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一组写实静物的绘制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白瓷茶壶和一个橘子的组合绘制过程。从单个物体的绘制到组合静物的绘制符合“从简到繁、从少到多”的一般规律。组合静物的绘制需要考虑各个物体在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考虑到主体物在画面中的构图和塑造程度的对比关系,切忌用力平均。
2.4.1 绘前分析:绘画思路
本案例的物体包含作为主体物的茶壶和居于次要地位的橘子。以这两者作为案例素材,除了考虑到这是之前案例未曾包含的内容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练习不同质感的塑造。
本案例使用的都是Photoshop CC自带画笔,除常规笔刷外,还使用了水彩大溅滴笔刷来模拟橘子表皮的不规则褶皱。
2.4.2 绘制写实静物组
(1)起稿定型
① 新建画布,设置长和宽各300毫米、分辨率为300像素、颜色模式为RGB颜色。在图层面板新建图层并命名为线稿层,选择画笔工具中的柔边圆笔刷,设置笔刷大小为20像素,不透明度为100%,流量为20%,使用黑色起稿绘制线稿(图2-70)。
图2-70 绘制线稿
② 新建背景层,填充深棕色(R:29、G:16、B:6)。在背景层上新建图层并命名为桌面,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在桌面层框选并填充颜色(R:111、G:86、B:59)。使用模糊工具将桌面边线进行模糊,简单绘制茶壶和橘子的投影(图2-71)。
图2-71 背景底色
③ 在图层面板新建两个图层并分别命名为橘子和茶壶。绘制橘子(R:255、G:156、B:9)和茶壶(R:186、G:191、B:187)的底色使用的是先用钢笔工具勾线,再建立选区填充颜色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颜色填充饱满,若未来修改背景颜色时不会对物体颜色造成影响;缺点是边线较实,在后期塑造时需要逐步将边线融合到画面中。
壶钮并没有使用钢笔工具勾勒,而是使用了更简单的椭圆选框工具和矩形选框工具,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填色效率(图2-72)。
图2-72 填充底色
Tips
在使用椭圆选框工具时,可按Shift键画正圆。用选框工具做选区时,可按Shift键加选区,按Alt键减选区。
(2)基础塑造
① 先从主体物茶壶开始塑造:使用工具箱中的加深工具将壶身的受光面和侧光面做简单区分,然后使用画笔工具对壶的亮色(R:205、G:210、B:205)进行提亮(图2-73)。
图2-73 区分明暗
② 从茶壶局部开始,进行基本的修形、处理边线和体积塑造。这一步骤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颜色拾取器(在画笔工具模式下按Alt键)拾取颜色进行过渡和绘制,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溢出颜色并修理边线(图2-74)。
图2-74 局部塑造
③ 对壶体做同样的塑造与处理(图2-75)。
图2-75 基础塑造一
Tips
当分层较多时,可使用移动工具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第1个,可快速切换到当前位置图层。
④ 使用同样的方法快速区分橘子的体面关系并对边线做处理(图2-76)。
图2-76 基础塑造二
(3)深入塑造
① 在图层面板新建图层组并命名为茶壶,将茶壶图层拖拽到茶壶组中。新建图层并命名为高光与反光,在高光与反光图层绘制茶壶的高光和反光(图2-77)。
图2-77 塑造茶壶
Tips
用快捷键新建图层组的方法为,选择若干图层后按Ctrl+G快速将当前所选图层新建到一个图层组。
② 本步骤主要是做茶壶的高光,流程为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建立一个选区,填充高光色(R:249、G:246、B:231)之后,使用自由变换路径(Ctrl+T)调整形状,最后使用橡皮擦工具擦出形状并进行虚化(图2-78)。
图2-78 绘制高光
Tips
在图层面板逐渐出现较多的分层和分组的情况下,绘制时切记选择正确的图层。
③ 同样为橘子新建分组并新建质感层、细节层和投影层,对橘子进行塑造(图2-79)。
图2-79 塑造橘子
④ 精细刻画茶壶。白瓷器皿的高光相对锐利,形状明确,反光很多,细节微妙复杂,只有刻画好高光和反光才能画出白瓷茶壶的质感,本步骤对茶壶做精细刻画,同时要注意边缘线的刻画(图2-80、图2-81)。
图2-80 细节刻画
图2-81 精细刻画
⑤ 回到橘子颜色层,再次对橘子进行体积塑造(图2-82)。
图2-82 体积塑造
⑥ 使用喷枪低密度粒状笔刷在橘子的质感层绘制细小颗粒,点击鼠标右键创建剪贴蒙版。使用水彩大溅滴笔刷在细节层绘制橘皮效果,点击鼠标右键创建剪贴蒙版。将细节层和质感层的图层混合模式切换为正片叠底,对细节层的亮部橘子皮进行刻画(图2-83)。
图2-83 塑造质感
⑦ 隐藏其他物体和图层,对橘子使用盖印可见图层功能,并将新生成的图层命名为反光,将反光层处理成橘子在茶壶上的倒影(图2-84)。
图2-84 处理倒影
⑧ 新建两个图层并命名为茶壶投影、橘子投影,分别为茶壶和橘子绘制投影。将两个投影层合并成投影组,图层混合模式切换为深色。
⑨ 打开图片素材,调整位置、大小和颜色,作为桌面和墙面,其中桌面层的图层混合模式为线性减淡。
⑩ 最后,在图层面板最上层新建遮罩层,为画面添加一个遮罩(图2-85、图2-86)。
图2-85 图层构成
图2-86 绘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