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BIM技术

1.1.1 BIM的来源与定义

20世纪70年代,“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 based description of a 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之后Jerry Laiserin及McGraw-Hill建筑信息公司等都对其概念进行了定义,目前相对较完整的是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NBIMS)的定义:“BIM是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共享的知识资源,是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定义由以下3部分组成。

(1)BIM是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2)BIM是共享的知识资源,是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全生命期模型如图1-1所示。BIM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支持创建、管理和共享建设项目生命期中的动态工程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同时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显著提高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的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0

图1-1 BIM全生命期模型示意

3D模型不是BIM。3D模型只包含三维几何数据而没有(或有很少)对象属性数据的模型,只能用于图形可视化,并不包含智能化的构件,几乎不支持数据集成和设计性能分析。例如,Sketchup在建筑概念设计阶段应用较多,其3D模型因没有对象的属性信息,除了可视化应用外,做不了任何数据分析工作。

不具有参数化功能的3D模型也不是BIM。例如,由多个二维CAD文件叠加而成的三维建筑模型,尽管包含对象数据,但不能调整位置和比例。

中国BIM发展联盟黄强理事长用简洁的语言总结BIM的概念“聚合信息,为我所用”,他指出,中国BIM应用的当前任务就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程序要求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需求,建立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的有效连接,通过BIM软件使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的所有信息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并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