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涣
涣,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①。本不平者,往来剽盗,善用白弩②,巴商人苦之③,称曰“白跖”④。后自知非,折节从学,遂成名。累迁侍御史⑤,湖南崔中丞瓘辟为从事⑥,瓘遇害,继走交、广⑦,扇动哥舒晃跋扈⑧,如蛟龙见血⑨,本质彰矣⑩。居无何⑪,伏诛⑫。初尝为《变律诗》十九首⑬,上广州节度李勉⑭,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⑮,故加待之。或曰:“此子羽翼嬖臣⑯,侵败王略⑰,今尚其文,可欤?”勉曰:“汉策载蒯通说辞⑱,皇史录祖君檄草⑲,此大容细者。善恶必书,《春秋》至训⑳,明言不废,孔子格谈(21)。涣其庶乎?岂但存雕虫小技(22),亦以深惩贼子也。”时以为名言。杜甫有与赠答之诗(23),今悉传。
【注释】
①广德:唐代宗年号(763—764)。杨栖梧:广德二年(764)甲辰科状元。
②白弩:一种强弩。
③巴(cóng):巴地的民,是巴人之分支,勇悍。
④白跖(zhí):即放白弩的盗跖,此指苏涣。跖,相传为春秋末的一位大盗,后用为恶人代称。
⑤侍御史:中央御史台台院官员,职掌纠举百官犯法及推鞫刑狱等。
⑥湖南崔中丞瓘:即崔瓘,大历四年(769)迁湖南观察使,并兼御史中丞,五年(770)四月部将叛乱,遇害。从事:官名,为州刺史的佐吏。
⑦交:即交州,安南都护府所辖十二州之一,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广:广州,治所在今广东广州。
⑧哥舒晃:唐叛将,循州刺史。大历八年(773)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据岭南反。代宗诏江西观察使路嗣恭讨,十年(775),嗣恭擢流人孟瑶、敬晃为将,克广州,斩晃及其党万余人。跋扈(hù):骄横暴戾。
⑨蛟龙:特指雷焕、张华所得的神剑,后用以借指宝剑。
⑩本质:本来的性质,此谓苏涣的强盗本性。
⑪无何:没有多久。
⑫伏诛:服罪处死。
⑬变律诗:变律,其实就是意在讽刺、语尚质朴、文字不求藻饰、音律不求和谐的古体诗,盖因“变风”“变雅”的传统,故名其讽刺诗为“变律”。十九首:盖学古诗十九首之体。
⑭李勉:字玄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曾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观察使,遣部将李观等平番禺冯崇道、桂州朱济时之叛。好吟诗,后官至宰相,卒赠太傅。
⑮陈拾遗:即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曾任右拾遗。其诗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善用比兴手法。传见本书卷一。
⑯羽翼:鸟类翅膀,此喻辅佐。嬖(bì)臣:受君主帝王宠爱的大臣。
⑰王略:指帝业、国土。
⑱蒯(kuǎi)通:本名蒯彻,避武帝刘彻讳改通,汉初齐辩士,曾力劝韩信反叛刘邦,后韩信以谋反罪被诛,临死叹息“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刘邦欲烹蒯通,蒯通以“狗各吠非其主”为辩,被赦免。《汉书》卷四十五有传,载其游说韩信之辞,《汉书·艺文志》有《蒯子》五篇,今佚。
⑲祖君:即祖君彦,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工文辞,隋末任东平郡书佐。后为反唐将领李密所得,甚受礼遇,军书羽檄,皆出其手。李密败,君彦为王世充所虏,被杀。檄草:檄文草稿。今《旧唐书·李密传》所载“作书以移郡县”之文,即出自祖君彦之手,李勉所说,或即指此文。
⑳《春秋》:又称《春秋经》,传为春秋末孔丘据鲁国国史删削成书,旨在“善善恶恶”,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行文之间,往往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21)“明言不废”两句:典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2)雕虫小技:语本《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后因以喻指辞章小技。这里指苏涣的诗歌才能。
(23)杜甫:传见本书卷二。赠答之诗:指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译文】
苏涣,广德二年(764)杨栖梧那一榜的进士。本来是打抱不平的人,往来剽掠打劫,擅长使用白色的强弩,巴地的族商人很为他苦恼,称他是“白跖”。后来自己明白不对,改变志向从事学习,于是获得名声。累积升迁为侍御史,湖南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崔瓘征辟他为佐吏,崔瓘被部将杀害,他相继逃往交州和广州,煽动哥舒晃专横不听朝命,就像宝剑见到血,他原来的本性暴露无遗啊。没过多久,伏罪被杀。一开始曾写过《变律诗》十九首,献给广州节度使李勉,他的文意擅长讽刺,与陈子昂有零星相似之处,因此倍加优待他。有人说:“这个人给奸佞之臣做帮手,侵略皇上的疆土,如今推崇他的诗文,可以吗?”李勉说:“《汉书》中记载了蒯通游说韩信背叛刘邦的言辞,我大唐史书也记录了祖君彦为大唐叛将李密写的檄文,这都是以宽大包容细小的例子。善良和丑恶都必须书写,是《春秋》的无上教诲,正确的言论不因其人而废除,是孔子的至要之论。苏涣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吧?哪里是只保存他这些诗文小技巧,也是用他来深刻地惩戒乱臣贼子啊。”当时人们认为李勉说的是至理名言。杜甫有跟苏涣赠答的诗歌作品,如今都流传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