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双喜电器:“新粤商”的传奇
2000年以前,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不折不扣的辽商,而且还是辽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双喜是如何变成了粤商?在秉持传统粤商精神的同时,又是如何与千万粤商一道,铸就了新时代的新粤商精神呢?这背后,是一个品牌的传奇故事。
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口压力锅
回望岁月峥嵘,总会令人百感交集。
双喜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沈阳市五金制品厂,一个生产铝制饭盒之类的手工小作坊,后来成为国有的沈阳市黎明铝制品厂。
1964年,黎明铝制品厂负责人出国考察带回一个新玩意儿——压力锅,要求厂里的技术人员照葫芦画瓢,研制国产新品。当时,所有的技术人员谁也没有用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压力锅,厂里把各个环节的顶尖人才集中起来组成攻关小组,对这口“洋机器”从使用体验到拆开组装、临描图纸,再到复刻零部件,最后通过材料工艺的改造,解决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经过数月夜以继日的攻关,在黎明铝制品厂低矮昏暗的小平房车间里,新中国的第一口压力锅诞生了,填补了国内炊具市场的空白!喜不自禁的黎明厂员工给这口锅起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金鸡”牌。
在双喜工作了40年的老员工还清楚地记得“金鸡”牌压力锅面世时的情景。他说:“那叫一唱雄鸡天下白,在全国马上引起了轰动。全国各地的百货站人们蜂拥而至,带着现金来排长队进货。为啥排长队?独此一家,产量有限,一锅难求啊!”
“金鸡”牌压力锅在中国市场独领风骚,家喻户晓,并开始实现外贸出口。根据国家外贸出口的商标限制政策,“金鸡”牌改名为“双喜”牌,从此开始了品牌培育之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双喜”牌压力锅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占七成以上。
攻坚克难,重振旗鼓
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初,双喜陷入了窘况。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虽然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双喜电器在1990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电压力锅,再次在技术和产品上成为国内炊具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这个光环仍无法掩盖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技术故步自封等痼疾。
管理和营销失控的双喜开始败走麦城。1996年初,双喜濒临破产,当时,企业已经停产8个月,欠债总额高达2.7亿元,账面流动资金仅有3.7元。厂里员工要么出走谋生,要么下岗待业。
同一时期倒下的老字号、老名牌已经多到不胜枚举。按照惯性,双喜也会重蹈覆辙。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时刻,姜天恩挺身而出了。
姜天恩与1956年创办的双喜年岁相仿。1981年,姜天恩结束军旅生活进入双喜。他从车间工人、售后服务查询员一路干到副处长、副总经理。厂里的员工都认为他是个有能耐的人,工作时是个“拼命三郎”,琢磨起事来是个“智多星”。当危机来临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姜天恩。在1996年的一次职代会上,姜天恩被全票推选为公司总经理。
年仅38岁的他扛起了双喜这个重担。受命于危难,他明白自己即将面对的困难,更知道自己不可能舍得让双喜消失。因为他太爱双喜了!他熟知其中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行政管理,熟悉每一位员工的特长和家庭状况,他早已把双喜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员工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正是因为这份感情,驱使他毅然决然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双喜,并在日后让双喜熠熠生辉于民族工业品牌榜。
要启动生产,第一大难题就是没有资金。为了让双喜重新取得银行的信赖,姜天恩每日都跑到某银行行长的办公室“上班”,一边打扫卫生,端茶送水,一边向银行行长诉说企业的困境和前景,希望得到银行的支持,这么一坚持就是20多天。行长终于被他感动了,他如愿拿到800万元的“救命”贷款。到1996年底,沉睡已久的双喜终于复苏。
企业虽恢复了生产,但还未摆脱冷酷的存亡挑战,如梦初醒的双喜早已被日新月异的市场甩在了身后。姜天恩仔细梳理了企业的弊端,决定:在研发上,引进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组建研发中心;在管理上,建立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与此同时,姜天恩抓住导致企业市场形象下降、管理混乱的“牛鼻子”,那就是砍掉缠附在企业身上的联营厂。姜天恩接任时,以“联营”名义挂靠在双喜的小企业多达十余家,这些企业要么傍着双喜的牌子混吃混喝,要么偷偷违规自行生产,再贴上双喜的牌子销售牟利。姜天恩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全部砍掉联营厂,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双喜品牌的声誉。此举一出,触及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随之而来的,有写信向上级部门告状的,有私下进行人身威胁的,有通过起诉欲逼他就范的……回忆起那段经历,姜天恩坦承很苦、很累,但这就是改革的代价,否则,双喜电器必然会被拖垮、缠死。
挥师南下,接到古巴政府的订单
改革开放以来,南粤由于毗邻港澳,得市场经济风气之先,到处充满着自由开放的气息,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而珠海经济特区作为南粤的一颗明珠,政策扶持力度大、改革观念超前、市场经济较成熟、贸易环境宽松,吸引了不少企业家的目光。
为了让双喜得到更好的成长,姜天恩三进珠海,最终决定在金鼎工业园区兴建新基地。2000年春,他带领23名员工,怀揣着“纵贯南北,辐射东西,占领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来到了珠海这块沃土,开启“第二次创业”之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珠海,企业只能租用大门破缺、没有围墙,甚至连水电都不通的废弃老厂房。为了节省开支,姜天恩带领员工冒着酷暑,自己动手做水泥砖,削山头填大坑,焊接安装生产线。大家用5个月把厂房修复好,让新厂提前投产,同年就取得了75万口压力锅下线的好成绩。
从2001至2005年,珠海双喜开发了30多种新产品,申报了近百项专利。除了生产压力锅,还研发、生产了各类炊具、燃气具等5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
2005年,古巴政府决定为本国每一户家庭配发一口压力锅,特地派人来到珠海双喜洽谈合作事宜。在珠海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双方达成了出口古巴100万口压力锅的贸易协议,这是珠海建市以来首次获得的外国政府订单。当时合同要求10月—12月完成交货,时间短,任务重,但是员工们拧成一股绳,从上到下,加班加点,最后顺利完成任务,赢得了古巴政府的信任,达成了长期合作。
凭借着这股子韧劲,2005年,双喜压力锅年产销量突破350万口,重夺国内压力锅市场“第一把交椅”;外销比例也从10%提高到20%,产品进入亚、非、中东、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了2008年,双喜压力锅产销量突破一亿口,实现了“亿万个家庭,同一个双喜”的梦想。
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增大,原来的老厂房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2006年,在珠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喜在珠海国家高新区购置了约十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由姜天恩亲自规划设计。虽然这时企业已没有当初刚来珠海时那般拮据,但是务实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依然延续下来。全体员工一起自己动手修建厂房、安装设备,还在厂区内遍植绿树,建起“匠心园”“野趣园”等,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忘感恩,回馈社会
秉持“感恩社会”的粤商精神,双喜电器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新开河工程、卫生院、敬老院、抗震救灾、环保、助学等等都能看到代表“双喜”的红色身影,双喜还研发出便于盲人使用的产品,充分关怀社会的弱势群体。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双喜改制后,姜天恩对离退休的老员工依然关爱有加。他指派沈阳基地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离退休老员工的日常生活。每逢中秋节、春节,双喜电器都要给每位离退休老员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信。就算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于离退休老员工的冬天取暖费,也是优先予以解决。
姜天恩说,老员工是双喜的财富,没有他们昨天的付出,就没有双喜今天的辉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历经风雨征程,双喜生动记录了中国民族炊具工业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与荣辱、沉沦与崛起、创新与跨越的前进步伐。它不仅没被时代凶猛的洪流裹挟而去,而且还成为炊具行业的弄潮儿,在珠海铸就了新的辉煌。
(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