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奋斗  复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月11日发生的。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中叶会发生这么一场农民大起义呢?概括起来说,其基本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重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痛苦。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输入激剧增加,50年代以后,鸦片进口量每年达68000箱,比鸦片战争前增加了近3万箱。烟毒恶性泛滥,白银不断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更为严重。1845年以后,银价每两高达2000文以上。劳动人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几年之间,人民的赋税负担,无形中又增加了一倍。此外,鸦片战争的军费和“赔款”总计约7000万元,清王朝统统把它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在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下,广大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另一方面,国内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剥削,迫使农民起来反抗。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国内的阶级矛盾已经十分紧张。鸦片战争后,这种矛盾在外国侵略的激荡下进一步激化。土地占有是封建经济的核心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前夕,在河北、江苏、广东和广西等14个省区内,约有60%到90%的人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太平天国首义的两广,又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前夕,地主占田高达88.3%,广大贫苦农民仅占田11.7%。地主兼并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民,租率一般为产量的半数,也有高达产量的六成、七成以至八成以上的。其他巧立名目的盘剥勒索。无偿力役的支付,尚未计算在内。而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榨取,也至为残酷。当时普遍流行这样一首民谣:“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这首民谣正是当时封建生产关系下农民身受重重榨取和生活饥寒交迫的真实写照。毛泽东曾经指出:“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洪秀全。洪秀全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思想形成有一个过程。概括起来说是四句话,即:出身贫寒,同情人民痛苦;科场失意,萌发反清意识;创立教会,进行组织准备;著书立说,形成思想理论。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曾在村里任村塾教师,对于劳动人民的痛苦十分同情与了解。但是,洪秀全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曾经也想从科举中寻求出路。然而,在广州的应试中,洪秀全却屡试不中,名落孙山,这对他精神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于是萌发了对清朝制度的不满。在赴广州的第二次应试中,洪秀全得到了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回到家乡以后,洪秀全便附和发挥基督教的思想,在村里创立了拜上帝教。上帝是耶和华,上帝的儿子是耶稣,洪秀全则自称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是耶稣的弟弟,是上帝派他下凡来拯救世人的。拜上帝教创立后,首先参加洗礼和入会的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为了创立完整的思想体系,1845—1847年,洪秀全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三部著作。这三部著作的中心思想,就是改造和利用基督的教义,系统地阐述农民阶级的平等、平均思想,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号召人民为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而奋斗。这种思想为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来到了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传教,培养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一批骨干。1951年1月11日,各路队伍1万余人先后到达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庄严誓师,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是,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正式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