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城市空间活力的设计创新视野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系统,那么街道就是人体的血脉,组织贯通了整个城市的外部空间系统,时代的进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但是不论街道中的建筑、设施、景观或是交通工具如何变化,人始终是街道使用的主体。进入21世纪后,纵观世界各国最新制定的城市设计导则,总体上是朝着以人为本、步行或自行车等友好的方向发展的[3]。近些年,以受众为主的设计理念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提倡,即以人的感受作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以人的尺度去衡量事物,使人感到安全、舒适和愉悦。对寒地城市空间而言,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对人性化设计的概念认识不足和对城市地域性的忽视等问题,仅仅是把人性化设计当套话来讲,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寒地城市的具体设计中。本书通过反思寒地城市建设以往出现的问题,从受众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活力规划样本解剖,对寒地城市空间活力的提升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寒地城市由于经济技术条件和意识观念的落后,目前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对受众的关注程度比较薄弱,真正做到具有人性化内涵的设计是凤毛麟角。本书从受众的创新视角出发,分析人在寒地城市空间中的需求和感受,进而引导城市设计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扬·盖尔通过对人的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在《交往和空间》一书中总结了对公共空间的三点要求:第一,为必要性的户外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第二,为自发的、娱乐性的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第三,为社会性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4]。街道是城市中的重要户外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它既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保障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又要兼顾人们的心理需求,创造一个可以享受乐趣的交流空间,实现人们在情感和尊严上的满足,真正让人和街道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系统,因此,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分析,将寒地城市空间活力设计内涵归纳为以下三点。
1.3.1 满足受众的生理需求
人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在城市环境中亦是如此,其包括行走在街道上的安全性需求,尤其是寒地城市街道的冬季降雪和结冰现象,使街道上的防滑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另外,还包括城市街道上的微气候环境对人体感官知觉的影响,寒地城市街道的冬季气候恶劣,街道的防寒、防风和防雪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寒地城市街道要尽量在冬季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并兼顾夏季的防晒设计,从多角度入手给行人创造感官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1.3.2 满足受众的行为需求
人在城市空间中除了需要得到安全可靠的保障,还应满足各种活动的行为规律,城市街道不仅是人们的步行空间,更多的是街道作为人们室外活动场所的功能意义。寒地城市街道夏季天气宜人凉爽但十分短促,人们十分珍惜这样的好天气,应尽可能增加街道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多样性,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冬季天气寒冷且漫长,应挖掘地域特色,鼓励和刺激人们的街道行为,对街道空间进行合理庇护,多层面改善寒地城市的冬季街道环境,给城市活动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保障。
1.3.3 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人在城市空间中更高层次的需求来自于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一种人与城市空间的共融而引发的互动情感效应。寒地城市独特的气候和文化背景使其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人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属,应着力于城市空间的冬季特色活动挖掘和品牌建立,弘扬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建立城市空间和人之间的心灵纽带。
在物质条件逐渐提高的当下社会,人们对文化和情感的需求也日益上升,寒地城市的居民对良好城市环境渴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能满足交通功能的城市街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人们现在更加注重在街道中的生活品质,希望创造更加具有文化气息、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街道,盼望着昔日街道生活的复苏和更加多样化的现代街道生活模式。受众对城市空间的各种需求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将这些复杂的因素进行重组,从受众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创造满足人们需求的舒适的寒地城市空间环境,提升寒地城市空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