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碑有利于争取新顾客和维护老顾客
争取新顾客很难。一个经常被引用的统计调查数据表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顾客成本的五六倍!将精力集中在已经拥有的老顾客身上,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没有留住顾客,你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解决顾客流失问题,就像面对一个漏木桶,你要不停地往里加水,才能保持木桶中水的容量不下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产品或服务不好,顾客只来一次,你必须争取新顾客,又是仅买一次,然后再争取新顾客,循环往复,疲惫不堪。
争取新顾客以弥补老顾客的空缺是企业一笔不菲的开支。
有些人认为,广告(advertising)可以给企业带来收入。我们不否认,精妙的广告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广告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购买漏斗”模型所揭示的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电视和其他大众媒介对我们购买决策起到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最终买还是不买,实际上取决于那个“购买漏斗”最狭窄处,即其他的人推荐和好口碑,这些远比广告要有效得多。5一篇刊登在电视行业杂志上的文章这样总结到:
在顾客认知、判断、选择和购买过程中,电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媒介,互联网紧随其后。该项研究调查了15个行业,包括汽车配件、金融服务、餐饮、保险、电信、家政和医疗服务。
在所有的行业,电视在消费者产品认知方面是最有效的,但在不同行业,有效程度不同。例如,在娱乐业,电视对“购买漏斗”模型中的顾客认知(awareness)影响度为48%,顾客兴趣(interest)的影响度为51%,而对于购买过程的最后一步,即购买(purchase)的影响度为39%;对于汽车行业,这三个数据分别是44%、40%和22%。由此可见,差距非常之大。
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在其商务通讯上发表文章,专门讨论口碑对销售的影响。6研究结论包括:消费者永远都只对专门针对自己的价值诉求感兴趣。营销人员每年花费上百万美元,推出许多复杂、精美的广告,但能进入消费者大脑的却是那些非常简单、来源可靠的口碑和推荐!今天的顾客已被困在海量的产品迷宫里,能够迅速带领顾客走出迷宫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传统的营销手段:口碑!
有20%~50%的销售购买决策的做出源于口碑,在第一次购买或者是购买贵重物品(服务)时更是如此。在这两种情况下,顾客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征求更多人的意见,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这篇文章还阐述到,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快速发展使得一对一沟通成为可能,口碑的功能被极大地放大。一个消费者对产品评价的帖子,通过社交网络可以迅速被无数人阅读,这种沟通效率是前所未有的。
良好的服务会导致积极的口碑“广告”效应和顾客的重复购买。顾客会对那些让他们难忘的优质服务津津乐道。即使你的产品是一流的,但如果没有辅以积极的服务体验,你就无法将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你的卓越来自于你能够提供超越顾客期待的优质服务,而不是其他。
电子商务对口碑的影响
在当今的商业界,利用网页、电子邮件、社交网站和博客等电子媒介来从事商业活动已司空见惯。在电子商务情境下,口碑(好口碑或坏口碑)的传播效应被急剧放大了,其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传播某个商家的口碑现在是太容易了,我们可以通过给邮件通讯录中数十人抄送的方式即可。在很多社交网站上,如脸谱网(Facebook)、我的空间(MySpace)、领英(LinkedIn),你都可以轻松地上传你的体验,这些网站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快速传播。在网站和博客上,企业更是很容易地被人捧上天或贬得一文不值。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电影《雨人》(Rainman)中的达斯汀·霍夫曼是一个孤独症患者,他反复唠叨的一句话是“凯马特真烂”(Kmart sucks),这句话后来很流行,这让凯马特的高管懊恼不已。而今天,网络用户有更多的机会来“恶心”任何一家公司。无数的网站(如www.WebGripeSites.com),为消费者提供了对企业、政治家、产品、娱乐服务等不满情绪宣泄的途径。更可怕的是,网站如同扩音器,将网民个人的观点,包括对企业的看法,好的或坏的,不加区别地一律予以放大。
服务平庸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通信手段无处不在的时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信息对称度极高,没有任何秘密可言。顾客可以随意获取到企业服务水平到底怎样的各类信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尽你最大努力,让顾客为你说好话!
[1] 一家专门挑企业、产品毛病,供消费者吐槽的网站。——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