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秦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八水绕长安之另篇

“秦川八水绕长安,汉家五陵空崔嵬。”八水绕长安得名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涝、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汉代长安城周围,共有8条河流,泾水、渭水、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均属黄河水系。泾水、渭水在长安北面,灞水、浐水贯穿东面,潏水、滈水绕过城南,沣水、涝水流经西面。这些充足的水源,密集的河流,灌溉农田,丰润着古城长安,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秦地子民。

“秦中自古帝王州”。唐代的长安城仍被河流环绕,他们曾经滋润过长安城的盛世繁华。由于河流改道,城南的潏、滈二水,交汇流入澧水,潏、滈、沣诸水形成一个庞大的人工湖泊─昆明池。

作为十三朝都的古长安城是文人名士常常聚集的地方,关于八水的诗作颇多。杜甫曾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以“水清碧如带,柳絮随风舞”著称的“灞柳风雪”,自古以来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渭河发源于GS省渭源县鸟鼠山,入陕以后,经宝鸡、扶郿等地,东流过西安北郊,又东经渭南等地到潼关入黄河,是横贯关中平原的第一大河,沿岸富有古代文化遗址。有关渭河的故事,远在周代就有流传,传说周文王得师和娶妻都涉及渭水。西汉时期,古人就引渭穿渠,以通漕运,灌溉农田。渭河在古代水上交通运输中,也起过重要作用。

泾水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入陕后,经长武、彬县、泾阳等县至高陵注入渭河。凿泾灌溉是古代关中平原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战国时建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郑国渠,西汉时又穿渠引泾,促进了渭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发展。汉《白渠谣》中说:“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沣河发源于终南山的丰谷,经户县、长安区,至XY市境流入渭河。古代沣河沿岸物产丰富,景色秀丽。唐人祖咏写道:“南山当户牖(通诱),沣水映园林。”

潏水发源于秦岭,流至长安区香积寺与贑水合,谓之交水,又称福水,由寺南向西流去,在秦杜镇附近入于沣河。西周时期镐京,因靠近古蟚水而得名。汉代又在镐池故址,开凿昆明池。唐中宗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在此又凿了个定昆池。潏河发源于秦岭火叉谷,流至樊川牛头寺附近分为二支,北流一支名河(漕河),西流一支先入于蟚,再会于沣。潏河在杜曲至韦曲间十余公里,称为樊川。樊川风景如画,每当春日,麦田碧绿,河水清清,帝都不少人士前来赏花、赋诗。

潦水———名涝水,清人王念孙说:“潏当为涝,字或作潦,通作劳。”彦思古注:“潦水出户县西南山潦谷,而北流入渭。”

浐河发源于蓝田西南的秦岭山中,流至西安十里铺北于灞水会合注入渭河。古时浐河水色清白透明,有素浐之说。唐时长安人士常到此送别友人,“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就是生动的写照。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东南的秦岭山北,流至西安以东合浐水入渭河。原名滋水,春秋战国时,秦穆公称霸西戎,欲显旭其武功,更名为灞水。当时灞河两岸植柳很多,春天柳树扬花吐絮,似雪花纷纷飘舞,美丽之景色更加深了人们的离别之情。长安人士送客至此常折柳枝相赠。正是:“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八水给帝王之都长安增加了无限风采,促进了古代秦川的文明,古代的先民们以高度的智慧,让八水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在我国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遗憾的是,“八水绕长安”的润泽早已被历史封存,今天的我们只能站在干涸的河床边,想象当年的汩汩滔滔东流水,梦里寻她千万回。

远水滔滔碧浪清

四面柳娇长安城

梦里魂牵柔波荡

八水何时再涌唱

所幸,“八水绕长安”的梦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亦非虚幻。随着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建设,梦里江南正在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近。西安正以迅猛的速度走向生态化、人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相信不远的明天,西安也会似古城长安一样,拥有一个山青水秀的江南秀丽景色,八水绕长安的历史将重在今日的西安上演。

200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