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国医外治特效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该病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炎、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溢乳综合征等。月经过少可能是闭经的前驱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闭经。临床上一部分月经过少的患者发展的最后结局是闭经;也有的患者月经过少、闭经交替存在,不可截然分开。因此在出现月经过少的时期,应重视疾病治疗,避免病情进展到闭经之后增加治疗难度。口服中药同时辅以中医外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1.穴位贴敷

(1)处方一

方药: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赤芍5克,桃仁5克,五灵脂5克,大黄5克,牡丹皮5克,茜草5克,木通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

方解:生地黄清热凉血,生津;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大黄、桃仁活血祛瘀;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茜草凉血,活血,通经;木通清热通络。全方合用具有凉血活血,化瘀通经之效。适用于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少。

(2)处方二

方药:党参10克,山药10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

方解:方中熟地黄、白芍、川芎补血调经;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山茱萸、当归补肾益精养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滋血调经之效。用于气血不足所致月经过少之证。

(3)处方三

方药:吴茱萸10克,当归10克,白芍5克,川芎5克,党参10克,桂枝5克,牡丹皮10克,生姜5克,半夏5克,麦冬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

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养血祛瘀;麦冬养阴润燥;半夏、生姜降逆温中;党参益气养血。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用于寒凝血瘀所致月经过少。

(4)处方四

方药:当归10克,山楂10克,香附10克,红花5克,乌药10克,青皮10克,木香10克,泽泻10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

方解:方中当归、山楂、红花活血化瘀;香附理气解郁调经;乌药、青皮、木香行气止痛;泽泻利水以行滞。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之效,用治瘀血阻滞之月经过少。

2.针灸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水道、血海。

加减:肾气不足型加肾俞、水泉;肝肾虚损型加肝肾、肾俞、照海;阴虚血燥型加太溪;气血虚弱型加脾俞、膈俞、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地机、太冲;寒凝血瘀型加神阙、中极;痰湿阻滞型加丰隆、阴陵泉。

操作:浅刺,虚用补法,或针后加艾灸,实用泻法。

方解: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下脘为任脉腧穴,为足太阴、任脉之会,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中脘、下脘配穴,健脾和胃,促使水谷转化为气血,胞宫气血充溢,经血得下;气穴是足少阴肾经腧穴,具有益肾气、调理下焦之功;关元为足三阴、任脉之会,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之功;气海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血海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气穴、气海、关元三穴相配,共同调理肾之功能,维持正常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完成对月经的正常调控;水道有利水消肿,调经止痛的作用。

3.耳针

取穴:内分泌、卵巢、皮质下、神门、肾、肝。

操作:选准耳穴后,找出最敏感点,耳郭皮肤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10分钟,以微感疼痛为度。每隔3天换贴一次,15天为一疗程。

方解:内分泌、皮质下可调节机体功能,益气活血调经;卵巢、神门调节内分泌机制,调节神经功能;肝能调畅气机,藏血生血;肾可健脾益肾,补先天之本。

4.灸法

处方:分两组,第一组取合谷、中极、地机;第二组取三阴交、太冲、丰隆。双侧取穴。每次选用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用艾条雀啄灸,或上述诸穴施用针刺泻法后,将艾条截成1寸大小,插在针柄上温针灸,适用于血滞经少证。

方解:合谷理血通经;中极培补肾中元气;地机健脾渗湿,调经止带;三阴交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太冲平肝泻热,疏肝养血;丰隆通经活络,补益气血。以上各穴均是治疗月经过少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