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字里字外的衣食住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冠·冕
与礼有关的帽子

当今社会,戴帽子的用途很单纯,或为遮阳,或为装饰。但在古代,头上不同类型的帽子,有着不同的意义,也暗含着等级差异。一般的“帽”是小儿和蛮夷的头衣,中原的君子不戴这样的帽子,他们戴的是特殊的“礼帽”,比如“冠”和“冕”。在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字。

/ 君子死也要戴帽子 /

“冠”字乍看上去,让人不明所以,“冠军”的“冠”和代表帽子的“冖”,还有“元”和“寸”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但从汉字造字来看,“冠”的造字逻辑却是清晰明了。

“冠”是由“冖”“元”“寸”组成的会意字。“冖”指帽子;

“元,首也”,“元”在古代指的是人的脑袋“元”“首”在古代都指人的脑袋。人的脑袋是进行思考、指挥和领导身体行动的重要器官。所以人们用“元首”来指君主或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有标准尺度的含义,由此延伸出礼法的内涵。这意味着,“冠”不是普通的帽子,它和古代的法制、礼仪密不可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礼帽。和“冠”有关的礼仪,正是我在《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里讲过的大名鼎鼎的男子成年礼——“冠礼”。

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男孩子将头发拢成发髻,然后加冠。这意味着他褪去稚嫩,迈入成年。因为这时候年纪还轻,身体还未结实强壮,这个年龄也叫“弱冠之年”。

冠礼之后,一个男孩儿变成了顶天立地的男人,承担起对家族、国家的责任。因此,古人把冠看得很重,“冠”既是成人的标志,也是责任和尊严的象征,意义非凡,要做到“君子死而冠不免”——哪怕在生命陷于危难之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冠。

在《史记》中,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子路的一段悲壮故事。子路晚年在卫国做官,是卫国重臣孔悝(kuī)的邑宰。卫国政治十分混乱,流亡在外的太子回国发动政变,将孔悝劫持到高台上,逼他结盟。当时子路正在城外,一听说出事了,上车就往回赶,要把自己效忠的孔悝救出来。

有人劝他不要徒惹灾祸,子路正言道:“不贪图利禄,不逃避灾祸。我接受了俸禄,就一定要救孔悝于灾祸!”

政变的人一看子路来了,吓了一跳。子路穷追不舍,甚至想抱来木柴,放火逼太子放了孔悝。

“不行,子路要放火!派人干掉他!”恐慌的卫国太子派出两名武士。子路虽然英勇绝伦,但当时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寡不敌众,被敌人砍断冠缨。冠缨是为了把冠固定在头上,系在下巴上的两根丝线。冠缨一断,也就意味着脖子受了重伤,子路在临死之前,说了一句话:“君子死而冠不免!”——君子临死的时候,帽子也是要戴正的。他咬着牙,把帽缨系好后便断气了。

当时孔子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心里很不安,他忧虑地说道:“子路一定会牺牲的。”你看,孔子是多么了解自己的弟子。果不其然,凶信传来,白发苍苍的孔子站在院子里失声痛哭。那一年他七十二岁,这是他晚年一大悲哀。

子路之死,正是“杀身以成仁”,政变已成,他明知于事无补,却仍然慷慨赴难。临死之前,还从容地把帽缨系上,打理好礼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守礼以殁(mò)“殁”指死亡。。这种对道义的坚守,让人无限感怀。

可惜的是,在时间的洪流里,“冠”的意义早已湮没无闻。现代汉语中,它只有单纯的帽子的含义,并延伸出冠军的内涵。“冠军”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可是,“冠”和“第一名”是怎么产生联系的呢?其实,“冠军”是“名冠三军”的简称,指自己的名字在各个军队中传扬开来,这是特别勇武的战士才能获得的殊荣。把一个人的名字摆到很高的位置上,加以称颂,是不是和戴在头上的冠很像呢?

/ 威严而麻烦的礼帽 /

中国历代王朝典制以“礼”为基础,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规格等级最高的帽子,叫作“冕”。

在小篆字形中,“冕”是个形声字,从冃免声。“冃”表示与帽子有关,“免”用于表示读音。什么人可以戴“冕”这款高级的帽子呢?《说文解字》说“大夫以上冠也”——冕是国君、诸侯与卿大夫的帽子。古代皇帝登基时,头上戴冕,身穿衮龙袍,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加冕”。

为什么皇帝这么重视帽子呢?其实,无论古今中外,冠冕和权杖都是权力的象征。埃及法老头戴高大的白冠、红冠,或是有眼镜蛇标志的王巾,手持象征至高权力的连枷杖与弯钩权杖。在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纪,皇帝的加冕仪式上,教皇要为皇帝戴上高贵而奢华的皇冠。在权力的世界里,帽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帽子,而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既然如此,在古代中国,代表权力的“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冕”的顶部有一个长方形的平板,这个平板的前后垂下一串串玉石珠子——叫作“旒”(liú)。天子的冕,前后要有十二根珠串,每根珠串上有十二颗五彩玉石,既华美又威严。

不过,“冕”虽然外观华美,佩戴起来却十分烦琐。古代帝王为什么要戴这么麻烦的帽子呢?原因有两个。首先,天子十分尊贵,他的面容不能随便让人看到,要用“旒”来遮挡。其次,戴上这样一顶帽子,对天子也是约束。复杂的珠串、沉重的礼帽,让天子不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随便摇晃脑袋,动作稍微一快,小珠子就会甩起来缠成一块。因此,戴上这种帽子后,天子无论是点头还是摇头,都要端庄缓慢,这份稳重的姿态,能够彰显出天子的气度和威严。

作为尊贵的礼帽,“冕”渐渐成为荣誉的象征。有个词叫“冠冕堂皇”,还有个词叫作“卫冕”——不仅要保卫礼帽,更要捍卫自己的荣誉。在运动会上荣获一次冠军后,下次又拿到冠军,就叫“卫冕冠军”,也就是保卫了自己的冠军荣誉。

讲完了“冕”,我再为你介绍一款其他功能的礼帽——古代的皇帝和贵族打猎时佩戴的礼帽——“弁”。在“弁”的金文字形

里,中间是个帽子,左右是两只手,表示把帽子戴起来,这是一个会意字。

“弁”一般由鹿皮缝制而成,接缝中还会镶嵌漂亮的五彩玉石,有点儿像瓜皮帽,戴起来特别漂亮帅气。虽然“弁”在今天非常少见,但在古代,它可是贵族的青睐之物!

“冠”“冕”与“弁”虽然都有些“华而不实”,但这些繁复的礼仪章典、麻烦的限制与约束,却也彰显着古人所追求的君子之风——“冠”是成年礼的馈赠,它会时时提醒你身负责任,勇敢担当;“冕”会警醒君上稳健行事,身为表率;“弁”则是田猎中必不可少的配饰,彰显出遵礼重义的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