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新农村建设中怎么做好地质环境保护?
(1)禁止乱挖乱填。对新农村而言,保留一定的地形起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生态环境,保留泥石流等的行洪通道,还可以使建筑物错落有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农村品位。过度追求场地的绝对平整,不仅会增加建设费用,而且因之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还可能成为滑坡隐患。填方厚度较大时,还可能导致地面和建筑物基础沉降问题。南方不少农村经常在植被茂密但岩层风化强烈的斜坡地段开挖,形成圈椅状边坡围成的场地,而又不采取必要的支护,暴雨时,这种建筑物极易遭受滑坡灾害。
(2)防止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天然河道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经由内外地质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弯或直因循的是自然规律。未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地论证,都不宜大兴工程,人为改变河道的自然状态。山水相依才是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自然山水功能不能用人造山水功能替代,优美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造”。由于山区可供建设用地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常常出现在山洪泥石流的行洪区或堆积区,人为地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流通方向的现象,致使山洪地质灾害加剧。
(3)防止随意兴建池塘。在村镇建设中,为了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常常新建池塘。但由于未经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这些池塘往往建设在滑坡体或不稳定的斜坡上。当滑坡体或不稳定斜坡发生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体极易渗入,加剧滑坡的形成,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应该合理地选择池塘的位置,也要控制池塘的规模。
(4)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诱发地灾。在许多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人们对房屋建筑设施较重视,但对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不够重视。生活废水和雨水常年不断地入渗水源,致使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乡村的排水设施,特别是位于后山的拦山堰等,如果地基处理较差,很快会被拉裂破坏,暴雨时不仅发挥不了排水的作用,反而起到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的恶果;场平或道路切坡后,如果未能对边坡合理加固,可能会引发较大范围的滑动。
(5)不要随意选择绿化植物。在台风等灾害多发区,房屋后面的斜坡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乔木,因为“树大招风”,树木迎风摆动时会加剧土体的松动和水体的入渗,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诱发滑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