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民国19年(1930)六百六围东涌口岸,有黄姓业主设茶楼开业,见此地平日民众云集,便称“民众茶楼”,民众由此得名。民众的历史,可远溯到明代。明洪武十四年(1381),民众浪网仍是一片汪洋,海域隶属黄旗都。嘉靖二十一年(1542),香山县东北部冲积成平原,称东海十六沙,其中有浪鳡沙、鳡标沙、田基沙。1952年土地改革工作队把“鳡标”写成“锦标”,沿用至2005年。浪网、鳡标沙西面是鸡鸦水道,田基沙北面是洪奇沥水道。每年雨季混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沿着两大水系涌到横门水道汇合,注入珠江口。同时,珠江口的海水潮涨倒流,顶着鸡鸦、洪奇沥水道流下的洪水,大量泥沙沉积,淤积成滩。年复一年,滩涂向东南延伸。历经百年,浪鳡沙筑成上网、浪网、东胜(部分)、接源、锦标、沿江、群安等村诸围;田基沙筑成沙仔、新平、平四、新建等村诸围;三墩沙筑成三墩、东胜、新伦、民众(城区)、民平、义仓、裕安等村(社区)诸围。
清光绪元年(1875),顺德、番禺、东莞有人陆续迁入浪鳡沙、田基沙捕鱼筑围,食、住均在小艇里,生活异常艰难。人们将这些水上人家称为“疍家”。疍家人苦中作乐,歌唱生活,抒发情感,咸水歌随之兴起。宣统二年(1910),香山县撤都改区,民众、浪网隶属九区,区公所设在大黄圃。民国26年(1937),广东沦陷,南海、顺德、番禺一带遭日军扫荡掠夺,加上连年灾荒,大批难民涌入,浪网、民众人口激增。1949年,民众可耕地面积60800亩,常住人口32600人。1950年4月,九区析出民众、浪网、三角等乡组成中山县第十区,区公所设在民众乡,下辖8乡64村。1957年11月,民众人民公社成立。1963年,民众析出三角,三角公社成立。1974年1月,民众析出浪网,浪网公社成立。1984年2月,中山市撤公社设区,民众公社称民众区,浪网公社称浪网区。1986年,撤区建镇,民众区称民众镇,浪网区称浪网镇。2000年6月,民众、浪网两镇合并成为今天的“民众镇”。
2005年,民众镇面积125.4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17860亩,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74778人,非户籍人口28912人。民众镇政府驻地六百六路61号。
一、居珠三角要冲,水乡特色鲜明
民众镇位于东经113°26′48″、北纬22°25′03″,处珠江口西岸、中山市东北部。民众镇东临珠江口,与火炬开发区、港口镇隔河相望,北靠三角镇,东北和广州市番禺区以洪奇沥为界。从空中俯览,民众地形像一只腾飞的鸽子。民众镇距市中心石岐16.8公里,南至中山港4公里,北往南沙、虎门10公里,西达容奇港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高速公路上行车半小时可抵达澳门和广州,一个小时可到深圳。
民众镇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是咸淡水交汇之处,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盛产水稻、甘蔗、香蕉、荔枝、柑橘、鱼类,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岭南水乡盛产水稻和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三十多种水果。洪生围荔枝核小汁甜;多宝围龙眼鲜甜肉爽,驰名港澳;接源年橘鲜红多汁;三墩黑蔗清脆甘甜,五六十年代在港澳是响当当的品牌;上网冬瓜皮薄肉厚,闻名珠江三角洲;民众香蕉嫩滑清香,销往全国,出口日本。“民众一棵蕉”“民众一粒菇”曾名噪一时。春季鳊鱼、夏季三鯬鱼、秋季鲤鱼、冬季乃鱼,其味鲜美独特,为鱼类中极品。这里人们熟知的野生动物有97种,植物107种。
民众镇地处珠江口水乡地带,河涌密布,主要河道是田基沙沥和三宝沥。河面宽阔,河床较深。1979年前,镇内河水清澈,鱼虾鲜活,群众生活用水均取自河流。这里河网交织,物产丰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南亚热带的自然生态环境。岭南水乡林木覆盖面积广,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500个以上,气温比城区平均低2、3摄氏度。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如世外桃源。民众的水乡婚嫁习俗,极具岭南特色,充满喜悦与趣味。
二、抗日爱乡爱国,捍卫人民政权
民众人民有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封建统治的光荣革命传统。
1928年,民众人冯君素(后改名冯海帆)及其弟冯培参加革命。他以学校为革命基地,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恶行,批判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点燃民众地区的革命火种。他还发展卢克诚、冯锦标参加地下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民众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不屈不挠,奋力抗争。1939年7月下旬,日军首次入侵民众。1940年3月15日,日军进犯,民众、浪网沦陷。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民众人民陷入灾难之中。为不作亡国奴,民众人民奋起反抗。
1940年12月,广东游击队第二支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一带有了正规军事力量,民众抗日运动如火如荼开展。1941年2月,该中队奔赴八区斗门墟抗击日军侵袭,战功显赫。1943年日军、伪军横行,经常对九区(辖民众)进行扫荡,企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民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众抗日队伍借助良好的群众基础,不断发展壮大部队,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6月,日军12人到民众抢掠。国民党挺三大队在五家围涌口集结106人埋伏,全歼日军小分队,缴获全部武器。1944年6月,共产党领导的九区梁伯雄大队与民众挺三大队联合出击三角独岗伪军,击毙5人,俘虏23人,缴获步枪16支。1945年出击兄弟庙伪军连,击毙伪军53人,俘虏69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在历次抗日战斗中,民众革命武装有37人光荣牺牲。他们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全面发动内战。1945年11月至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先后5次大规模围剿民众革命队伍。民众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军警展开了艰苦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扫荡”计划,保存并发展了革命武装。
从1939年到1949年,民众人民大力支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共200多名群众以民兵、解放军等形式参军参战,49人光荣牺牲。同时,广大群众为部队捐款送粮,主动为部队提供住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民众人民对敌人进行坚壁清野,及时向革命队伍报告敌人行踪,传送情报,有效地支援革命队伍,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1949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一团三营乘船到达民众,群众夹道欢迎,民众正式宣告解放。
国民党军队不断密谋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英勇的民众革命武装成功挫败其阴谋,捍卫了人民政权。1950年2月16日(农历年三十)晚,国民党残部袭击驻陈十顷(新平村)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副排长吕荣,班长杨佑,副班长刘友,罗欢,话务员陈秀海遭匪徒伏击,光荣牺牲。一营一连副指导员肖来退守炮楼,击毙、击伤多人。2月17日早晨,驻万顷沙两广纵队一团一营与三营机炮连合围剿匪,活捉匪徒34名,击毙12名,溺死26名,匪首数月后被捕获,处以极刑。
12月23日,十一区港口西街发生暴乱事件。一些反革命分子,抓住一些区、乡干部在秋季征购粮食中工作急躁的弱点,造谣惑众,组织围攻区委会和4个乡政府。两天后,区内发生暴乱的乡增至7个,并波及邻区8个乡。暴徒捆绑、殴打干部,火烧运粮船,强抢供销社财物,杀死小学校长1名。县区坚持做好宣传工作,教育群众,保护好人,促使盲从者检举坏人。至27日事件平息,为首的暴乱分子被逮捕法办。
三、发扬“四最”精神,激励创优争先
民众人民勤劳俭朴,争创一流。其中,“四最”精神(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民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954年12月,新平乡青年突击队成立。青年突击队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敢想敢干,勇挑重担,克服重重困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突击功能,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使得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灾年获得丰收。1955年5月,突击队队长梁碧南在广东省首届青年代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9月,毛泽东主席在亲自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加了按语:“这一篇很好,可作各地参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对中山民众青年突击队事迹给予赞扬。
在“四最”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1971年6月,民众公社农技站副站长黄子超培育优质水稻“民科占”获得成功,并大面积种植。该稻米销往香港,深受欢迎。
“四最”精神不断得到演绎,民众人民不断创造佳绩。1978年7月,新平二1队农业丰收,水稻亩产350公斤,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赵紫阳亲临视察。该队队长黄松来曾代表中山市出席省高产座谈会,荣获多项奖励。其事迹于2003年4月25日被编录在史册,命名为“新平二1队光辉片段”。
“四最”精神鼓舞民众人民不断创优争先。1998年10月,民众镇蕉农吴培元在义仓村岗瓦沙围蕉园出产一穗重达77.5公斤的名为“中山蕉王”的香蕉,超过当年高州出产的单穗重量73.5公斤的香蕉,创全省单穗香蕉重量之最,巨蕉品种为广东613优选4—1。2001年8月,民众镇乐民村蕉农吴金满收获2穗香蕉,分别重94公斤和90公斤,打破高州市长坡镇设教村在1999年创造的85.5公斤的广东高产纪录,成为广东“新蕉王”。
“四最”精神激励着民众人民不断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榜样,勇于改革,不断向前,争创一流。2003年4月,民众镇接源村从全国3万多个“交通安全村”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达标‘交通安全村’”称号,受到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通报表彰,这是广东省村居第一次获此殊荣。1992年,番中公路开通,为中山的经济增添了活力。番中公路贯穿接源村,接源村受益不少。可是,该路开通后村民就接连发生交通事故。仅1996年一年发生的车祸就有46起,死亡12人。接源村主动与中山市交警五大队联系,进村入户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并且进一步完善番中公路两旁的交通设施。经过6年的努力,从1997年4月开展交通安全示范村创建工作至2003年4月,接源村未发生一宗涉及村民责任的交通事故,村民的交通安全常识教育率达98%以上。
2003年,民众建成全国首条全自动香蕉机械索道运输生产线。民众华生有机香蕉示范基地占地600亩,与中山市农业局和中山市农机四厂合作,共同研制并安装这条配套1100平方米香蕉加工厂,集运输、清洗、消毒于一身的香蕉全自动生产线。该运输线全长1957米,耕作季节用于肥料、种苗运输配送,收获时则用于条蕉运输、清洗、消毒,实现了香蕉的清洗、消毒、包装等工序的全自动生产。使用该生产线后,香蕉的机械损伤率由原来的30%降至18%,香蕉出口的一级率由原来的80%提高至93%。该香蕉机械索道运输生产线成为全国首条集运输、清洗、消毒于一身的全自动生产线。
四、经济稳步发展,旅游产业萌芽
民众镇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镇党委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在农业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在商贸方面则执行自负盈亏等政策。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商业经济蓬勃兴起,个体户、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83.71亿元,是1979年的24倍;完成税收入库1.48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分别是1979年的56.7倍和52.9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农民生活困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分田到户,改进耕作技术,水稻产量倍增。1957年成立人民公社,大兴水利,修筑鸡鸦、横门、洪奇沥等水道的大堤,建成水闸23座,电排站69座,实现旱涝保收。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党委政府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墨守成规到全方位改革的转变。民众镇结合镇情,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发展“三高农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实行科学种田,推广杂优、特籼粘、泰南粘、小农粘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农业机械化程度高,2000年,全镇有大小拖拉机286台,联合收割机11台,农用水泵950台,人工降雨机174台,农用运输车127辆。多种经营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蔬菜、果木种植户,畜牧,水产养殖队伍不断扩大,各种特色养殖基地不断形成。2005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7600亩,总产9487吨,收入1890万元;香蕉2.93万亩,总产73543吨,收入12300万元;水产养殖2.76万亩,总产58422.96吨,收入23180万元;蔬菜种植5.11万亩,收入7830万元;花卉苗木种植0.48万亩,收入3840万元;畜牧业收入1060万元;水果收入608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众工业只有几间碾米厂、土榨糠厂和酿酒、裁缝、农具修理、艇只修理等家庭小作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办起农机厂、烧砖厂、造船厂、铁器社、农具社、建筑队等集体企业。1979年,改革春风吹绿祖国大地,民众镇凭借东南毗邻港澳,西北紧邻广州、深圳的有利环境,开始高效率地招商引资。首先引进中山市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来样、来技术、补偿贸易)企业——新华手套厂落户浪网。1986年,镇办企业27家,其中“三来一补”企业3家,工业产值2570万元,占工农总产值44.3%。1997年,民众镇提出“工业兴镇”口号,经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改革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前景不大的集体企业,制定外商企业来镇投资的10条优惠措施,吸引了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全镇工企发展到78家,总产值9.56亿元,比1990年增长1.8倍。2000年,镇党委、政府制定“工业立镇”的方针,加大改革创新步伐,对效益差、管理混乱的集体企业采用“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宜卖则卖”等形式归边管理。全镇集中力量完善投资环境,全方位、多层次招商引资。2003年民众镇建成城南工业园、纺织工业城、沙仔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开发利用土地3255亩,利用外资1.23亿美元。2005年,全镇工业企业41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1.84亿元,同比增长29.19%。工业门类由原来的两三项发展到机械、纺织、化工、电器(电子)、建筑、食品6大类,107个行业。纺织、漂染、布匹销售形成链条;华凯风扇进入国际市场,销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格力小家电等名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经过20年蓬勃发展,民众镇经济取得长足进步。2000-2005年,工业产值平均每年以33.2%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由3363人增加到10323人,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农业经济状况,逐步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三大产业并举的经济格局。
民众地处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交通不便,商业发展缓慢。民国前,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民国初期,定居人口不断增多,种植面积扩大,出产的瓜果蔬菜、三鸟、蛋类、渔获多时用小艇载到石岐、黄圃出售,数量少时拿到集市摆卖。30年代,浪网乡公所在万安桥头建成200平方米的“万安市场”,农历每月三、六、九日为墟期。万安市场附近陆续建成几间杂货、中药、布匹裁缝、小食、茶楼等店铺。民众市场、陈十顷(新平二)市场也相继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民众地区(含浪网)有五金、维修、农具等商号小店共125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业布局、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店铺集中在民众墟场、浪网墟场附近,并不断扩展,形成商业中心。1956年,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私营商业并存。为方便群众,扩大经营范围,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把商品拿到乡村进行“物资交流(物物交换)”,促进商品流通,受到群众欢迎。1962-1979年,个体商业受限制,大部分物资集中在国营、供销社收购出售。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发展,市场商铺商品供应日渐丰富。原来实行的计划调拨、指标分配、凭证限量供应日渐式微。生产自销、商业直销、百家经销的多渠道流通促进购销两旺。商家主动到工厂、产地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耗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花式品种,商业更加繁荣兴旺。进入90年代,第二、三产业长足发展,原有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经营困难,陆续实行租赁、承包、转换改革。个体商户成为商业的主流,沿街店铺林立,连锁店、超市、商场新颖商业经营迅速发展;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场云集,新兴的旅游、电信、房地产业突起,全镇商业结构发展势头良好。
民众的旅游业,以1996年“大地一龙”锦鲤养殖场率先开发而发展。1999年8月,集繁殖、销售、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多宝珍稀宠物繁殖场开业。2000年6月,别具特色的岭南水乡景区也开始接待游客。2002年9月,集科普、生产、旅游于一体的丰本农业科技园对游客开放。凭着各景点的不同特色及优质服务,民众赢得国内外游客的交口称赞。1997年,全镇旅游接待量3万人次,收入37.5万元。2005年接待量45.45万人次,比1997年增长14.15倍,其中港、澳、台及外国游客20.58万人次。旅游收入467.3万元,比1997年增长11.5倍,创税利21.16万元,带旺了民众镇服务业经济发展,民众镇成为新兴旅游镇。
五、社会和谐进步,发展后劲充足
从1949年到200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社会民生各项事业不断改善。1949年人均寿命为男36.4岁,女38.5岁。2005年,民生经费投入人均496元,人均寿命为男72.3岁,女75.6岁。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民众镇水陆交通便捷,经水道可直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京珠高速、番中公路横贯民众,每天近万辆车次穿梭而过,市内9、31、34路公交车往来穿越。1982-1992年,民众镇共投资1.5亿元,对18条道路进行硬底化,总长41.53公里,面积100.71万平方米,改变了交通落后状况。乡村道路发展迅速,1993-2003年,投资3178万元建成8条二级环镇公路,总长36公里,其中桥梁12座,实现村村通公路。2003年5月,大骏客运站开业,设省内长途深圳、广州、东莞、虎门、宝安、樟木头、龙岗7条线路,省外长途四川、湖南、江西3条线路,每日发车123班次,运客1500人次,有效地舒缓了中山市东部的客运压力。2004年末开通镇内52、53、54三条线路公交车,实现村村通公交车。2005年投入1150万元实施民众大道、浪网大道、孖宝路、文化路路灯建设、排水管安装、道路绿化等工程。1979年民众地区电网初具规模,电力主要用于农田排灌、居民照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城南、沙仔、沿江等工业园建成,工商业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8857.7万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22124.9万千瓦时。80年代末,民众、浪网居民已用上自来水。自来水由新涌口三角水厂、港口镇马大丰水厂和民众镇自来水厂供应,管道总长103.85公里,用户9804户,日供水量1万立方米;民众水厂建有二组泵房一间,加氯加药间一间,矾池一座,电机6台,混合反应池、斜管沉淀池一座,重力无阀滤池两座四组,清沙池一座,容量1600立方米,保障居民每天饮上合格自来水。
教育硕果累累,不断反哺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众教育落后,仅有几所简易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接管教育,小学增加到12所。1949年,民众初小、文盲人口28199人;2005年,民众高中及以上学历23212人,初中33625人。1979年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撤销小学附设初中班,分片办初中。1982年普及小学教育,198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0年,投入527万元完成了最后一批校舍危房改建,实现“无危房镇”。1996年后,民众镇加快了发展教育的步伐,针对中小学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状况,投入5755万进行薄弱学校改造和布局调整。2005年,把原有的28所中小学校通过新建、改建,最终合并成12所。其中公办中学3所,学生6031人,入学率99.8%;公办小学6所,学生7896人,入学率100%;民办中小学校3所,学生1678人。幼儿园24所,幼儿2760人,入学率100%。中学教师337人,小学教师318人,幼儿园教师251人,学历达标率为77.4%、81%、100%。民众镇先后投入1500万元,按照省、市等级和规范学校要求配置设施设备,完善各种场室。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全镇中小学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2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符合省规范学校条件3所。成人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常年不停,全镇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科技工作得到加强。1980年后民众科技力量还比较薄弱。1996年7月,民众镇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1202人,技术职称849人。建立丰本农业科技园、健雅生物科技园、民平香蕉有机栽培示范区、裕安香蕉高产栽培示范园、海枣椰园林淋花示范区、义仓生态养殖示范区等6个科技园区。完成科研课题26项,取得科技成果25项,获市及以上奖励21项,建成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各1个,年接受省内实用技术培训近万人次,促进科研转换成果。
文化事业日益昌盛。2005年,民众镇有文化广场2个、公园1个、影剧院1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乒乓球馆、桌球室、溜冰场、灯光篮球场一应俱全。文化广场节假日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播放电影,邀请粤剧团演出;平时晚上云集上百人跳健身舞。到民众公园进行打篮球、打乒乓球等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人络绎不绝。一年一度传统龙舟竞渡、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吸引成千上万人观看,镇内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民众医院只有一座16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一间产房、十张病床、一台价值800元的显微镜和一座高压消毒炉。经过多次改造扩建,添置设备,院貌更新,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医院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在册职工160人,设病床120张,医疗设备齐全。住院部设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牙科、中医科、皮肤科、疼痛科,基本满足镇内外病患者需求。2005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5所,村级卫生站14个。参加医疗保险16643人,参保率25.5%;参加合作医疗60078人,参加率90.6%。环境卫生也有较大改善,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添置新式压缩垃圾车、大型斗车和一批平板车。垃圾日产日清,环卫工人105人,24小时保洁,居民卫生意识提高。2005年7月,民众获评为广东省卫生镇。
人民群众生活有较大改善。1979年,农民人均收入140.3元,全年口粮分配稻谷292.2公斤。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人均收入增至1586元,是1979年的11.3倍。1995年获市农村小康达标镇称号。2000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7600元,是1990年的2.46倍;农民人均年收入4846元,是1990年的2.1倍;居民储蓄存款64055万元,人均存款9239元。2005年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9031元,农村人均年收入6980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5.5%、12.35%;居民储蓄存款114118万元,人均存款15261元,比2003年增2174元。1979年前,农户住宅以茅房居多,少数为砖木结构低矮平房,人均居住面积24.19平方米。2005年私人建钢筋混凝土房屋18172座,总面积621781平方米,人均住房34.3平方米。社会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衣、食、住、行趋向讲究。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音响、电磁炉等各种高档家电进入普通家庭。全镇拥有汽车1316辆,摩托车8747辆,程控电话18083台,移动电话21151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有“五保户”老人226人,人均供养5973元,达到当地居民年均收入水平。有敬老院1所,供80个孤寡老人居住。院内设有电视机、电话、洗衣机、电冰箱、健身娱乐器材。专职人员照顾起居饮食、看病,人均供养待遇6000元。镇设有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为574名残疾人发放90.4万元救助金,为特困生助学1068人次,发放助学金54.8万元。
从成陆到建区,从以往到现在,民众人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众经历了农村改制、工业农业主体变换、企业产权改革,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群众精神文明不断进步,治安环境日趋良好,社会更加和谐,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勤劳纯朴的水乡人,以“四最精神”为动力,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以自己的艰苦努力,不断建设岭南水乡——民众,把水乡民众打造成富庶文明、宜居宜商的文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