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论“三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力发展牛奶产业满足市场增长需求

1999年3月

一、大力发展牛奶产业的时机已经到来

20世纪70年代,印度为推进牛奶产业的发展,曾提出“白色革命”的口号,并在此口号推动下,取得了奶品产业发展的长足进步。

我国的奶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也比较缓慢。而今全球人均年消费牛奶103千克,我国只有6.3千克。如此大的差距,并不完全是饮食习惯问题,还有实际经济水平和原有的奶业基础问题,当然,也存在对牛奶的认识问题。迄今,全国年产奶量只有1064万吨,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奶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粮食紧张,饲料缺乏,我们不可能拿出土地种草养牛与粮争地,也不能拿出更多饲料养牛与猪争食,在那时,很难发展“牛奶产业”,也无法做到人们多喝牛奶。但是,今天不同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出现了粮食的阶段性过剩,而且出现了卖肉难的现象。仅成都市场外调猪肉1998年较1997年就下降39.1%。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的,“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过于求,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小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一历史性跨越,为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个时候,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出大力发展牛奶产业是符合国情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牛奶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

奶品,特别是牛奶是人们改善营养、增强体质不可缺少的理想食品,它不仅对婴儿和青少年的成长十分重要,对中年和老年人的保健也不可缺少。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牛奶的生产和供应。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消费比例为7:1:10,而我国目前肉、蛋、奶的消费比例为7:2:1。从绝对量比较,每人每天消费液体奶北美洲为738克,欧洲为897克,澳洲为964克,日本、印度都超过200克,而我国只有20多克。由此可见,我国在奶品的供应与消费方面,尚处在十分低的水平上。

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所以,奶品的消费也较高。1997年,北京消费液体鲜奶11.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0.1%,上海消费液体奶18.9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3%。这两个总人口不到全国2%的城市却消费了全国半数以上液体奶的现象,说明了奶品的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联,也说明了中国人不是不爱喝奶,而是看有无条件喝奶,除了经济条件外,还包括奶的供应形态和供应渠道是否能满足客观需要。

最近,中澳合作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学童尤其是青春期女孩普遍存在钙及维生素D缺乏症状。有关方面根据牛奶补钙的良好效果,并参考日本“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做法,推出了“学校牛奶加餐试验”,还有些营养学家主张让牛奶登上餐桌,进入茶馆,使其占据饮料和酒类的部分市场。如果这样,牛奶的需求将会出现巨大的缺口。

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表明了发达国家今天产生的消费需求,就是我们明天的消费需求。例如汽车、啤酒、饲料和动物蛋白等需求的从小到大,都说明了凡属随人均收入增加而增长需求的产品,都将会在我国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大发展。牛奶产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大力发展牛奶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最佳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方面发生最大变化的是牧业和渔业。从1979年至1997年,牧业增长19倍,渔业增长75倍。但是同渔业和牧业总的增长速度相比,奶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从1979年至1997年,奶牛头数仅增长8倍,奶产量只增长6倍,远不及渔业发展的增长速度。

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德国为57%,丹麦为89%,瑞典为90%,新西兰所占比例还要大。我国畜牧业虽然已从80年代初所占农业比重的13.9%上升到1997年的31%,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畜牧业要发展,也需要认真分析畜牧业本身哪些品种是紧缺的,哪些品种是过剩的。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奶牛的发展应该成为今后畜牧业的重头戏,也应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内容。

我国除拥有大面积的草原外,从南到北还盛产大量的麦草、稻草、玉米秸秆、油菜秸秆以及蔗渣、花生藤、红薯藤、甜菜渣等。不少地方秸秆为患,如能用秸秆发展奶牛的养殖,即可变废为宝。以广西为例,每年秸秆产量为4500万吨,加上可利用的草山、草坡,至少可养牛1800万头,若其半数为奶牛,按荷兰奶牛产奶水平计,一年可产奶300万吨,如按印度水奶牛产奶水平计,也可产奶200万吨,以后者为准可使广西牛奶产量比现在增长200倍,可创产值100亿元。

在南方发展水奶牛是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我国1974年就引进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水奶牛,20世纪80年代又将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在广西建立了水奶牛养殖基地。现水奶牛的养殖和繁育技术已比较成熟,完全有可能在我国养有水牛的18个省份进行推广。

另外,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奶牛研究的试验,可以利用部分农田种植水奶牛青饲料——象草,每亩地可产象草10吨左右,可养水奶牛1.2头,辅以配合饲料,可产奶2000~2300千克,可创产值1万~1.15万元,可创效益7300元,比用地种粮效益高出10倍以上。

四、发展牛奶产业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牛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推进

发展牛奶产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在农业结构调整时,要高度重视牛奶产业的发展,认真做好规划,精心组织和布置,有声势、有规模、有得力措施地实施和推进。

(二)引导消费,大力宣传和开拓牛奶市场

要进一步宣传喝牛奶的好处,让“牛奶与人体健康”“牛奶与民族强壮”的关系家喻户晓。要大力支持学生的“牛奶加餐试验”,有组织地推进中小学普及牛奶中餐。建立社区的牛奶供应网站,各奶品公司也要建立送奶队伍,使千家万户能够享受到订奶送上门、买奶在家门、喝奶随时有、质量有保证的服务。在饭店、茶馆、咖啡厅、冷饮站,都应该促进牛奶的消费,加大牛奶的供应,开拓牛奶消费市场。

(三)扶植龙头企业,发挥“公司+农户”在牛奶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牛奶产业绝不能像“老太太养鸡”那样去发展,基于奶品生产连续性和保鲜的特殊性,必须有上规模的公司做龙头。像石家庄三鹿集团那样,使其与农民进行联合,按照“公司+农户”的体制,向农民提供奶牛、饲料、防疫和收购、消费与销售服务。把牛奶产业的发展引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

(四)减少奶粉生产,扩大消毒鲜奶和酸奶的市场供应

在奶品的发展中,一方面是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利润,所以发展奶牛的地区,往往首先是发展奶粉工厂,而且还要搞加糖奶粉,结果把奶品的发展引向了歧途,出现了国产奶粉的市场阶段性过剩。如能将消毒奶和酸奶供到各级市场,牛奶产业就一定会大有希望。

(五)强化扶植政策,打开牛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牛奶产业能否大发展,除重视以上措施外,还要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既要从减免税方面进行扶植,又要从贷款方面进行倾斜,更需要从科技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照和呵护。不仅要重视奶牛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也要进行奶牛新品种的创新和繁育,重视优良奶牛的胚胎分割和移植,对奶牛的饲草种植与饲草青贮、疾病防治以及奶品的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和销售都需要纳入国家计划,加大研究力度,增加科技投入。

(原载《中国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