝岗少年宫、荔湾区平安大剧院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等。

(三) 拥有广泛群众参与基础的诵读活动

1.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中华诵”系列活动开展以来,自2009年以来,广州市教育局连续9年举办了广州市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活动,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及家长都广泛参与到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对于广大在校青少年来说,他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华经典文化,展示风采、交流学习、提升素质,自觉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志愿者和实践者,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广州市教育局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以中华经典为书写内容的广州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含软笔、硬笔等),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培训,备战省级、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的水平,也引导青少年亲近经典,培养青少年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中华诵”夏令营

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在以往活动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通过夏令营帮助青少年了解和熟悉中华经典。2009年8月,广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选派代表参加了在江苏省泰州市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同学们在夏令营中学习、感悟中华文化经典诗文,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广州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党史以及广州市情教育,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  广州大学:构建“五维一体”的中华优秀  文化传承阅读体系

广州各市属高校,如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纷纷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总结。特别是广州大学,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以党和国家力推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华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作为抓手,借鉴传播学的“5W”模式,按照“为何读”“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与“读的效果如何”5个维度构建了“五维一体”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阅读体系。注2根据该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效更为显著。

第一维:关于“为何读”,即确立教育的目标与理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自信角度指出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等。据此,广州大学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远大目标,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理念,通过中华经典阅读等切实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其健全人格并提升其人生境界。

第二维:关于“谁来读”,即明晰阅读主体这一问题。《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据此,广州大学认为中华经典阅读应从中小学抓起,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高校作为国民教育最重要的出口,在中华经典阅读实践中负有“最后一站”的把关校准作用,既要为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经典教育提供智力支撑,也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养德修身进行价值定型的养分与平台,还要为中华经典阅读拓展到社会各个层面、推动全民阅读进行行动示范牵引。

第三维:关于“读什么”,即开发教育内容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在开发中华经典阅读的内容时,关注其是否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体现了家国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否有现实的人文关怀,是否有启迪人生的价值,是否有较高的审美文化品位与独特的审美文化魅力等。注3另外,从中华经典的历时性与现时性特点出发,也考虑了传统经典与红色经典的有机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建立一种文化脉络。

第四维:关于“怎么读”,即探索经典阅读的方法问题。广州大学在经典阅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积极开发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多样态”的经典阅读方式,大大改善了经典阅读的实践效果:首先,大力提倡“素读”经典,即排除各种辅助手段,纯粹地阅读(含精读、朗读、默读等)纸质经典。其次,考虑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很大改变,青睐微媒介(智能手机、社会网络SNS以及微博、微信等)及媒体内容,广州大学将部分中华经典作品制作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碎片化的数字资源,使大学生可以轻松地、随时随地选择、获取和利用微小的学习内容模块,在可移动的、情境化的环境中获得一种轻快的甚至带有一定娱乐性的学习体验。同时,广州大学还开发了阅读活动专题网站等,引导学生线下阅读、线上讨论。再次,通过竞赛性阅读(竞读)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从2012年开始,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大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广州市属高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踊跃参加。通过实施以上多样态的中华经典阅读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高校中华经典阅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单调,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

第五维:关于“读的效果如何”,即经典阅读效果的评价问题。为了给中华经典阅读实践提供一个必要的保障,广州大学颁布了《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则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体系之中,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相应的考试评价系统,将经典阅读作为考试科目,使之制度化、常态化。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上机测试,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的国民教育“最后一站”能得到比较充实的中华经典的涵育与浸润。此外,还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阅读比赛、评选活动,表彰经典阅读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定期整理、汇编、出版优秀读书征文、读书报告、读书心得等,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三  同心协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力

广州市开展中华经典阅读与教育活动,不仅立足于课堂、校园,还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广到城市社会生活中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甚至还考虑了如何让中华经典走出国门,传播到国外去,形成了“三走进一走出”的推广行动模式。

所谓“三走进”,就是采取得体有效的方式让中华经典走进大学,走进中小学,走进城市社区。比如广州大学颁布了《广州大学“经典百书”阅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开发了系列经典导读类通识核心课程,立项建设了一批经典导读类通识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慕课),通过共享和购置等方式引入了高质量的经典导读在线课程,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宣传推介“经典百书”,实现“经典百书”阅读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目前,广州大学开设的经典导读类通识核心课程与慕课有“中华文化经典导读”“唐诗经典导读”“宋词经典导读”“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等,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有机融合的阅读推广机制。

让中华经典走进中小学,是指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广州大学开展中华经典阅读活动时,有意识地将中小学生囊括在内,通过构建“三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将大中小学的中华经典阅读活动有效地衔接起来。2013年开始,广州大学制订了“中华经典进中小学活动方案”,每年设专项资金,选派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到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讲座,指导中小学生开展各种经典阅读活动,如:广州市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活动、“书香校园”及“阅读之星”选拔活动等,和大学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活动的价值取向与活动的品质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让经典阅读走进社区,是指广州市大中小学通过在社区中传播推广中华经典,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市民文化生活的有机融合。各级各类学校通常借助于各种传统节日,配合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比如:2011年广州大学在海珠区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展演活动,深受市民的欢迎与好评;广州市教育局连续9年举办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活动系列经典美文诵读与展演,也吸引了众多普通市民的参与。以上活动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大中小学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城市文化建设的职能,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注入了生动的力量与元素。

所谓“一走出”,是指让中华经典走出国门,配合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广州大学分别利用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共建的孔子学院,每年举办一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题活动。2010年,为了配合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举办了“中国宣传周”活动,在帕多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在国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

总之,广州市以大中小学为基础建构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体系,实施多样态的中华经典阅读方式,开拓“三走进一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路径等,解决了实施中华经典阅读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更有效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做法与思考。未来广州市还要坚定不移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只有在扎根中国的基础上才可能更好地融通中外、立足时代和面向未来。


(屈哨兵、和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