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低,难以达到国外标准
2006年1月1日,欧盟新的食品卫生法正式生效,新法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意味着河南对欧盟农产品出口的水产品、肉食品、奶制品的官方管理与加工企业的基本卫生都得符合新的规定和要求。实际上,河南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缺乏,部分农产品达不到营养、卫生、安全、农药残留等相关标准。比如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活猪,虽然河南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1/4,但由于猪肉品质不够精良,脂肪型猪所占的比重大,良种瘦肉型猪仅占30%;此外其他农产品品种的优质率也相对较低,稻谷优质率不到20%,农副产品优质率低于40%,名优茶产量也只达到5%左右。
二、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近年来,河南在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沿海省份如福建、山东、广东等相比,河南面向欧盟和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量增长较慢,增幅较小,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河南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日本作为河南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农产品出口份额约占出口总额的56%。此外,香港是河南农产品出口最主要的中转站之一。2012年,约占农业出口总量的1/4,价值近1亿美元的农产品通过香港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种渠道狭窄、相对集中的市场结构极易受到进口国政策和其他意外因素的影响,难以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复杂多变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出口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增加了河南农产品出口市场的风险,制约了河南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
三、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不健全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够完善,检验检疫设备、技术和手段落后,出口导向型农业中介组织建设滞后,获得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食品认证或是进行国外的卫生注册认证的企业并不多。截至2012年,河南省一共有77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国外卫生注册,164家出口企业获得出口卫生注册登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45%和1.62%。这种在外注册企业数量较少的现状,阻碍了农产品的直接出口。此外,以出口为导向的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在河南省数量少而且规模偏小,导致个别外贸农产品企业无法快速准确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以价格战进行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抢占国际市场时信息不灵通、协调不到位,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制裁,严重损害了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四、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品牌识别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目前,河南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集中在干枣、中药材、生猪、大米等产品上,知名品牌不到100种。许多河南地方特色农产品企业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作为明清时期的皇家贡品——固始萝卜,入口脆嫩、口味甘甜、营养丰富,但是知名度仅仅局限在固始县本地,在河南的知名度就不高。随着农产品经营权的开放,河南民营农业企业出口数量迅速增加,但普遍贸易额不大,这就需要整合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资源,扩大农产品企业规模,调整农产品出口的内容和结构,合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五、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2008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陷入衰退。例如,在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低迷,联邦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通货膨胀持续不断。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全球经济低迷将对河南农业出口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市场需求下降;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多贸易壁垒;三是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涨,出口竞争力下降。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水果、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加征了关税,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大豆为例,中国发布对包含大豆在内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的信息公布后,CBOT-大豆期货价格下跌4%左右。中国大豆需求高度依赖进口,加征关税后我国将可能从南美国家进口大豆,这个过程中,如果中国的大豆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内大豆供应量低于需求量,可能会面临大豆价格上涨的问题,从而导致相关农产品产业(生猪养殖业等)的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竞争力变弱。除此以外,不排除一些倾向于美国的国家改变其对华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