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认知行为疗法十堂课:管理焦虑、抑郁、愤怒、恐慌和担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认知行为疗法为何以及如何行之有效

对于大多数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则和做法,你可能并不会感到惊喜。比如,直面恐惧从而克服恐惧并不算是一个新奇的观点。那些我曾经治疗过的来访者有时会对一些简单技术的有效性产生质疑,诸如制订具体活动计划、专注于觉察想法,等等。他们的推理是,如果那么简单,他们的状况应该早就改善了。实际上,认知行为疗法不仅是关于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做。让我们来看看这种疗法是如何使人受益的。


化整为零

 

认知行为治疗把一个大的挑战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容易处理的任务。例如,强烈的抑郁情绪包含了想法、感受和行为几个层面,分别进行干预将使状况更加可控。此时针对每个部分采取相应的技术,如运用认知重构技术改变负性思维。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将难以应付的艰巨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可行的步骤。


结构化训练

 

仅仅知道做什么能使我们感觉更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系统的结构化训练来保证充分发挥技术的效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标。比如,我们知道愤怒的想法往往是带有偏见性的,而把想法写下来则使我们有机会认真地审视它们,从而用功能良好的思维取代负性  思维。

 

常见精神科药物

最常见的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处方药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苯二氮卓类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通常被称作“抗抑郁剂”,但对治疗焦虑症同样有效。抗抑郁剂还可用于治疗强迫症,但需要加大剂量。此类药物包括氟西汀(百优解)、氟伏沙明(无郁宁,亦称兰释)和舍曲林(左洛夏,原名郁乐复)

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迅速作用于神经系统,达到镇静效果。该类药物与酒精和巴比妥类药物作用于相同的受体。常见的苯二氮卓类处方药包括阿普唑仑(赞安诺,亦称佳静安定),氯羟安定(安定文,亦称劳拉西泮、罗拉)和氯硝西泮(克诺平,亦称氯硝安定)。除了焦虑症,此类药物还常常用于治疗失眠和躁动。

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同样有效,但停药后较易复发。许多人受益于两者结合的治疗办法。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腹泻、嗜睡、性功能障碍,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引起恶心、视力模糊、头痛、意识模糊、疲倦、梦魇、记忆受损,以及其他可能的副作用。医生开药时会综合考量药物的可能效果与常见副作用。

本书主要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有关药物治疗,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或精神科医师。


重复性练习

 

认知行为治疗的大部分工作都发生在治疗室之外,或在读完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书籍之后。培养新的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要改变那些虽然对我们并无益处但却早已习以为常的习性。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够改变我们对困难情境的自动反应。


临床科学

 

认知行为疗法从一开始就注重证据和结果。这样做是否有效?如何才能有效?由于治疗会谈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案,治疗过程可以进行标准化设置,并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进行检验,大量临床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一定次数的治疗性会谈对特定障碍的有效性。近期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没有治疗师介入,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自助工具,也可以为个体提供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