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敲开职场的大门

先就业,再择业

镜像

一到毕业季,找工作、投简历是学生们此时所忙碌的事情。菁菁、华华、玲玲就是千千万万个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她们都分别参加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辅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也有初步的想法。可是,投出去的简历中,得到回复面试的职位都不是自己首选的理想职位,面试后能通过的就更加不如意,不是企业不够大,就是工资低,或者职位跟所学专业没啥关系。本来满怀一腔热血要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一接触到现实就好像摸不到一点边。时间一天天过去,家庭有背景的同学早都有着落了,不甘心屈就的同学就选择考研继续攻读。而更多的是像上面几位小鲜妹那样既无特殊家庭背景,又没有兴趣或条件继续考研的,就只能不断地走在面试的路上。只是,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们该准备好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秘笈

不下水试试,你永远不懂水性。主观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也会在工作中不断修正和调整,先就业,再择业。

修炼

应届毕业生抱怨就业难,往往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原因可能是对岗位期望过高,对自身条件缺乏客观认知,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或者目标模糊,出现选择困难症,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机会。所以,我们要端正心态,想得多不如先行动起来,在岸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一、职业目标宜由广泛到精专

初出社会,对职业的了解和理解都不够充分,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制定职业目标的时候适宜给自己宽一点的选择方向,进入了职场实操,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方面工作的内容,也更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就像谈恋爱一样,没必要第一次恋爱就期望直奔结婚目标,只有通过相处过程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第一份工作也是一样,并不是定终身,只要合乎自己大的方向就行,通过积累多一点的基本工作经验,直到确立了明确的职业方向,也有了职业资历的积累,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清晰,越走越顺畅。

二、职业生涯是场马拉松,要像没有退路般逼自己一把,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职场新人尤其是女性面对起步阶段的不顺心最容易产生畏难和逃避退却心理,潜意识里拒绝长大,拒绝为自己负责。心里为自己铺垫了退路,包括常见的“啃老”,还有“嫁个好老公”的想法,这样当面对暂时的困难和逆境时就缺乏坚持的毅力,总是跨不过那个临界点。其实,没有什么跨不过的坎,是心理承受力在平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锻炼,就是我们说的挫折商(AQ)不够。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在智商和情商相若的情况下,挫折商往往是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挫折出现得越早越好,在我们年轻时多经历挫折,心理承受力才会得到锻炼。内心强大了,那就谁也阻挡不了你前行的脚步。给自己太多退路,就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我,职场如此,人生亦如此。请记住,眼前的安逸是暂时的,长远的幸福还靠自己的成长。

面试记——如何“搞定”面试官

镜像

一大早,会议室里坐着三位职场小鲜妹,她们就是来参加面试复试的应届毕业生菁菁、华华和玲玲。从外表看,她们完全属于不同的类型。相同的是,她们都是经过初试的笔试评估,击败了数十名应聘者后才得到今天这个面见人力资源总监的机会的。

办公室文员进来,叫了菁菁的名字。菁菁淡定地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职业套裙,在文员的引领下走出了会议室。对于这次面试,菁菁是有信心的。因为在此之前,她已参加过几个公司的面试,以菁菁先天的外在条件,略施淡妆,已经让面试的主管眼前一亮,顿生好感。只是出于各种原因菁菁没有接受前几个公司的职位。这次也不例外,菁菁一直面带春风般的笑容回答了总监的几个问题,遇到个别不确定的提问,就略带羞涩地回答,然后轻轻补充一句:“不知道对不对?请您指教。”看着总监愉快的表情,菁菁心里有底了。

轮到华华,一进门她就爽朗地跟总监打招呼:“您好!”坐下后,总监问了几个关于华华所学专业的问题,华华都是对答如流,自信满满,充分表现出“学霸”的优势。最后,总监提出了如何适应企业文化、组织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戳中华华的弱点。华华率真地坦承自己对这些没有经验,一直觉得这方面需要很综合的能力和经验才能把握。不过也试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监略带笑意点了点头。

最后是玲玲。玲玲进门例行微笑跟总监问好,然后轻轻落座总监对面的椅子上。自我简介时,眼睛诚恳友好地看着总监,身体配合略略前倾。自我介绍完毕,总监问道:“请问你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是什么?”

玲玲沉吟了一下,答道:“我觉得自己的特点是各方面比较平均,比较喜欢跟人沟通合作,所以希望能往管理方面发展,将来能成为像您一样的成功职业经理人。”

总监点点头又问道:“你认为作为一个女性,是家庭重要还是事业重要?”

玲玲快速扫了一眼总监的办公桌,整洁有序,没太多物品,却在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幅全家福照片,照片里一家三口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她微笑着说:“我知道作为一个职业女性,想事业取得成功的话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但还是希望能努力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我想,有幸福的家庭做后盾,会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这方面,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向您请教。”

总监愉快地笑了。起身离开前,玲玲有意无意地把椅子拉回原来的位置。

这次面试的结果是,三位小鲜妹同时过关,即将迈入职场达人之路。

秘笈

好感面前,理性让步。发挥你的吸引力,赢得好感,就能赢得面试的成功。

修炼

毕业生不怕考试,但最怕面试。多年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练就了面对考卷脸不改色的本领,而日常网络化的沟通又让我们弱化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能力。我见过不少年轻人,即使思想很活跃,但面对陌生人时却是面无表情,呈呆若木鸡状,让人感觉这么近,那么远。如果企业也普及使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面试,那该多好啊!可是,大部分企业是不会这样做的。技术上当然没有问题,关键问题是企业招聘人才,除了考量岗位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面试环节更重要的是看人。这个过程从应聘者一进门就开始了。作为面试官,对应聘者的观感很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让面试官在短短的面谈时间内对你有好感。

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到底哪些因素决定着人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吸引力,让对方喜欢你。在双方没有深入了解建立感情基础的前提下,产生吸引力无非只有三点:外表、相似性与互补性、关系回报。

一、有魅力的外表永远是一张王牌

有个段子:“外表重要还是内涵重要?当然是内涵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外表,哪有欲望去了解内涵?”有吸引力的外表容易快速让人产生愉悦感。社会心理学有关于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的研究,无论对于小孩或者成人,大多数人都认为,长相一般的人在才干和社交技能方面都不如那些长得漂亮的同龄人,也就是“美即是好”的假设。所以,面试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你可以丑,但你不可以懒。打扮得体,笑容可掬,自信地展现自我个性,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出来了。

二、扬长避短,不较劲

如果像华华那样没法靠脸怎么办?靠专长和个性。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多发挥。另外,比较幸运的是,华华总监问到的她的弱项,正是总监的强项。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互补特质的人之间相互会产生吸引力。而华华能坦率承认的态度更加了印象分。所以,面试中不要不懂装懂,与专业的人大谈对方的专长,对方不会对你迎合领情,只会反感你的班门弄斧。这种情况下必须努力创造机会表述自己擅长的话题,当然最好是跟应聘职位相关的技能知识。

三、赞赏对方的优势,短处也会被原谅

如果像玲玲那样,既没有颜值,专业优势又不突出怎么办?那就靠“软实力”。在跟对方互动的过程中发现机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多数人都喜欢某些方面跟自己相似的人,特别是在态度、信仰或价值观方面。总监办公桌整洁有序,说明他是个整洁有序、注重条理的人,玲玲最后拉正椅子的举动就是表现自己也是这样的,加分。没有太多物品的桌上却放着幸福洋溢的家庭照,说明他工作成功之余也重视家庭。玲玲的回答当然加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玲玲跟对方互动时微笑配合、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尊重、喜爱的姿态,能给对方良好的心理感受。根据心理学的“吸引的回报理论”,我们喜欢被人喜欢和被人所爱,就是说,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所以,最万无一失的做法是表现出对对方的欣赏,让面试官感觉你是喜欢跟他交流的,而不是像应试那样严阵以待。

新人如朝露,新人如春风

镜像

人事部发了公告,公司有几个新人要来入职,员工们又忽然有了新的兴奋点和话题。有的开心自己的工作终于有新人可以分担了,有的只是出于好奇心理打听新人的背景,部分男同事则开玩笑说多来几个美女就好了,美化公司办公环境。

今天,新人们正式报到入职。员工们貌似在各自的座位上忙碌着,眼睛却偷偷扫视着新人们。几个新人神采奕奕地到人事部办了入职手续,就由各自的部门主管领着去认识同事们了。介绍完毕,大家又边工作边三三两两聊开了。菁菁的漂亮外表,玲玲的友善得体,华华的直爽利落都给大家留下了挺深的印象。还有其他几个既个性不明显,又木讷寡言的新人,大家就没怎么关心,就当透明一样了。

自从来了新人,公司办公室一段时间都活跃了不少,因为有了新的关注点。而菁菁、玲玲、华华三个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开始谈论谁谁谁怎么样,谁谁谁不错,更喜欢谁多一点。有的甚至打赌,看好哪一个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胜出。连带的影响是,有几个小师姐因为终于有了比自己更新的小鲜妹,一下子就煞有介事俨然一副“资深”模样了。而个别好为人师的老员工则不时以过来人无所不知的态度指点几句。当然也有欺生让他们帮忙干活的,或者不冷不热的。这一切对于他们都是新的体验,只有慢慢摸索适应了。

秘笈

职场新人最大的亮点就是“新”。大家最期待的是新人能带来新的活力和快乐。

修炼

新人初入一个新的环境,往往因为陌生而不知所措。有的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又畏首畏尾躲在自己的角落。其实大可不必过虑,职场讲的也是人性。要快速融入集体,让大家接纳你,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带给大家快乐,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办公室。

一、用自己的风格带给大家快乐

快乐是最有感染力的情绪。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抗拒一个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人。而新人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太多的旧有人际包袱,一切都是刚开始。或者你会说,我的性格不够幽默,怎么带给大家快乐?其实,方式有很多,只要遵从自己的风格就行。比如,幽默是一种,活泼呆萌也很有喜感,乖巧讨喜也可以。既不幽默又不活泼的,也可以通过善解人意让人舒服愉悦,比如对于好为人师的,不妨耐心地倾听受教。别人请求帮忙,如果能力所及就提供帮助等等。无论什么方式,只有自己保持积极快乐的心态,就能把正能量传染给周围的人。

二、珍惜学习机会,勇于尝试创新

学校的阶段已经过去,进入职场就要归零心态重新开始。处理工作、与同事的交流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只有不断为将来积累才能厚积薄发。适当的时候也要发挥新人惯性思维束缚较少的优势尝试创新,提供一些新点子让大家参考。每一点微小的改变,都会让工作变得更加主动和快乐。如果新人阶段没有形成创新的动力和思维习惯,那么在日后的工作中只会越来越陷于习惯性服从和机械性操作的循环中,不但局限了将来的发展,也难以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菁菁的试用期——怪你过分美丽?

镜像

菁菁的到来,让办公室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来就长得出众的她又爱打扮,每天穿得花枝招展的,又被上司安排了正对自己办公室的通道位,导致来来往往倒水喝、复印文件、查看传真的男同事一下子多了起来。工作中有点什么小问题,总是一呼百应,周围的男同事仿佛都在时刻准备着。这让习惯了众星捧月的菁菁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得心应手,心情愉悦。

不过没多久,菁菁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就受到了困扰,陆续感觉到来自部分女同事不太友善的目光,午饭时间女同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就菁菁独自在座位上吃盒饭。本来这种情况菁菁以前在学校也不是没经历过,不过她一直奉行我行我素的态度,倒也没啥大碍。但后来发展到某些工作对接也受到女同事的故意怠慢刁难,这让菁菁又急又气。有几次因此延误了上司安排的工作,菁菁十分委屈,忍不住就跟上司投诉了相关同事。虽然通过上司的协调,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解决,但几次下来,同事关系更加紧张,上司也婉言让她自己协调而不愿出面帮忙了。

菁菁工作尽心尽力,对同事也有礼有节,只是不太主动跟其他同事尤其女同事交流沟通而已。菁菁感到既委屈又无奈。

菁菁的问题真的只是如歌词写的那样“怪你过分美丽”吗?

秘笈

长得美不是你的错,可因为持美自傲而影响了人际环境,就是你的错了。

修炼

我们前面说,有吸引力的外表会让人产生好感。但是不要误会,长得漂亮并不是吸引力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如果你长得漂亮,那就要学会如何使你的美貌减少“杀伤力”,为自己的吸引力加分,而不是变成人际关系的障碍。

一、最有吸引力的外表,是美得和谐,美得团结

有吸引力的外表要跟所处环境和谐,要跟面对的人群的审美风格匹配。作为一个公司新人,在一个企业中,就要顺应企业的文化和氛围,才能尽快融入群体,被大家接受,也就是之前说的相似性原则。

比如,在一个时尚领域的公司或者广告公司,员工普遍衣着时尚和个性化,那某个人穿着黑白职业套装就显得不和谐。不是说不能有个性化的另类打扮,只是要看你在公司的级别和资历。心理学里有个“级别效应”,就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话,不同级别的人做出来说出来,大家的反应和接受程度都不同,这就是现实。所以,作为新人,还是先不要太随性而为。可能有人会问,在学校时为什么就不会有这种情况或者没那么明显呢?因为,学生之间不存在太强的协作需要,学生最重要是各自搞好学习,也不存在明显的级别竞争。而当需要群体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时,组织者往往都会考虑群体着装,比如校运会有“班服”“队服”,合唱团有统一表演服,义工团队也有统一形象制服等等,就是要突出团队形象的一致性,从而让团队成员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凝聚力,对外给人以团结和谐的整体印象。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源于互动

菁菁因为潜意识的优越感而表现出来的小傲骄,不注重与同事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导致在群体中被排斥的原因。而群体中的关系,最重要的正是互动。群体动力学家对群体的定义就是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认为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点:群体成员间存在互动。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多接触交流,才能使彼此关系融洽,也就是吸引力原则里的接近性。在学校,关系最好的一般是“同桌的你”,工作环境中坐得比较靠近的同事,关系也相对熟络亲近一些,这是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接近产生好感和喜爱。对于位置相对较远的合作部门同事怎么办?那就多走动。我们经常说“走亲戚”,就是即使亲戚也要多走动联络,才能维系良好的感情关系。

三、遵循人际关系回报原则,化解嫉妒

菁菁还犯了一个所有职场新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告诉领导”。刚出社会的学生在公司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往往想到的是找领导帮助,这是从学校延续下来的习惯。而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非常现实的,就是任何关系的持久都存在回报的预期和对等性,双方对彼此的付出和回报总体对等,关系就会持久维系。如果总是有困难找领导,就会让领导对自己产生“麻烦人物”的印象,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合作关系。

而导致菁菁陷入委屈苦恼的是她自己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估。当然,这不是菁菁独有的问题。人在对自我评估时普遍存在心理学所说的“自我服务性倾向”,就是遇到问题总是倾向于把好的归因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不好的归因为客观环境或别的原因。反正千错万错都是社会的错。所以,漂亮的姑娘一般在人际关系遇到障碍时,首先归因为别人的嫉妒,而不自我反省。漂亮遭到嫉妒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一个职场达人应该让自己有能力弱化嫉妒,甚至化敌为友。

怎么化解?这就先要了解嫉妒情绪产生的原因:首先个人具有强烈的欲望,而别人实现了,便产生了自己达不到而憎恨别人的激烈情感;其次,出于攀比心理,而攀比心理往往发生在同事、同行、同学、同龄、同性之间,像距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名人或地位不同的人,一般就不会存在攀比,因为距离让类比性减弱。所以,要消除或减弱别人的嫉妒,短期来说,在对方介意而又不如你的方面适当示弱,给予赞美和安抚,如对方外貌不如你,你可以夸她气质好,性格好,或者身材比你高挑,牙齿比你白,头发比你柔顺等等。长期来说,就是让自己尽快逃离射程,即让自己在各方面更强大。当成长到与嫉妒者不在同一水平线时,嫉妒也就自然消失了。

华华的试用期——好人做不得?

镜像

华华很珍惜这第一份工作。正式上班第一天,她早早就来到办公室,帮部门每位同事洗好杯子,抹好桌子后,同事们才陆陆续续来到。华华的勤快,得到了同事们一致的认可。刚开始的几天,主管让华华先看看资料,熟悉熟悉业务,所以华华觉得工作还是比较轻松,就主动帮同事们干干复印、打打文件之类的杂事。很快就跟大家熟络起来了,办公室也经常听到大家“华华,帮忙打电话订餐”,“华华,帮忙去财务部问问客户的款到账没”,“华华,帮忙寄个快递”之类的声音。华华都是来者不拒,乐呵呵地办了。华华俨然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活雷锋”。

华华学习能力强,加上专业对口,工作很快就上手了。主管开始尝试让华华独立做项目分析报告,华华非常开心,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干了。随着工作的开展,华华也开始忙碌起来,早上不再帮大家洗杯子、抹桌子了。对于同事们要帮忙的杂务有时因为赶工作进度也拒绝了。

因为工作勤奋,遵守公司纪律,同事关系良好,华华顺利通过了人力资源部的转正评估。但是,同事之间却开始传出对华华的微词。“你看,一转正就抖起来了,开始就是博取肯定”,“原来是装的,我就说那么好人”,“嗨,现在的年轻人哪有长性的”……

大家的非议让华华很受打击,工作情绪也低落下来,原来的精神头好像也不见了。

秘笈

职场是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一开始在某方面“用力过猛”,一旦被贴上标签,就被设定了期望值。

修炼

初入职场的新人,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首因效应”。我们对某个人最开始的印象,往往在心理上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影响到对这个人日后行为的理解和评价。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别人对自己形成正向的评价惯性,但关键在于掌握度,为自己日后的发展留下回旋余地。

一、可以做好人,但不要做老好人

职场新人进入一个新集体,为博取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以图尽快被大家接受,往往急于表现而“用力过猛”。心理学家阿伦森总结的“阿伦森效应”,我认为对职场新人很有帮助。阿伦森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阿伦森效应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由于自己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往不良方向的逆转。简单说,就是人们只能接受你越做越好,越做越多,而一旦反过来,不但前面的努力会前功尽弃,还会比一直不做的效果更坏。

有个广泛流传的故事,很好地阐释了“阿伦森效应”。有个老乞丐每天固定在同一条路上的人行道上行乞。有个年轻人每天上班经过这条路,都会出于怜悯扔下5块钱。刚开始,乞丐对于年轻人的慷慨感到欣喜又感激,每次年轻人扔下钱,乞丐都躬身表示谢意。日复一日,乞丐也习以为常了。这天,年轻人照常经过,往碗里扔下1块钱。乞丐不乐意了,把年轻人喊住问:“为什么不是5块钱?”年轻人略带羞涩地说:“因为我结婚了,需要钱养家人。”乞丐生气地说:“你怎么能用我的钱去养别人?”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人们眼中有求必应的“大好人”,如果某次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对方就会因为这个结果与预期不符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反之,一个平日好逸恶劳的人,某天因为心情好偶然帮别人做了件举手之劳的事,对方就会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特别好而对他赞誉有加。

二、降低期望,先抑后扬

华华一开始的表现让大家产生了超出预期的第一印象,所以纷纷对华华赞誉有加。受到同事们认可和喜爱的华华当然是感觉棒棒的,于是更加积极,即使不属于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越揽越多。这样,同事们对华华的表现就在心理上定下了高标准,高期待,等于给华华贴上了“老好人”的标签。随着工作步入正轨,华华难以保持原来“乐于助人”的状态,大家就觉得华华表现越来越差,开始是感到失望,继而开始怀疑之前的表现都是装的,时间长了终于装不下去了。而随着大家对自己评价的下降,华华有了挫折感,更加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这个时候如果自我认知调节不当,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最极端的状况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

所以,对于职场新人,利用阿伦森效应,不妨采取“先抑后扬”的策略。即先不急于把自己放到一个高于正常水平线上的标准,而是在日后的工作和交往中不断显露自己的能力和友善,抓住机会偶尔露一手会更有“惊艳”的效果。

玲玲的试用期——“我”最重要

镜像

上班第一天,玲玲穿着一身简洁大方的裙装,步履轻快地来到公司。首先进入办公室向主管报到,主动询问了自己的安排后,由主管引领逐个认识部门的同事。主管每介绍一个同事,玲玲都认真复述一次对方的名字,然后自我介绍道:“我叫玲玲,名字比较普通,我会多请教的。”

玲玲很快了解清楚每位同事的工作分工,工作中遇到不太清楚的就主动向主管和相关同事虚心请教。开始有些同事对于玲玲的询问也不太热情,毕竟自己都有一摊子事要忙。但玲玲就是不气馁,利用午饭闲聊或同事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沟通,也不谈自己的问题,多数是倾听同事的苦衷或得意之事,并适时给予理解或赞叹的回应。慢慢地,大家都越来越喜欢跟玲玲接近,也乐于回答玲玲工作上的问题,甚至有时会主动提醒一些注意事项。

临近试用期结束,玲玲主动走进主管办公室,首先感谢了主管对自己的指导和对自己不足之处的宽容,然后向主管汇报了工作体会,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并询问改进建议,希望以后能更好地配合主管工作,努力达到主管的期望。毫不意外地,玲玲得到了主管充分的肯定。

秘笈

职场新人建立关系的切入点:学会看别人脸色,别人才会给你好脸色;学会欠别人人情,才会建立交情。

修炼

《圣经》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外表和能力都毫不起眼的玲玲,天生就是职场达人的好苗子,因为她有着高情商。职场中,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情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更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心理学家戈尔曼等研究者认为,情商主要由五种特征构成: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如何找到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切入点,是职场新人的难题。其实,只要了解以下两方面,就一点都不难了。

一、学会看别人脸色,别人才会给你好脸色

首先,玲玲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客观,既然没有过人之处,就承认自己的平凡,收敛自己的情绪。年轻人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不能自我调节。在学校和家里,出现情绪问题会有老师和父母关心疏导。而职场中,领导和同事就没有这个义务,尤其对于职场新人,现实点说就是还没有资本去让人重视你的情绪,所以要认清自己的状态,以成年人的方式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也很重要。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照顾我们的情绪,但却要学会了解他人情绪,说白了就是要会看人脸色,这是处理相互关系的前提。人在认知上不但有自我服务的心理倾向,还有固有的自我中心主义,喜欢跟自己相关的事物,喜欢谈自己关注的话题,喜欢喜欢自己的人等等,总之就是“我”最重要。所以,要别人喜欢你,关心你的事情,首先就要关心别人的事情,多跟别人讨论他自己的事情,并表示重视和共情。这是与别人建立关系,获得好感和亲近感的捷径。

二、学会欠别人人情,才会建立交情

建立初步关系以后,可以尝试逐步寻求帮助,使关系往来更加紧密。要知道,有时候我们对于自己提供了帮助的人会有亲密感,甚至更甚于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内心里人大多会回避愧疚感、亏欠感,相反,对于自己付出过的对象会有优越感,从而产生亲近感。你帮助过的人不一定会惦记你,你欠别人一份情,别人一定惦记你。不信可以试试借钱给一个人,那个人未必惦记你,没事也不会主动联系你,而你却一定会常常惦记那个人,什么时候还钱。

中国人尤其注重礼尚往来。比如别人宴请你,等于给了你面子,是一份人情。你欠了别人人情,就会惦记着找机会回礼。这样一来二往,交情就建立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我们在一个人或物品或事情上花费的精力越多,就会对这个人或物品或事情更有感情。这关系到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协调。当我们在某方面已经花费了精力,出于自我心理的需要,就会下意识让自己相信这是值得的,否则就会出现认知不协调,就会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小王子》的故事里有个经典例子,就是小王子独独钟情于那一朵玫瑰,为它欢喜为它忧。而这朵玫瑰其实与其他玫瑰并无二样,只因小王子在这朵玫瑰身上倾注了太多心血,他珍惜的其实是自己的付出。

总而言之,作为职场新人没有资本闹情绪,多关注别人的情绪对自己更有现实意义。人微言轻,少说自己的,多听别人的吧。在别人有需要时不要吝啬帮助,也要懂得适时寻求别人的帮助,欠人一个人情,就等于建立了一种关系,因为别人一定会给你回报的机会。只要摆正心态,职场的人际之路自然越走越顺畅。

平和度过“欺生期”

镜像

三位小鲜妹好不容易熬过了试用期,相约聚在一起庆祝庆祝,吐吐苦水释放一下,三人不约而同最大的感慨就是试用期更像是“欺生期”。三个“苦主”就轮番倾诉开了。

华华是个急性子,抢先竹筒倒豆子般说了起来:“我进公司三个月,就像新入门的媳妇一样倒茶递水,前前后后地给人家跑腿,被批评了还大气不敢出。好不容易有了正事可干,又被人说开始是博表现,越来越懒了。唉,真是好人难做啊!”

菁菁接着就说了:“我才不去做那些倒茶递水的事呢。好歹也是大学毕业的呀,我又不是应聘杂工,凭什么呀?最冤枉的是,我工作又没犯错,可总是有人针对我,面上阴阳怪气,背后嘀嘀咕咕的,我不就是爱打扮一些,又不习惯说好话讨好别人嘛!”

玲玲看她俩说得激动,无奈地笑笑说:“我自问一直比较照顾别人感受的,也很注意跟同事搞好关系。即便是这样,想向别人请教个事,别人不是摆谱爱理不理就是藏着掖着的,感觉自己可有可无似的。虽说我是新人,可也是为了做好工作嘛!”

就这样,三位小鲜妹仿佛自说自话地倾诉着各自的委屈,又在都是新人被人欺的共同角度上产生共鸣,情绪总算是得到了有效的宣泄,又可以重新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秘笈

欺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职场。只要做好心理准备,放低姿态,放平心态,就必然能安全度过“欺生期”。

修炼

欺生这个问题,很多新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即便这样,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一般情况下,这只是旧人在新人面前体现一下优越感而已。所以,只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理解了前辈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就能平和地对待了。一般情况下,前辈对新人的欺生存在两种典型心态。

一、前辈为体现自己资历的优越感和存在感,新人是最理所当然的承接者

公司里有的前辈为体现自己的老资格,表现自己的经验,对新人会摆谱,甚至现出不太客气的教训言语,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存在感。这种是类似于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态。面对这种情况,新人大可以平和而谦逊的态度对待,不必过于谦卑讨好,也不必动气对抗。因为过于谦卑讨好,只会鼓励强化这种态度。而自己对抗,对于未有根基的新人,显然是不明智的,一旦触发矛盾,吃亏的肯定是新人。平和而谦逊,让对方有所节制,没有发难的理由。也要谦虚求教,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那就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底气了。

二、出于自我保护的防范心理,对新人防卫过当

有的前辈害怕新人会对自己的现有工作产生威胁,出于自我保护的防范心理,也会对新人采取预先打压的态度或行为。例如对于新人的工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于新人的业务介入采取敌意防范等。面对这种局面,新人往往有手足无措、无从着力的感觉。这时候就是考验新人耐心的时刻了。面对这种防范心理,首先不要急于突破,如果可以的话,先从周边迂回介入。同时,以行动表现诚意,慢慢解除对方的防范意识。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和耐心,一般都能化解困局。如果遇上极端奇葩的对象,久攻不下,那就要求助领导,向领导陈述自己的困难,争取支持和帮助了。

总之,作为职场新人,姿态要放低,心态要放平。姿态要放低就是做事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放任自己的情绪,待人谦逊有礼。心态要放平就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即使遇到什么委屈的事情,也是作为新人必经的历练。“欺生期”很短,职场之路很长,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