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则 辨愚识忠
【原文】忠有愚忠①,孝有愚孝②,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③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④,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
① 愚忠:常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② 愚孝:不明事理地尽孝。③ 伶俐:聪明,灵活。④ 两行:两种道路。
【译文】
忠诚到了盲从的地步,就是愚忠;孝顺到了愚昧的地步,就是愚孝。由此可见,“忠”“孝”两字,不是那些聪明伶俐的人能够做得来的;同样,仁义也有假仁假义,由此可知,仁义在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那些仁义之士中,也不是没有阴险奸诈的人。
【赏析】
看京戏,脸谱是一大看点。忠臣孝子多是红脸,乱臣贼子都是白脸。
忠和孝其实也是人们心目中的脸谱。一般人都认为,忠和孝就是好的,就是应该提倡的。这一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中国有句俗话,过犹不及。任何事情做得过了头,便会走向事情的反面。
先说孝。古代有个人叫郭巨,他是二十四孝故事当中的人物,为了养母亲,竟然亲手把儿子埋掉,这便是有名的“埋儿奉母”。郭巨的孝心人所共知,但是挥动的铁锹,婴儿的啼哭声,那都是在为我们写下“愚孝”的佐证。
再说忠。忠于君主,忠于朋友,这按说是美德。不过别忘了,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儿: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我们看看历史上,保护纣王的闻太师、比干等,他们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折服,但是对一个末世昏君的千依百顺,则是愚忠的写照。
因而,孝需要有方法,忠必须看对象,方不至愚忠和愚孝。
忠孝尚且可能落进愚的泥淖,那么仁和义,也都可能存在假的可能。
仁和义,都是发自人内心最善良的那种基因,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要爱别人,义就是要用行动去成全别人。真正的仁和义,都是为着别人好的。但是,一些人打着为别人好的幌子,行自利的勾当。假仁假义,需头脑清楚小心提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