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歌精品鉴赏(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送酒肴

一狗二鲎三赤蟹,四鸭五鹅六阉鸡。

蚶蛘第七牛第八,[62]九是沙虫十猪蹄。

这是一首反映雷州食文化的数字歌。既是食文化的,又是数字的。雷州歌遍及各个领域。民以食为天,作为天下第一大事的饮食,歌就更多了。如:

嘉岭白粑最好吃,英利烧肉出名声。

乌石甜糟甜第一,大粽味浓是雷城。[63]

雷城嘉岭的白粑、英利圩的烧猪肉、乌石港的甜糟、雷州城的大粽,都是久负盛名的。此歌如数家珍,言简意明,比旅游部门编印的地方特色食品简介资料不知胜出多少倍。又如:

番豆配酒实在烤,[64]乜都不赢酒配豆。

七钱块鸡咦多仔,番豆三钱做裤头。

这首歌非常幽默地讲述了花生下酒又快活又便宜的情况。七钱买一块鸡肉才一点点,三钱买花生,装了满满一裤头。古时农村人穿唐装,无口袋,常把裤头拉长来兜东西。“做裤头”即装满一裤头,很生动有趣。

又如彭耕先生的专题大作《雷州粽》:

我去雷城吃个粽,回到太平嘴仍香。

吃得雷州好手艺,回家叫门声都甜。

此歌通过个人体会,写得非常传神。

下面再介绍一首同样是按数字罗列的食文化歌:

配酒第一就是狗,二是蚶蛘三番豆。

第四是鲎味道好,吃酒猜拳上高楼。

这首歌只是图解了“一狗、二鲎、三蚶蛘、四番豆”的雷州谚语,比较生硬,第四句更勉强。真正点数得具体细致,又比较顺当的仍是开头那首样歌。它自一到十逐个点数,有条有理。

第一是狗。雷州人吃狗闻名,蒸炖煎炒,各得其妙。尤以雷州白斩狗名气最大,省市报纸曾多次报道。甚至一个外地人论述雷州为何城乡各地那么多石狗时,说是因为雷州人好吃狗,无狗吃时看看石狗也解馋。

第二是鲎。鲎是节肢动物,头胸部的甲略呈马蹄形,腹部甲壳呈六角形,尾部剑状,生活在海底。肉像蛋白,细软可口;母鲎多卵,卵如蛋黄,营养丰富。脚爪外有软壳,内包细肉,嚼之有味,下酒最佳。雷州三面环海,常有鲎吃。传说明清时台湾人视鲎为神物,不敢捕捉,任由其夜间上岸偷吃薯藤,糟蹋番薯。雷州籍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初任台湾知县时,将雷州吃鲎经验传授给当地人,才变害为利。

第三是赤蟹。赤蟹即膏蟹,肥软多膏,是蟹中之王者,大的可达一二斤,生活于半咸淡浅海,有时也上海滩。雷州近海,吃蟹最多。甚至传说蟹后背硬壳上那个牛蹄印,是雷州黄牛踩出来的。雷州多黄牛,有一次,蟹在沙滩上望见黄牛偷吃农民庄稼,便大声喊叫,黄牛生气跑来,蟹急忙钻进沙底,黄牛用力一脚,蟹壳被踩破,留下永久蹄印。

第四、五、六便是鸭、鹅、鸡这三禽。雷州有“鹅头、鸭掌、鸡翅肋”的谚语,谓此三物下酒最妙,耐嚼有味。

第七是蚶蛘。海生动物,状似蛏子而个头较小,可配料炒吃,也可清蒸,壳薄肉多,一边剥壳一边吃肉,最宜下酒。蚶蛘生于浅海,混于污泥,样子丑,过去多为穷人采吃。传说陈瑸幼时家贫,母亲常采蚶蛘。有一次母亲出海前嘱陈瑸看好晒在庭院里的稻谷,陈瑸因看书入迷,大雨冲走稻谷还不知道。母亲回来一见,大惊失色,采来的蚶蛘倒了一地。不过母亲知其原委,也不责怪。陈瑸自知过错,望着蚶蛘唱歌一首安慰母亲:

蚶蛘若听陈瑸讲,回去三年海中央。

待儿逢科得高中,重重报还母功劳。

第八是牛。牛肉、牛筋、牛骨、牛腩、牛肠、牛肚,耐啃耐嚼,价廉味浓,最合穷人下酒。

第九是沙虫。腔肠动物,多生活于海滩,采来翻洗净肠内杂物,又白又脆,配韭黄、丝瓜炒吃味道最佳。也可清蒸,原汁原味。

第十是猪蹄。耐嚼有味又不腻,也是下酒一佳。

这十项中,相当部分过去属于穷苦人吃得起的食品,食材易得,又宜下酒,吃得有味。因而此歌当时就很大众化,流传相当广。现在,蚶蛘、沙虫、赤蟹等因其天然纯正而日见珍贵。此歌便又紧跟时代,继续流行。歌中十项下酒肴越来越受青睐。外地人到雷州,只要记住这首歌,按谱点菜,包你醉迷雷州、情恋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