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痛点:一分钟职场表达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有效表达,做受欢迎的社交达人

一开口打动人心,沟通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

很多职场入门者都知道职场表达术的重要性,也经常主动去沟通,但是常常发现自己这样做后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于是单纯地认为:沟通也不过如此。

其实不是沟通无效,而是表达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是沟通无效的原因在于自己没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沟通目的。

即使给你一分钟去表达,没有明确的沟通目的,再快的语速,或再多的言语,或再多的数据,也无法支撑起你的整个表达过程,这就是失败的职场表达。

熊洋刚上班就被部门经理叫到办公室里。经理说:“熊洋,这个月底要开市场分析会,你这几天辛苦一下,写个市场分析报告。记住,要快点行动,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抓紧时间做吧。”

熊洋从办公室出来后,对于经理安排的工作感到很迷茫:经理让我写市场分析报告,这个报告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我自己去做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吗?需要结合公司的营销战略,围绕战略执行做深入分析吗?这个报告需要用上数据吗?里面要提出对各个销售大区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案吗?

在安排工作时,经理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目的,让熊洋对经理安排的任务不知如何开展,导致熊洋猜来猜去,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如果熊洋不去向经理问清楚,按自己猜测的想法去写,写出来的分析报告很可能不是经理满意的,到时得浪费更多时间。所以在沟通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当一个员工敲响管理者的办公室门之前,他必须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汇报工作还是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如果是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那么想从管理者那里获得什么资源和支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还是部门的整体绩效,都需要先弄清楚。

作为管理者也一样,当准备和员工探讨某一问题时,是为了提醒员工不再犯错,还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这里又可分为对员工的工作方法或思路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每次沟通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让沟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浪费一分一秒。

当然,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时,除了清楚自己的目标,还要正确认识员工,如员工的思想状态、能力现状、绩效表现等都要有所了解。了解员工的这些情况后,管理者才能理解员工对工作任务的感受,才能知道员工对自己的目标是怎样理解的。如果员工没有考虑或者想清楚,作为管理者,又要如何去做呢?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员工达成共识?只有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才能顺利达到沟通的目的,否则将浪费彼此更多时间。

一般情况下,沟通的目的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具体说来,沟通的目的主要有三点:把信息准确传递给对方;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取信息;希望获得行动上的响应。所以,在与人沟通前,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恰到好处地达成目标,获得自己想要的。

职场沟通不需要做过多的气氛渲染,重在效率,所以沟通的目的应该清晰而明确,并且在一开始就要表达出来。根据沟通目的不同,我们选择的句式也会不同。一般沟通的句式可分以下几类——告知式沟通、疑问式沟通、使动式沟通。

我们之所以要沟通,就是为了传递信息,告知是一种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单方面的表达,也是互动性最弱的一种沟通。这种告知有时不会刻意区分对象,就像公共场合中的“禁止吸烟”。一般情况下,告知类沟通会使用“请注意/请确认”“请悉知”“仅供参考”等词语。这个词语根据双方的地位、关系不同而会选择不同的词语。

疑问式沟通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相关的信息。从信息的内容上又可以分为封闭式(yes or no)和开放式沟通(what、why、when、where、who、how)。一般封闭式沟通只需要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信息,而开放式沟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

比如,领导问财务总监:“如果我们对存货执行精确的盘点程序,能消除误差吗?”这时财务总监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行了。如果都不能准确回答,那就加上一些限定性条件,或者对问题进行补充修正,如财务总监可以说:“如果能保证100%的存货都能盘点到,那么是能消除误差的。”

对于开放的疑问式沟通,通常代表着发起者获得一些更详细的信息,这时回复者就需要就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回复。

使动式沟通的目的就是使别人进行相关的动作。不过有时,这种沟通方式也会用疑问式的语句表达,像:“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打一份文件?谢谢。”虽然是疑问句,但是礼貌地表达,本质上还是一种使动式沟通。这种使动式沟通通常用于工作安排、命令、请求。使动式沟通都带有很强的指向性,沟通时不要带上太多其他信息,以免混淆沟通的目的,降低沟通的效果。

如果我们需要沟通的事情比较多,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开来。如果同时有很多事情需要沟通,一般可以先打个招呼,好让别人有心理准备。比如,你可以这样跟同事说:“小李,我有三个问题需要跟你沟通一下……”在问题多的时候,每个问题之间最好保持界限,让它们相对独立起来,用1、2、3的方法把每个问题隔离开,这样能保证信息最大程度地传达到接受者脑海里。此外,还可以按时间顺序、因果顺序、逻辑顺序等进行沟通。

在表达时,要考虑表达者和接受者在信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和判断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存在会使沟通变得更加复杂。当需要沟通的事情复杂时,我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表达,这样可以消除某些不利因素存在的影响。

总之,沟通前明确沟通的目的,并了解对方一些情况,在沟通过程中根据具体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句式。如果沟通的事情比较多,就按顺序展开。如果事情比较复杂,就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优化。你会发现这样表达,更容易达成目标。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方能游刃有余

除了单纯的语言,还可以用文字、演讲、视频、图像、舞蹈、漫画、歌唱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就像梅兰芳通过京剧诠释自己,张爱玲通过小说展示自己的内心,达·芬奇通过图画表达自己的观点,贝多芬用音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桀骜不驯,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表达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强弱之别,主要看哪种方式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你不擅长说话,但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那么就发挥自己文字表达的优势,用文字好好表达自己就好。当我们想向领导提意见时,如果担心自己当面说话时会紧张,表达不好,那就用文字把自己的意见整理出来,有条理、有说服力,交给领导,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有人说“我对文字的反应很迟钝,但我对图形很敏感”,那么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就像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他小时候因为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许多学校都不愿意招收他,但是他特别喜欢画画,总是用画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最后有媒体愿意专门为他开设漫画专栏。后来他画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像朱德庸那样把自己的想法用漫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不定,因为方式独特,还会备受欢迎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擅长演讲,擅长在人群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可以选择在开会或者其他能公开表现自己的地方展示自己,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过在演讲前,一定要找到自己演讲稿或者演讲方式的独特性,让你的演讲可以让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人擅长用说话来表达自己,但是不擅长讲道理,而是擅长讲故事,那就用故事来表达自己好了。在讲故事时,要有意识地让你的故事有冲突,情节能跌宕起伏,这样才能激发起大家的兴趣,让他们的眼睛和耳朵专为你一人。

有人说“我没有什么擅长的表达方式”,那么你会听吗?有时倾听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方式,能用心去倾听别人说话的人通常都会受到欢迎。就像我们通常会说某个人说话太多了,但是从来没埋怨过某个人听得太多。

谢文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销售员,他知道自己的缺点后,跟客户沟通时尽量自己少说话,让客户多说话。谢文不再多说话后,他的销售业绩开始突飞猛进,很多客户都十分认可他。

一天,谢文前去拜访一个客户何总,何总正喜滋滋地把玩着一个淘来的茶壶,看到谢文前来,就很开心地邀请他过来一起看。但是对于陶瓷、茶壶、窑等,谢文一点都不懂。何总对谢文说:“这个茶壶真是妙绝了!”谢文想着自己对这方面什么也不懂,与其搜肠刮肚地想一些不怎么好的回复,让何总扫兴,还不如直接重复说,于是就说:“是啊,真是妙绝了。”

得到回应的何总又说道:“为什么现在的人就烧不出这样细腻的茶壶呢?”如果是一般的销售人员,就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表现自己,说一些自己知道的人和事,或者直接诚实地说自己对这方面不懂。

但是谢文并没有这么做,他觉得这时如果表现自己就是对何总的打击,如果直接说自己不懂的话,话题很快就会终止,不利于和何总谈后面的生意。于是,谢文就简单重复何总的话:“确实是啊,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细腻的茶壶了。”

何总接着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手艺的问题,还是窑的问题。”

很多人听到这样的疑问句,就会回答这是手艺的问题,或者是窑的问题。如果回答完,确实能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会给自己加分;如果根本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还是别瞎说了。谢文很清楚自己根本就回答不好,于是说:“是啊,真的说不清楚到底是手艺的问题还是窑的问题。”

后来何总跟谢文又说了很多,大多是何总说,谢文偶尔插句话,不过何总说得很开心,高兴之余顺便把谢文的单给签了。

上例中,谢文明白自己的短处,也知道自己对茶壶知识的欠缺,所以在何总面前没有卖弄自己,也没有诚实说出自己不懂的真相,因为他知道一旦说出真相,就会让何总扫兴,话题将很难继续下去,还会影响何总的心情,让自己后续的销售目标很难达到。所以,谢文就采取了简单重复何总意思的话语,虽然话不多,却能让话题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并让何总保持一个好心情,最后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在选择表达方式时,除了考虑我们是否擅长外,还要考虑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比如,在公司内或公司外,在会议室或茶水间,在跟上级的聚会上或跟下级的聚会中,是跟客户聊天还是和同事聊天等,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点和对象,去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表达方式可能适合对下属,但不一定适合对上级,所以要分清对象。有的表达方式适合在公司外,如果在公司内就不太适合了,所以场合不同,也要切换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自己时,先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于自己的优缺点分析做到心里有数,这样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就可以快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表达,取得最佳的结果。扬长避短,在职场中非常重要,有不少人因为不了解自己,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这是十分可惜的。

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人,往往能根据不同沟通对象和场合快速地切换表达方式,这也是一分钟职场表达术中必须掌握的。

换一种形式赞美,让一分钟表达事半功倍

有人说,职场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说话让人开心、办事让人放心。

这两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职场中,人缘好、晋升快的,大部分都是工作认真负责,且说话办事让人放心且开心的人。有一类人特别适合混职场,那就是会说话的聪明人。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对方是领导是同事,还是下属,这类人说的话都能让对方心情愉悦。谁都愿意跟让自己开心的人共事,因此,这类人在职场非常受欢迎。

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说他人的坏话,也不要做出负面评价,即便你不喜欢某个人,也要尽量挑出他的优点。因为有智慧、有情商的人,通常能把握好人际关系的方向。试想,如果一个人在职场,整日口出恶语,就会给别人造成一种“他在背后也会这么议论我”,或“在他眼里就没有好人”之类的想法。

会说话的人,说出来的话总能让对方感到快乐,就像春天里和煦的阳光,在人群中播散温暖。有这样的人在,彼此的办事效率也会更高。相反,一些说话难听,喜欢搬弄是非、话中有话的人,通常是职场中最无能的那些人。这类人不仅做事效率低,还会把职场人际关系搞得很僵。

让对方感到快乐的表达,通常还有以下四种因素——尊重、体谅、认同、发自内心。也就是说,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说话前换位思考一下,如“对方这么跟我说话,我会不会高兴”“这话说出去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之类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说的话太耿直,可以学会婉转一些。此外,适当的夸奖与肯定也不是虚伪的附和,尽量用发自内心的话,委婉地向对方表示赞美,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心地称赞他。

张蒙是某公司职员,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获得了同事的一致认同。

有一次,张蒙的电脑坏了,她请同办公室的吴肯修理。吴肯三两下帮她修好了电脑,张蒙真诚地说道:“我家里电脑坏掉时,专业的修理师傅用了小半天才弄好呢。”吴肯听了很高兴,拍着胸脯说:“修电脑其实很简单,下次有问题问我就行了。”

还有一次,张蒙跟同事去食堂吃饭,排到张蒙时,张蒙笑着说道:“大姨,我这一周五顿饭,全是在你这个窗口打的。”

食堂大姨笑眯眯地说道:“是吗?老顾客啊,那我多给你加点鸡肉。”

和张蒙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曲曲,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可人际关系总是不太好。看到张蒙在公司的人气越来越高,曲曲有些坐不住了。

她找到张蒙,问道:“哎,张蒙,你说话怎么这么招人喜欢呢?我想让你教教我说话的技巧……你明白没有?”张蒙皱着眉头刚要说话,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曲曲接起电话:“喂?公司报表?就在B221的抽屉里,你懂我的意思吗?”

挂掉电话后,张蒙无奈地说:“曲曲姐,我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儿了,是你口头禅有问题。”

曲曲一愣,没明白张蒙的意思。

张蒙继续说道:“你这口头禅是‘你明白没有’‘你懂我的意思吗’,我知道你是在确认对方有没有理解你,但这样的口头禅会让人觉得你居高临下。你可以试试去掉这些口头禅,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曲曲点点头,感激地说道:“原来如此,谢谢你啊,张蒙。”

就像例子中说的,说话方式真的很重要。如果想让对方打从心底高兴,只要将一句话的表达换一个方式,就会立刻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职场中,短时间内表达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还要注意多说些让对方发自内心喜悦的话,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一分钟职场表达事半功倍。

1.换一种方式赞美

这里的赞美指的并不是直接的夸赞。举个例子,如果被夸赞的人是厨师,那就不要直接说“你做菜真好吃”“你是个很棒的厨师”。因为对方清楚,这个世界上比他好的厨师多得是,比他做菜好吃的人也多得是。但是如果你这样跟他说,“我是朋友介绍来的,现在就认准你的菜了,基本天天都来吃”,这就是很好的赞美了。

赞美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也不需要复杂的辞藻,这样朴实地说出一个现象,就能让厨师觉得自己手艺不错,让他心情大好。当然,如果对方是通过第三人间接地听到你的赞美,那就比你直接当面夸奖他而更令他开心。同样,如果是对方从第三方间接地听到你的批评,那就会造成火上浇油的情况。

2.客气话

客气话是礼貌性的话语,更是一种套话。毕竟“谢谢”“你好”是每个人都会说的,可“你今天穿的衣服真好看”“你是不是瘦了”这样的话却并非人人都会讲。

当然,礼貌性的话语也不用经常挂在嘴边,如果你整日把“谢谢”挂在嘴边,只会让身边人觉得与你生疏,也会显得你有些小题大做。总之,适当的谦虚比什么都让人舒服。

3.避免冲突性答案

当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不要直接说“不,应该是……”,这样的话听着就像你在挑衅别人。如果将这句话换成“你说得没错,我还想补充的是……”,就会让对方舒服多了,也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此外,有些人经常将“听说……”放在嘴边,这样的话会让人觉得不靠谱,最好不要说。如果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又不确定时,可以用“我有个办法……”“这件事可以这么做……”来表达,这样会显得更好。

4.去掉口头禅

就像例子中的曲曲,每个人都有说口头禅的习惯。有些口头禅无伤大雅,最多是影响自身气质形象而已,但有些口头禅却很容易让人反感。比如,“你知道我的意思吗”“你明白没有”,就会让人觉得你的态度高高在上。

总之,在职场中,如果不能在一分钟内表达清楚自己,起码也要学会换一种形式赞美对方,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表达技巧,能为你的职场晋升加油助力。

善用赞美,站在对方的角度说好话

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人说话,明明是在为对方着想,但是对方接受不了。有的人说话,不仅能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还能得到对方的认同。这就是表达方式的魅力。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在交往过程中,我们的话题不可能永远都围绕着赞美。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你会想帮他指出他的缺点,希望他能变得更好。在职场中,有时也需要向领导提建议,这时我们既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但又不能伤人,而且最好不要让对方反感,让他体会到你的确是为他或者公司好,这些都需要有技巧的表达。

即使是赞美,在一些场合下也不能太过直接,一开口就对陌生人进行赞美会让人觉得太过刻意。有技巧地采用迂回战术,有时反而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事业单位要建一座剧院,家具公司的王学上门来推销座椅。刚一进门,王学就对宋主任说:“哇!好气派,您的办公室真漂亮。这办公椅是用红木做的吧?上等材料果然不一样。”

宋主任的办公室的确是费了一番功夫装修好的,听到有人夸奖装潢,宋主任心里美滋滋的,说道:“我的办公室是专门到外地请专人过来装修的。”边说边带着王学参观了整个办公室,详细介绍了装修材料、风格、色彩搭配等。在整个过程中,宋主任兴致勃勃,非常开心。

最终,王学拿下了宋主任签字的座椅订购合同,双方对这次合作都很满意。

试想,如果王学一开口就直接夸赞宋主任有品位,熟知推销员套路的宋主任可能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想着“又来一个拍马屁的”。这样对王学来说,他可能就没法完成上司给他的任务了。

事实证明,在职场交往中,不要吝啬赞美的言语,多称赞他人实质性的优点,多说些他人喜好的话题,多了解他人的观点,容易使人产生理解和共鸣,继而带来愉快的合作。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一次,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要用一个旅馆的礼堂来讲课,结果他却在快到讲课日子的时候被通知,礼堂租金要提高3倍。

卡耐基找到旅馆经理,说:“我接到了涨租金的通知,有点惊讶,但是我知道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因为您开旅馆肯定就是为了盈利。”

经理对卡耐基的说法表示赞同,微微点了下头。卡耐基继续说:“如果您将礼堂收回去,用于办舞会和晚会,当然会挣很多钱。但是你撵走了我,就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光临是您花再多钱也买不到的活广告,从长远来看,哪种更有利呢?”

经理想了想,同意将租金恢复到之前说好的价格,卡耐基的讲课得以顺利进行。

对于不易说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觉得你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上。对于旅馆经理来说,当卡耐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有心理准备,知道卡耐基的来意是什么,而经理的目的也很直接,无非是想多挣点钱。

卡耐基在去之前就已经抓住经理的心理,想好了对策,但他并没有一开口就直接谈判,而是先对经理的行为表示理解,这无形中就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减轻了旅馆经理对卡耐基的敌意。然后再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句“如果我是你”很简单,但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卡耐基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给经理衡量了两种做法,哪种会让其得到更多利益,最终经理当然是选择对自己好处更多的一种,成功地被卡耐基说服了。

公交车模范售票员李莉深谙此道。一天,公交车上的乘客很多,这时上来了一位老人。李莉对大家说:“哪位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儿?”可是她说了几次都没有人回应。

李莉站起来,看着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的几个小伙子,扶着老人往那儿走去,边走边说:“大爷,我扶您往里边走走,靠窗的这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但就是没看见您。”

刚说完,几个小伙子都站了起来,要给大爷让座。李莉扶着大爷坐到了座位上,这才放心回到自己的岗位。

说话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就在于一开口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正因李莉充分理解人们的心理,并用礼貌、尊重的话语与人沟通,她才能处理好公交车上类似的小而棘手的事情。同时,如果你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你以为你表达清楚了,对方却没有明白到你的点,甚至会对你产生反感心理。

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要问一下自己,在对方表达他的观点时,你有没有认真倾听,并表示尊重、重视、认同呢?想要得到尊重,就要先给予对方尊重,这样才能让对方更好地接受你的观点。

因此,要想使自己表达的内容能够被别人接受,就要多为别人着想,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也容易让人和人之间多一些包容之心,减少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