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沙盘心理技术基础
一、心理学的起源、终极意义与沙盘心理技术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心理学的起源及终极意义就是认识自己。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地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即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与自我意识等。研究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从而得出符合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由此我们看到,心理学的起源及其终极意义在于认识我们自己。
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课题,也是人一生的课题。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建立。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弗洛伊德与荣格是梦解析研究的开山鼻祖。他们认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不能在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驱使为所欲为。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由于现实的原因遭受压抑不能满足,而潜意识中的冲动与压抑彼此间不断斗争,形成一对矛盾,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使欲望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或满足,这就是梦。借助梦,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自己。但梦是意象的呈现,不容易被认知。沙盘,就为我们梦的意象提供了物化的舞台。有人说,梦是睡着的沙盘,沙盘是醒着的梦。
第二,沙盘是通往无意识的最好途径。
沙盘心理技术(沙盘游戏)的创始人多拉·卡尔夫认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离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即如果一个人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相互矛盾,无法整合,则会产生心理问题。为此须寻找一种方法去了解自己的无意识,意识与其进行对话与沟通,并进行整合。沙盘心理技术为来访者提供了接触内在心灵的通道,是运用非言语的工作形式通往无意识的最有效工具。对来访者来说沙盘心理技术是一种自然的疗愈形态。卡尔夫的基本假设来源于荣格心理分析学的理论,即在人类的心理中存在着朝向整合和治愈的基本内驱力。我们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心灵的两个半球——意识和无意识就开始分离了;意识标志着所分离的被个体化了的因素,而无意识则是其与原始人类、自然、宇宙相通的因素以及后来生命历程中被压抑在冰山之下不被意识觉察的内容。现实生活中人们逐渐创造了人格面具来面对和适应外部世界,疏离了心灵中心的“灵性自我”。“情绪或感觉掩盖得越深,记忆和部分人格就距离意识越远,我们就越不能用词语表达它们(茹斯·阿曼,1993)”。
第三,尊重、接纳无意识就是接纳自己。
面对无意识,我们就要采取尊重、容纳、信任、支持的态度。因此,在来访者沙盘制作中沙盘指导师不是默默的旁观者,更不是分析、解释、评估、判断者,而是以“游戏”的心态积极、认真、用心的参与者,带着关爱的陪伴者、关照者、守护者,耐心的倾听者、等待者,默默欣赏者,用心感受者,必要时的真诚分享者。“感受”和“接受”沙盘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如果采取上述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的工作,是需要沙盘指导师通过整合沙盘心理技术的诸因素而创设一个自由和受保护的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里来访者能够充分表达前言语阶段的经历,让他们的意识和无意识相联系。因为这个空间可以融合心理的所有维度,有助于来访者产生调和与整合心象,重新确立意识自我和自性的重要联系。这就像是整合意识和无意识的某种形式的修行:意识进入无意识播种,然后无意识被激活并携手被加强了的意识以精神再生的形式进入一个超个人的——即全人类共同的心智层次。这种再生,首先会引起以分别心为基础的意识境界转变为自主思维结构,受阻的心理能量甚至原型心理能量被激活,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卡尔夫认为,一旦“自我——自性”联结被激活,来访者可能以一种更加平衡、一致的方法行动。这就如同修行达到了最终结果——消除一切分别,获得生命整合,即超越二元对立的大自在。
二、沙盘心理技术历史与发展
沙盘心理技术或沙盘游戏的发展与三代学者的努力分不开。
(一)最初的创意:威尔斯与“地板游戏”
威尔斯(H.G.Wells,1866—1946),英国的一位作家,因其1911年出版《地板游戏》(《Floor Games》)一书而成为沙盘游戏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成为沙盘游戏疗法的思想奠基者。他在书中,他记述了自己与两个儿子一起分享的自发游戏过程。这一过程已经具有了后来沙盘游戏的基本雏形。他的成名作《时间机器》(1895年)、《世界史纲》(1920年)奠定了其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他的其他作品有《小小战争:男孩的游戏》《隐形人》《人类复制岛》《大战火星人》《月球上最早的人类》等。
威尔斯虽然没有意识到游戏在儿童心理成长中的作用,但他观察到孩子们从这种“地板游戏”中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他坚定地认为,游戏能促进人的创造性思维。30年后,卡尔夫再度发现威尔斯“游戏”的意义。
(二)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
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1890—1973)出生于英国。她是游戏王国技术(又称《世界技术》即《The World Technique》)的创始人。
她自幼体弱多病,喜欢读威尔斯的作品,尤其是那本《地板游戏》;13岁时父母离异,这种童年的不幸与经历,促使成年后的她探索童年的意义。
1928年洛温菲尔德建立了自己的儿童诊所,专门为“神经症和困难儿童”服务。她一直致力于儿童发展研究,被称为“发现童年意义的伟大先驱”。1929年,她受威尔斯《地板游戏》启发,在诊所里准备了很多小玩具,让孩子们自由地游戏。此时,沙盘游戏疗法有了基本的架构。她在大量的玩具基础上,又添置了两个盘子,一个放沙,一个盛水。孩子们自发地把玩具和模型从地板上放到了盛有水或沙的两个盘子中,被父母送来“医治”的孩子在这“游戏王国”(孩子们自发命名的名称)中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进行自然的游戏与自发的表达。孩子们就在这样有沙或有水的盘子里,摆放着他们喜欢的各种玩具与模型,“表现”着他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表达”着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方式。洛温菲尔德则顺着孩子们的声音,称其为“游戏王国技术”(The World Technique)。于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心理技术从此诞生了。
洛温菲尔德分别在1935年、1937年的巴黎国际心理学会议上公开演示她的“游戏王国技术”,报告了从4岁儿童到成年人都曾使用过它,尤其适合患有身心失调疾病、面临教育或工作或生活困难、人格失调或社会交往困难的来访者。1935年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出版了第一部专著《童年游戏》(《Play in Childhood》)。她认为,游戏对于童年至关重要,关乎儿童的适应过程。游戏与个体的成长密切相关,并深深影响个体适应现实的能力。她认为童年游戏有四个功能:第一,游戏是儿童接触与适应环境的手段,童年的游戏同成年人的工作一样,在本质上具有类似的社会功能;第二,游戏能沟通儿童的意识与情感体验;第三,游戏让儿童把自己的情感生活加以外部表现;第四,游戏能使儿童得到愉快和轻松的体验。在书的最后,她肯定地说:“若没有充分游戏的机会,就不会有正常、和谐的情感发展。”
1931年洛温菲尔德在英国心理学年会上介绍游戏王国技术时,表达了她对于传统精神分析儿童治疗的不同观点。她认为,游戏本身便是重要的治愈因素和治愈的途径,传统精神分析所强调的移情和解释并非特别重要。“游戏本身,即使没有解释,也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她为自己对于儿童的心理治疗确定了三个工作目标:第一,通过提供安全感来降低来访儿童的焦虑,通过对儿童所有表现的接受可以使儿童获得这种安全感;第二,我们通过象征性的游戏,引发儿童神经症背后所阻碍的情绪能量;第三,我们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助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内在稳定的框架,使得他们能够来处理自己的攻击冲动。
《世界技术》(The World Technique,1979年)是她的第二部专著,1979年(她去世6年后)出版。她提出了“图画思维”的概念,认为儿童的“手”上存有丰富的心智、情感和体验,但并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在与儿童交流的时候,用图画和动作,也就往往要比语言更有效。儿童的手在“游戏王国”中表现了自己,透过这种表现也发现了自己,透过那丰富的象征体验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忧伤和自己的喜爱。
(三)多拉·卡尔夫与“沙盘游戏”的创立
多拉·卡尔夫(1904—1990)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1949年经历了自己生活困苦与心理危机后,她开始了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
1954年,卡尔夫聆听了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讲座,深受启发,也由此引发了一种内在的梦想: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
1956年,她结束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的所有课程后,到伦敦学习“游戏王国技术”的想法得到了荣格及其夫人爱玛·荣格的支持。
多拉·卡尔夫在洛温菲尔德那里学习一年后回到瑞士,致力于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的努力与工作。
她童年受父亲影响,喜欢中国文化。因此,她也想把东方文化融合在更为有效的儿童治疗实践中。最后坚定这一信念的是源于卡尔夫的两个梦:中国西藏藏传佛教;荣格餐桌上的大米。
当卡尔夫在“游戏王国技术”基础上注入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以及东方传统的哲学思想之后,沙盘游戏也就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在征得洛温菲尔德的同意后,卡尔夫使用“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1966年,她唯一的一部专著《沙盘游戏》出版。有关沙盘师、沙盘各要素、沙盘的治愈等问题在此书中都得到了详细的论述,这些是我们今天沙盘游戏的原则与方法的依据。
(四)沙盘游戏的发展及其中国的发展
后来的荣格学者们在沙盘疗法应用过程中,有了很多创新。美国荣格学派学者格思拉·德·多美尼科在不动摇沙盘疗法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新主张:沙盘形状与尺寸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被制成不同的尺寸;放弃象征,关注过程,就是沙盘制作过程中意义的形成;关注的重点是沙盘制作的整个过程以及创造的景象和不同阶段的治愈作用意义的形成;不强调“无意识”,通过促使来访者体验沙世界和自己沙盘制作的过程,直接触及人类意识的深层;相信心灵的自我成长力量;沙盘师是一个陪伴、关照、调解者;沙盘作品是心灵图画直接的呈现,是真实的而不是象征;沙盘师无须解释沙盘作品,要忘记自己的专家角色,与来访者一起成为心灵沙世界的共同探索者;沙盘体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沙盘师也要经常运用沙盘疗法来进行自我觉察、认识、接受和实现。
沙盘游戏传入中国已有20多年,申荷永教授、张日昇教授等做了前期大量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沙盘疗法的教学、研究、应用和服务的队伍,获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沙盘疗法和沙盘设备已经普及到了各个领域,如教育系统、公安司法系统、医疗保健系统、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社区家庭等;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各行业的支持。随着发展,很多学者又从各自的学术视角提出了创新的应用,如刘建新、于晶及其团队研发的本土化“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魏广东的“爱·沙游”等,使沙盘疗法在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的中国国土上有了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的应用。
三、沙盘心理技术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沙盘心理技术的内涵
沙盘是一种通往无意识内容的积极技术。通过摆放沙具和塑造沙盘边框内的沙子,建立一个与个体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
伊娃·帕蒂斯·肇嘉(曾担任国际沙盘游戏协会秘书长,为资深荣格心理分析师、沙盘游戏治疗师)认为,通过自由、创造性的游戏,无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在一个外现的世界里显现出来。它随时准备从物质到精神,或者是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沙盘游戏总是尽其所需地物质化和尽可能地精神化;或者尽可能地物质化和尽其所需地精神化。
沙盘心理技术亦称沙盘游戏,是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技术。沙盘心理技术是采用意象的创造性治疗形式,“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荣格),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咨访关系)气氛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便是沙盘游戏之心理治愈的创造和象征模式。一系列的各种沙盘意象,反映了沙盘游戏者内心深处持续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参见2005年7月份罗马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大会)。
沙盘心理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治愈的方法,能够广泛地针对诸多心理问题进行工作,而且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以整合意识与无意识为目标的沙盘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自性的成长和心性的发展,以获得真实的自性化体验。”(高岚,申荷永著.沙盘游戏疗法.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二)沙盘心理技术的理论基础
多拉·卡尔夫自己认为,她是在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中国文化这两大思想来源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了威尔斯的地板游戏和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对荣格分析心理学、中国文化和多拉·卡尔夫思想的了解,是理解与把握沙盘心理技术的关键。
1.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原型”(Archetype)和“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s)的概念以及词语联想、梦的分析和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特别是“相信心理事实”“扩大意识容器”等,都是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学习,尤其是沙盘师人格成长的重要理论基础。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其内容主要是原型,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个体无意识大部分构成了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无意识的忠实通道”。荣格认为“情结是通向无意识的重要通道”。情结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感情强度的影响,甚至是主导性作用;强烈的爱与恨、快乐和伤心、感激或愤怒——伴随着情结的触发而发作;情结类似于心理本能,触发后就按照该个体自身固有规则来自动行事。情结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创伤性经验、情感困扰或道德冲突都可以导致某种情结形成。认同于自己的情结,就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心理病症。
2.中国文化
多拉·卡尔夫在勾画其沙盘心理技术体系的时候,也在努力发挥中国文化对于心理分析的影响和作用,其中主要的是《易经》和阴阳五行的思想以及周敦颐所开创的新儒学的整合性哲学。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和方法,更符合体验(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理念、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世界是人的心理的主观反映,心里有什么,就会感觉到或看到什么。因此,每一个人要不断修炼自己向内求,调动自己的“良知”,“不假外求”。“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王文成公全书》卷一)。自己内心变了,世界就变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3.卡尔夫的整合性思想
多拉·卡尔夫认为,在自由与保护的沙盘心理技术工作过程中,来访者会表达前言语阶段的经历和受阻的心理能量,并且可以表达其原型和内心的世界,有助于来访者产生调和与整合心象,重新确立自我和自性的重要联系。重新获得体现自性的机会,发挥出内在自性的作用,获得一种心理的整合性发展。这也是荣格所强调的心理分析的目的——自性化过程及其发展。
多拉·卡尔夫强调,“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是促发来访者内在力量的前提,是所有治愈的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通过游戏,在这种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获得自性的体验与自性的发展。“自由与保护”“安全和安全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需条件,也是治愈的重要因素。
她认为,在沙盘创建的安全环境中,心理问题和创伤经验,不再是被隐藏和压抑,而是通过沙盘“游戏”,获得了表现和转化。借助沙盘及沙具,来访者创建起与其内心相呼应的外在图画。通过自由与创造游戏,来访者的无意识过程以一种三维的形式在图画的世界中得以视觉的呈现——经由一系列的意象,自性化的过程会被激发和实现。沙盘游戏整合性意义表现在:意识与无意识、身体与精神、内在与外在的整合。“只有当理智学会并且理解到自己仅仅是一个整体的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时候,来访者才能找到回归有意义的生活”。
四、沙盘心理技术自我成长的意义与作用
心理学的起源及终级意义就是认识自己。而了解认识自己越多,人的意识自我就越能回归,减少无意识的行为。这也是我们一生的成长课题。
(一)无意识意识化是治愈转化的基础
在沙盘心理技术中,来访者在沙盘所限定的区域里,借助沙盘、水、沙具和一些材料等发挥自主想象,创造一些场景,这就如同“一座心灵花园”(茹斯·阿曼),像一个展示来访者心灵内容的容器,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在沙盘中具体化,来访者把其与内在自己的关系带到外在现实,并且允许无意识内容被揭示。这种无意识内容被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就可以把来访者被压抑的或未知的东西带入到意识中来呈现。
沙盘既是来访者内心世界与外在生活的“中间地带”,也是沙盘指导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中间地带”。沙盘指导师把这个“中间地带”营造得安全和可接纳,来访者就会在这个地带运用自己鲜活的创造力,敞开心扉,把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的内容得以展开且一起呈现,并得以具体形象化,创造着自我的“世界”。另一方面,沙盘指导师与来访者的无意识与意识也在这个“中间地带”相遇及互动,沙盘师与来访者一起成长。沙盘是“通过赋予模糊内容一个可见的形式来澄清它,这种方式常常是必要的。通常双手了解如何解决一个被思维缠绕而解不开的谜题(荣格)。”
当来访者通过创造沙盘世界看到了自己的未知领域并且对无意识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时,他们就能够获得原来被他们否认的能量和领悟。有学者总结了荣格理论来说明沙盘心理技术:“意识和无意识的合作导致个体心灵上的整合和力量。”沙盘心理技术提供了这种意识和无意识合作的框架,让无意识意识化,使治愈与转化有了可能并得以实现。
(二)沙盘心理技术发挥效力的细节要点
1.游戏是连接过去与现实的桥梁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来源。荣格说:“‘幻想’是所有可能性之母。在幻想中,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就像是所有的心理对立一样,被结合在一个活生生的联合体之内。”人们需要并渴望通过游戏来释放创造力、内在感觉和记忆,并将它们带到外在现实。沙子和水是幻想游戏的最特别有力的工具,大部分人童年都有玩沙玩水的经历。可以说,沙盘心理技术起到了连接过去经历的作用。它创造出一条通向人们内心世界的桥梁,激发人们内在的创造能力。
2.调动了多种感官,提高了整合效力
沙盘心理技术为来访者的内在想法和感觉提供了有形的证据。沙盘世界可以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嗅得到,并且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改变。荣格认为,一个无法靠认知方法理解或化解的情绪体验,常常可以通过赋予它一个可见的形状而得到处理。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一些无意识的解决方案这时就能传送到建造者的手上,一个被整合的实体跃然于沙盘之上,这时来访者或许会顿悟,为自己找到答案而感到惊喜。
3.通用语言提供了表达心灵内容的可能
沙盘心理技术中的沙具、沙、水等具有象征意义,是一种心灵的通用语言。有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楚我们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通过沙具、水、沙盘等,来访者就不断地把内在的未知内容表达出来。沙盘心理技术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表达他内在想法和感觉的途径。因为沙子和水可以启动前言语阶段的意识,沙具等又能表达他想表达的,故在理解和表达心灵内容时,语言技巧就不再是必需的了。而对于那些凭借语言来使自己的思维变得理性和逃避问题实质的来访者,沙盘心理技术会阻止他们理性的心智,让其无意识以非言语的形式讲出“自己的故事”。
4.安全的空间软化防卫,减少抗拒,利于转化
当来访者抗拒某些困难问题时,沙盘心理技术就是一个比“谈话疗法”具有更小威胁的方法。在整个沙盘心理技术过程中,沙盘指导师始终以尊敬和尊重的态度,秉承“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的工作原则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环境,利于来访者对过去经历和创伤的表达。在这个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环境中,来访者通过不断地创造、破坏、再创造、再破坏这样一个循环反复过程,来展现和审视他们自己的沙世界和内心世界。他们可以及时地从过去经历的“受害者”转变成旧体验的主人和新体验的改变者、创造者。在这个安全空间里,就可以软化来访者的防卫,使其减少抗拒,而无需任何语言,来访者内心最关心的问题就会自然浮现在沙盘上。只要有呈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可能。
5.调动每个人内在的“天理良知”,激发天生的治愈力量
王阳明认为,“天理良知”在每一个人内心,“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们只需要坚信自己内心的“天理、良知”或“24种积极心理品质”,“向内看”并在“事上练”即可。荣格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沙盘心理技术为来访者激发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使参与者从受害者转变成自愈者及创造者的机会,能激活每个人的内在力量来决定自己的成长进程和方法。来访者自己决定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披露自己或将要学习什么,只有来访者自己准备好要处理的无意识内容才会进入意识。沙盘指导师要尊重来访者对他们自己内心“世界”的个人解释和创作,来访者独特的体验和领悟便得以证实。
6.来访者与沙盘指导师共同从沙盘心理技术中获益
沙盘心理技术是一种处理许多生活事件的强有力的工具,这些生活事件包括创伤、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成长、灵性自我的整合和转化等。因此,沙盘指导师与来访者都可以从中获益。来访者的许多投射都映现在沙盘中了,而不是都投射到沙盘师身上。“沙盘师在工作中处理移情所需的能量便减少了”(琳达·坎宁安)。一位沙盘师非常感慨地说,她以前没有多少耐心对自己的孩子与学生,但是她的一个患有多动症的来访者让她成长了,是这个多动症孩子教会她如何待人,如何真正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她说自己现在变得更有耐心、宽容了,也更快乐了。
五、沙盘心理技术的基本设置与基本操作
(一)沙盘心理技术的基本要素
沙盘心理技术工作中如下要素必不可少:沙盘指导师、来访者、沙盘、沙、沙具、水等。沙盘指导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沙盘指导师的能力
一个沙盘指导师要具有以下能力:包容、尊重、非言语表达、协助和支持、共同探索、回应、游戏及自我成长的能力等。
(三)来访者
来访者是自己生命故事的讲述者,是奋力走出困境的探路者,是精彩生活蓝图的绘制者。作为沙盘指导师要理解和尊重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来访者,以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陪伴其勘探内在的心理资源,悦纳真实的自我,发掘有潜力的自我,最终达到身心平衡与健康。
(四)沙盘室及基本要素
1.沙盘室
首先要有一间专门用来当作沙盘设备的房间,大约10~80m2大小(可放置2个沙盘的个体沙盘室,可放置14个沙盘的团体沙盘室),里面放置着沙盘、人或物的沙具以及水罐或其他盛水器具等沙盘疗法的必需物品。
沙盘室内环境要保证安静、整洁、柔和。沙盘长宽高之比为72∶57∶9,外侧为本色,内侧为蓝色,沙盘要能防水。2~15个摆放沙具的木架(最好占满一面墙),高度为100~170cm;宽度为85cm;深度为26cm;层数为6~7层(儿童可以3~4层)。在沙盘中装上大约一半高的细沙(5kg左右)。旁边放上一个盛水的水罐,一些小的容器(塑料筐、盒、盆等);还有一些椅子、小凳;还要准备一些可以自制沙具的各种道具、工具(彩纸、胶水、剪刀、细绳等)。
2.沙、水、沙具等基本要素
沙,汉字的构成为水少见沙,水中所见的细石。沙是沙盘心理技术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沙子由矿物和微小的岩石碎片组成,岩石碎片是岩石经过侵蚀和风化而成。一粒沙要经过几亿万年的风化,是历史与时间的承载,包含着朴素与自然的心性,包含着原型意象及其象征。沙的包容能力极强,好的、坏的都可以掩埋在沙下。沙,可以把一粒种子培育成材。沙可以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水是沙盘心理技术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泽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于老子的《道德经》)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沙具是沙盘心理技术的重要的基本要素。一个标准沙盘室的沙具应该有32~48类,1200~1800个各类模型。从“神话、传说”“文化、宗教”“人物”“动物”“自然物质抽象符号”到“交通”“建筑”等,还要有特别的“阴影类”“特异类”的沙具。沙具不是普通的货物或材料,而是人类几百万年精神智慧的结晶,充满了象征意义的承载体,而这种象征意义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意义。作为沙盘指导师,要熟悉自己所使用的沙具,当面对实际的沙盘来访者的时候,又不能套用任何的象征理论,而是要以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无意识的水平、象征性的意义和感应性的机制为基础,把握某种沙具对于来访者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意义。听来访者自己来诠释它最重要。
沙盘与沙具是来访者与沙盘指导师之间的纽带,借助于此来访者可以自然、有效地呈现自己的内在心理世界,尤其是包括了那些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和描述的内容。
一个好的沙盘指导师(可简称“沙盘师”)要注重沙具的收集。沙盘师收集来的沙具是沙盘师心灵能量的体现,包含沙盘指导师人生阅历、人生旅行和人生的积累。
沙盘心理技术工作室除以上基本配置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配置:
① 照相机(拍摄来访者沙盘画面,便于以后的回顾);
② 记录本(来访者离开后回顾并记录整个沙盘制作过程,便于留着整理案例)。
③ 可以自制沙具的一些安全材料。
(五)沙盘心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卡尔夫提出,我们要给我们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整合沙盘室与沙盘、沙具,让来访者把心灵的内容在沙盘中得以呈现,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个体沙盘程序
沙盘工作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来访者在制作沙盘的过程中,沙盘师通常要坐在一个离沙箱较近的地方(1.2米左右),以便及时发现来访者在建造过程中所表露出语言的、非语言的种种信息,但这个地方又不能太近,太近了会干扰沙盘建造过程。在来访者制作过程中,做他想做的,他想做什么就什么,想往哪里摆放就往哪里摆放。在沙盘完成之前,沙盘师最好不要插话,不要问问题,也不要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只在一旁静静地观看。沙盘师是沙盘制作的见证者也是守护者,保证物理的空间不被打扰,也保证自己不干扰来访者做沙盘,更不能用主观判断去分析来访者的沙盘;沙具的主人才是自己沙具的最终解释者。当沙盘制作完成之后,沙盘师就进入了狭义的沙盘工作了。用坦诚、平和的语气询问开放性问题与来访者一起探索他的心灵花园。“完成了吗?感觉如何?”“想说说你这个花园吗?”当来访者感到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整理思绪,也许1分钟,也许10分钟,也许整个50分钟都不说话。当他说“没有什么感觉”时,我们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开始工作,如,“你的画面中这个位置想表达什么呢?”“那部分是什么呢?”沙盘师应带领来访者一点点来探索。工作过程中的提问及沟通都要表达出对来访者的尊重。在沙盘工作的最后阶段,可以试着让来访者为自己的画面命名。整个沙盘工作完成以后,沙盘师应征得来访者同意拍摄作品的彩色照片并予以记录保存。可以从正上向下拍,也可以多角度拍摄,但轻微斜面摄影可以充分反映作品的内容。
面对一个新来的“沙盘游戏者”,沙盘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自己与来访者熟悉起来,坚持给来访者自由并保护,取得对方的信任,同时让其初步了解沙盘心理技术基本状况。然后,沙盘师将来访者的兴趣逐渐引向沙盘心理技术的沙或沙具,并明确告诉他,只要他愿意,他可以自由使用这些材料,自由建造头脑中想象出的任何图景。
在实施本技法时,可以做如下的几种提示:
??请用沙子和玩具,在箱子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在沙箱里做你想做的,看到哪个玩具在和你说话,你就将它摆在沙盘上;
??请你用这些玩具在沙盘上做一个你想要的世界;
??请把你的手放在沙上,感受它,让心里的感觉涌出来,在沙盘去表达这种感觉;
??请到玩具架上去看看各种玩具,也许你会在某些玩具上找到一些摆沙盘的感觉。
如果是儿童来访者,一般会在父母陪同下来咨询,我们针对儿童来访者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
孩子一般在首次咨询时是由父母陪同而来,沙盘师应先问父母一些有关问题,让父母填写一些问卷和量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不要让孩子产生受冷落、受指责的感觉。然后由沙盘师直接领孩子进入游戏室,父母不跟进去。特殊情况下,如患儿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允许父母将其送入游戏室,但要求父母距离沙盘远一些,不能干扰孩子做沙盘。在沙盘室中,沙盘师向孩子介绍沙箱、各种玩具以及为湿沙箱提供的用水,孩子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在沙盘上创造出任何图景。
儿童每次沙盘的时间为30~40分钟,在沙盘结束前留出几分钟以便让孩子讲一下他所摆的是什么,并给他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成人来访者一般沙盘时间为50分钟,如果来访者35分钟还没有摆放结束,须提醒他时间。以便留出至少10分钟时间进行分享。
在首次沙盘咨询时沙盘师应向来访者明确一些沙盘心理技术的基本要求:
??告诉来访者可以玩架子上的任何玩具;
??如果弄坏了什么,沙盘师会去修,但不能有意破坏;
??游戏时不可伤害自己,也不可伤害沙盘师;
??沙盘工作结束后,由沙盘师来收拾,来访者就不必收拾了。
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沙盘师在告知这些规则时语言要力求简洁,同时还要注意不应给予过多的信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清晰地界定什么行为可以被接受,什么行为不可被接受,只有他们知道行为的界限时,才会有安全感。
当孩子开始自行探索沙盘和玩具后,沙盘师就退到孩子的侧后方坐下,观察并心里记录沙游的进程。记录内容包括孩子是如何开始进行的,是立即投入还是比较犹豫;第一件选择的玩具是什么,之后又选择了哪些种类的玩具;玩具在沙盘中的摆放位置是什么,彼此的摆放关系又怎样;孩子在沙盘上的探索空间有多大;最终摆出的结果是什么等。孩子离开游戏室后,沙盘师要把沙盘中的画面拍下来,留作资料。
孩子在创造沙盘画面的过程中或在结束时会自动讲一个故事,如果孩子没讲,则沙盘师可以邀请孩子讲讲他摆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些什么感受。故事中会表达出孩子的情感、沙盘所呈现的主题以及玩具的象征意义等。沙盘师不对游戏内容和孩子所讲的故事做出评价和解释,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和接纳。卡尔夫流派强调延迟性解释,即整个沙盘过程结束后的某个时间,沙盘师和患者再重新回顾保存的沙盘游戏照片,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沙盘中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及其情感的冲突。
沙盘心理技术至少需要5~6次才会有一个明显的效果,事前要和来访者或是来访者的监护人(父母)商定他们是否可以坚持下去。如果父母要求停止咨询,应提前通知沙盘师,沙盘师可以让孩子有结束的心理准备,并再咨询1~2次,否则,突然停止会使孩子不适,进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2.团体沙盘程序
沙盘心理技术不仅可以一对一进行工作,也可以以团体的方式进行沙盘工作。两个人就算一个团体,一个标准沙盘(72×57×9)可以围坐5~6人,视沙盘师的能力及目标团体的大小,一次可以进行一个沙盘团体的工作,也可以多个沙盘团体的进行心理健康及心灵成长工作。这不仅提高了沙盘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沙盘团体可以采取结构式与半结构式的,或非结构式的。我们以结构式团体沙盘为例来介绍工作流程。
(1)方案设计及步骤
??招募目标人群组成封闭式小组。
??根据目标人群设置工作总目标、工作次数及每一次的小目标。
??每一次工作的主题及操作步骤。
??方案实施。
??总结。
(2)每一次操作程序
??沙盘师发布主题。
??沙盘师或小组内某成员公布摆放规则。
??实施沙盘创作过程。
??组内分享:① 拿的什么沙具,拿的理由以及摆放的理由各是什么;② 摆放过程中的感受;③ 整体画面的感受;④ 为画面命名。
??组间分享:① 本小组的沙画的命名;② 摆放规则;③ 命名下的故事。
六、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及其核心要素
作为一名沙盘指导师,整合自己的心象,理解无意识的表达以及非言语的工作状态,默默地观察,感受无意识,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等并非易事,这需要沙盘指导师也要体验过这样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沙盘体验,感受并接受沙盘世界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才能逐渐理解什么是无意识的表达,体会非言语工作方式所带来的能量,掌握提供一个自由、安全和受保护空间的方法。从而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态度,做一次观念上的大变革。
(一)以结构式团体进行体验式沙盘培训
我们根据沙盘心理技术工作的特点和多年沙盘心理技术临床工作的经验,总结了自我成长发展之路,并结合其他心理技术的培训方式,把沙盘指导师的学习从低级到高级进行了系统化的规划。同时,运用结构式团体进行体验式培训模式对沙盘学习者进行培训,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最实用的培训范式,更为学习者提供最实际的学习与成长模式和沙盘工作的操作性规范。
我们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设置结构式团体建立安全模式,让结构式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沙盘互动中渐进地释放自己的情绪、直面自己的心灵、触摸自己的无意识、体会意识与无意识的对话,体验并实践积极想象等心理分析技术等,从而逐步理解沙盘心理技术无意识水平的工作特点,体会到提供自由、安全与受保护空间的意义,掌握沙盘心理技术“强调沙盘的自我成长功能”的理念以及“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工作原则和非言语工作的方式及工作态度。
“学以致用”是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的最大特点与优势。我们团队现已成功地培养了上万名在幼儿园、大中小学、社区、企事业、医疗卫生系统、公安和司法监管系统等开展身心疗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沙盘师。
体验式的学习既是沙盘心理技术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更是学习者以一位沙盘来访者的身份体验心路的成长历程。在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体验和案例累计获得内心的稳步成长,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沙盘指导师,正是我们撰写此书的初心。
(二)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核心要素
我们在三代学者所创立的沙盘理论和技术基础上,借用并整合体验式教学、团体心理辅导、螺旋心理剧、积极心理学等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培训与教学,使学员渐进式地熟悉并掌握沙盘心理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其核心要素有以下七点。
(1)只强调沙盘的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成长功能。
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个沙具,不同的人拿到或看到都投射出自己的心灵内容。因此,我们认为以沙盘心理技术进行心理评估诊断,它不是最好的技术。这是理解和掌握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功能的最基本点。如果以没有常模、没有标准化的沙盘心理技术作为一项评估诊断工具,远不及那些有常模、标准化的、信效度高的心理量表更可信、更有效。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的首要特点就是突出强调其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成长功能,并把“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原则贯彻落实到沙盘心理技术培训和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2)强调“四不二重”,为来访者提供了自由、安全与保护的空间。
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把“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作为沙盘心理技术培训和实践的基本工作原则。提倡或强调“四不二重”原则,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真正给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安全的保护空间,更是强调我们在工作中的态度及方法。在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中要求学习者以来访者的身份去感受和体验,可以更好地感受并逐渐理解和掌握沙盘的“四不二重”工作原则以及所营造的“自由、安全、受保护空间”的意义;并逐渐理解和掌握“以游戏的心态积极、认真、用心参与,带着关爱陪伴、守护、关照,耐心倾听和等待(静待花开!),默默欣赏,用心感受,必要时的真诚分享”的工作过程。
(3)轮流“坐庄”,让每一个学习者体验来访者在沙盘情境中的成长过程。
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中“轮流坐庄”的设置使每个轮流“坐庄”的学员都能够体验到做“庄家”时相较于其他学员所拥有的、逐渐增加的、类似“来访者”的角色与权限。这种“轮流坐庄”的设计缘于我们坚信“得过病的医生会成为更好的医生”!而在沙盘心理技术培训中,特别是对成长中的“沙盘师”来说,这种“沙盘师”和“来访者”之间角色的转换训练是非常重要和绝对必要的,目的是促进成长中的沙盘师从“分析、解释、评价、判断”工作态度的转变到“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态度;从向外求转变为向内寻。
(4)加强感受性,调动自己内在力量,提高共情能力。
无意识是需要感受来理解或认识的。因此,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强调“重感受”,我们全程培训中有70%以上的时间是体验式操作,其意义不仅让我们的学习者感受自己的无意识,使其意识与无意识对话,并了解、认识、接纳自己。同时,也是让我们的沙盘指导师通过一次次的陪伴与感受,在其中有所成长。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让学习者可以渐进地感受和理解无意识,体验无意识与意识的多层次沟通与对话;并在体验中掌握沙盘心理技术的广义和狭义的工作程序,从而把培训过程中体验到的沙盘心理技术操作程序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
我们特别把沙盘心理技术情境中的“感受”界定为“情绪的感受和体验、伴随的身体感觉(具体的部位、程度和性质)以及在此基础上脑海里出现的意象、画面、回忆、想法等”。当在沙盘工作中能够感受到“感受”时,就是对自己的一次认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训练每一位学习者在沙盘情境中,通过“感受”向内求索,感受自己的无意识,而并非把自己的感受认为是来访者的感受,从而避免用解释、分析、评价、判断等方法向外求。
(5)借助团体凝聚力,促进结构式团体成员相互成长。
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是重视在结构式团体框架下的沙盘心理技术体验。通过团体有规则的游戏,逐渐建立个体在沙盘心理技术培训团队里的安全感即建立团队安全模式。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真诚分享,不仅能深刻体验自己在沙盘心理技术情境中的感受,从而觉察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表达自己,更能觉察、认识、理解别人和尊重、表达、接纳、包容别人,从而使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成长。
(6)强调及重视自我成长,促人格发展。
任何和心理有关的工作都需要心理工作者的主人格相对稳定,这是共情、共鸣的重要心理基础,更是保证来访者利益最重要因素。而影响沙盘指导师人格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次人格,亦即情结,特别是和钱、性等有关的几个最重要的情结。因此,沙盘师个人情结“发现”和“处理”得越多,就越能与来访者产生共鸣与共情,并起到较好的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成长效果。我们贯穿在初、中、高级中的是我们总结出一个独特的、探索自我的简单公式,使学习者不仅可以在沙盘情境中,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自我探索。在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中的操作设置与培训后作业设置,旨在通过大量的操作体验及课后督导,陪伴和督导学员学会发现自己的“情结”,并处理自己的“情结”,这既可以掌握和提高与来访者共鸣与共情的能力,又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沙盘指导师。
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除强调在沙盘团体体验中加强对沙盘各要素的感受和理解、对操作原则及理念的掌握、对操作过程的熟练外,更重要的是强调沙盘师的人格成长。这是贯穿从初级培训到高级培训的重点内容。这也是成为一名好的沙盘指导师的必经之路。
(7)注重与加强课后的体验实践与督导。
体验(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的课上体验仅仅是沙盘师成长的开始。我们以“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用心做”的理念设计了课后作业。通过在课下完成大量操作性体验,并接受督导,使学员更深刻地体会、感受沙盘工作的“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内涵及操作,从而提高为来访者营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受保护空间的能力。
七、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自我探索路径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之一,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一个沙盘师或一个心理学工作者要有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一生的修炼。为了认识自我,进行自我成长,我们用一个公式来初步形象理解自我的“主人格”与“次人格”(每一级别,都有详细论述),以便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以高源为例:
高源有很多人格侧面。当高源在教学情境下、在孩子面前、在来访者面前呈现出人类24种积极心理品质的时候,我们假定这时的高源才是“高老师”“高妈妈”“高咨询师”。“高老师”“高妈妈”“高咨询师”是高源的主人格,我们认定这些主人格更多的是意识化的。而高源的另外一些人格侧面,更多地是以无意识的形式呈现的,是高源心理结构的情结部分,是次人格结构,我们用“小丽”(以原生家庭中的乳名)来命名。“小丽”是高源个体曾经经历的真实的、非性的亲密关系中的生命过程的需要以及对这种需要的觉察、认识、接受、满足和实现,满足和实现后的正性、肯定、积极的情绪体验,未能满足、未实现后的负性、否定、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处理这种负性、否定、消极情绪的模式。
只有不断地对“小丽”的需要的觉察、认识、接受、满足和实现,我们才能不断成长。而能对这些次人格的“情结”进行“觉察、认识、接受、满足和实现”,就要提高“意识”,或是“扩大意识容器”。
意识作为人类精神过程中光明性的存在,无论是教育还是心理工作都不可或缺。只有通过学习,扩展自己的意识范围或意识容器,个人才能获得充分发展。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此时此刻对心理活动的觉察和认知,意识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觉察、认识我们的整个人格。在体验(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培训中,我们假定沙盘指导师的主人格就是意识容器,其内涵是“天理、良知、24种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沙盘指导师的意识容器越大,其主人格就越稳定,其整体人格就越趋近于和谐,沙盘指导师就越能有稳定且合适的工作角色和稳定的情绪,也会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八、阳明心学及积极心理学
(一)阳明心学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和方法成为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重要的理论基础。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世界是人心理的主观反映,相由心生,心里有什么,就会感觉到或看到什么。每一个人要不断修炼自己向内求,调动自己的“良知”,“不假外求”,“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王文成公全书》卷一)。自己内心变了,世界就变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结构式团体沙盘是通过主体的心性与沙具和象的心性背景之间对话,找到“此心的明灵”。“此心本灵,此理本明”(《与刘志甫》),这一点灵明又借助于沙盘而得以呈现。
结构式团体沙盘的心学建构,不是对沙具及象的直接分析与解释。对于任何一个沙具和象的解析都没有一定的、直观的方法,它的意义极大地依赖于沙盘师或来访者的个体境况和心理情况。
沙盘呈现出的意象不是静止的。沙盘中呈现出的意象属于意识与无意识沟通的感受层次,可以在意识层面上展示出心性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含有每个独立的主体心性,表达每个主体本心的内容,在认识与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
在本体论的层面,人人皆可天人合一。但在存在论的世界里,即便圣人,也没有达到这一极致。因此,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应用在“事上练”“世上炼”。
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着重存在的体验。阳明心学之“心”,并不停留在观念的理性思维层面,而更多指在生活中投入的体验,即相信“天理良知自心俱足”,只需加强“事上练”。“心即理”之说的更深层次是让“理”置于直接可领会的生活境域之中。
(二)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与文化的科学研究。它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类幸福,促进社会繁荣。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主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中过多地注重人的消极方面的局限性而产生的。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对人类行为中积极的、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令人满足的因素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广阔的研究基础。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研究美德(Virtue)和优势(Strength)等优秀品质,了解与正面情绪的关系,有助于促进人的发展。彼德森和塞利格曼(Peterson&Seligman,2004)提出人类拥有六大类美德,24种可测量的性格优势(图1-1)。
(1)智慧与知识:创造力、好奇心、思想开放、热爱学习、有视野(洞察力)。
(2)勇气:真诚、勇敢、坚持、热情。
(3)仁慈与爱:友善、爱、社会智能。
(4)正义:公平、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5)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
(6)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
图1-1 24种积极心理品质(李鑫蕾)
发现和善用这些性格优势,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人们会产生愉快的情绪。
我们通过在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主题操作中,认识自己的性格优势,调动自己内心的“良知”,对人们建立正面的态度和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帮助。
九、社区沙盘指导师的基本素质
(一)沙盘指导师的角色定位
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工作原则决定了一名好的沙盘指导师担当的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相信沙盘的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成长能力,相信来访者有改变的动力和能力。沙盘指导师的工作就是带着关爱的陪伴,陪伴着来访者探索自我。沙盘指导师的能力决定了陪伴来访者探索自我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沙盘指导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增加与沙盘心理技术相关的能力。只有这样,无论来访者走多远,作为沙盘指导师的你都能陪伴着来访者。
许多沙盘指导师的体会是:入门比较快,而且一下子会很喜欢,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沙盘指导师,要学习的路还很长。格思拉·德·多美尼科认为,开展沙盘“需要坚信象征性物件、绘画文字的内在心灵意象是真实存在的,需要有自觉投入体验的能力,需要有容纳新体验的能力,需要有从容进出体验的能力”。沙盘指导师以观察者角色进入——在体验性投入结束后,能够转而发挥反思功能,带来体验的意识记忆和整合的能力。因此,沙盘指导师要掌握一定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很好的了解,能够不断加强自我理解和实现个人成长,具有容纳新感受、新体验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身体疾病方面的知识等;最重要的是,具备在遵循沙盘心理技术工作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工作态度和能力。
(二)沙盘指导师的专业能力
1.包容的能力
一名好的沙盘指导师是一个心理容器。能容纳来访者发生在沙盘室内的所有状况,诸如来访者扬沙子、堆砌沙具、掩埋沙具,或是不动沙、不在沙盘中摆放沙具等,并且能守住沙盘,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不打扰来访者并且也不让别人来打扰来访者。为来访者提供自由表达心灵的心理容器。
2.尊重的能力
对于来访者在沙盘中涌现出来的忧郁、悲伤、情结、阴影、生长与希望等都持尊重的态度,“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即“四不”),完全地陪伴与支持,认真地倾听,全情地关注。要坚信以来访者的视角经历过的、能够呈现出来心灵内容,一定对他来说是重要的感受。因此,对于来访者的任何一个表达,沙盘指导师都要采取“四不”的态度,尊重、理解来访者任何一个无意识的表达。
3.非言语沟通的能力
来访者在沙盘指导师营造的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里,内在的心理感受便能够凝聚在沙盘的意象中,这也是积极想象的重要基础,也是治愈作用的基础。无意识水平的工作是从认知到体会,再从体现到体验以及体悟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言语工作状态和工作过程。在整个沙盘工作中,除了用几句开放式句子进行工作,沙盘指导师更多的是倾听来访者的述说,或是等待来访者说(不说话也是对沙盘师的一种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成长)。因为来访者是其自己未知心灵领域的主人,沙盘指导师要“Hold”住自己的好奇,等着来访者带领沙盘指导师“浏览他的花园”。
4.协助和支持的能力
沙盘“游戏”过程通常会唤醒深层情绪和领悟,并且将它们从原本隐藏的状态带入到可观察和可感知的层面。作为一个沙盘师在面对来访者被激发起的情绪时,应该做的是协助或支持来访者体验这些感觉,而不是阻止或转移感受。一般应用这样的语言:“我们来感受一下”“请带着我欣赏一下你的花园”“请感觉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当来访者有情绪反应时,我们就默默地陪伴他,而不是用诸如“不用难过”“没关系,都过去了”“有什么好难受的”等语句来转移来访者这种感受,阻断他成长的脚步。
5.共同探索的能力
沙盘心理技术是来访者探索心灵的旅程,沙盘指导师是这个旅程中的共同探索者。来访者在前面带路,沙盘指导师紧随其后,引发来访者更多地去探索。对于沙盘指导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耐心倾听,等待来访者自己找到通向“花园的路”,而不是急于“引领或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究。静待花开是沙盘心理技术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一。陪伴来访者,等待他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共同探索能力也决定了沙盘指导师能否陪来访者走下去,能走多远。
沙盘指导师的心理容器有多大,就决定了能陪伴来访者走多远。当面对来访者的沙盘自己有更多的情绪体验时,一定要找自己的督导师来完成这个容器的扩充,而不是受创或是把问题投射给来访者。
6.回应的能力
在陪伴来访者工作中,沙盘指导师促进了来访者无意识不断涌现和表达。对来访者而言,有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来见证自己的那些不同于意识的事情会使他们感到更安全和踏实。来访者常常不确信他们自己的领悟,沙盘指导师此时的口头回应,通常可以帮助来访者看清他自己,也会触发他更进一步将沙世界应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沙盘指导师的口头回应可能也只需要“对的”“是啊”“你的感觉最重要”“这是别人没办法替代的”等。一名成长中的沙盘指导师最难的回应是“你来看看我的沙盘,我有什么问题?”回应来访者问题时,切记提问者一定是这个问题的专家,沙盘指导师能做的就是再向来访者请教此问题他怎么看。
7.游戏能力
一名合格的沙盘指导师一定要具有游戏能力和游戏精神,陪伴来访者探索心灵世界。
温尼科特认为,一旦来访者懂得游戏、“会玩了”,他的病或病症也就获得治愈。克莱因认为,对儿童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同时也是活动和工作,是其生活的主题。
游戏的基本意义以及游戏的精神、治愈作用、基本思想都会在沙盘游戏中得到整合和体现。
8.自我成长的能力
一名优秀的沙盘师一定会把每一次的沙盘工作作为自己成长的机会。把来访者当成老师,认真倾听他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必要时通过提问让来访者认真思考他自己感到困扰的问题。在一次沙盘工作之后要反思,要特别珍惜在沙盘情境中让你难受的部分,这些难受可能恰恰是自己需要成长的部分。要成为一名好的沙盘指导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要经常拿出案例寻求专业的督导。这才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