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汉字里的古代生活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怎样生活的?”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兴趣。毕竟,“我们从哪里来”的原初性疑问彰显了人类寻根的本能冲动。

而在传承数千年的汉字象形系统中,埋藏着古代生活史的蛛丝马迹。这就是编撰《说文解字》的东汉学者许慎在该书的“序”中所道出的造字原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谓“近取诸身”,就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取象;所谓“远取诸物”,就是从远处的万事万物中取象。

“近取诸身”,古人在造字时,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笔一画地用图画的形式契刻而成为象形文字。因此,从这一类汉字中就可以窥见祖先生活之一斑。

闲言少叙,举例为证。用作货币的“贝(貝)”,甲骨文中的字形全部都是子安贝的形状。子安贝是出产于遥远的南海的海贝,而商代的墓葬中竟然有大量出土,更早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出土有十二枚,甚至四千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也发现了子安贝。

因此,“贝”这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商代及其更早的时期,中原和南海之间有着畅通而且发达的贸易渠道。商人不辞辛劳,远行到南海去捞取或交换子安贝,拿到手了,就是“得”,“得”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作为货币的“贝”,以“朋”为计算单位,一“朋”有二贝、五贝、十贝之说,“朋”就是连系在一起的两串贝,引申到人的身上,就是朋友;而“买(買)”和“卖(賣)”,显然指拿着贝去买、卖东西……所有带有“贝”的汉字都和钱财有关,比如货、资、贫、财、债、贿、赊、购、赏、贼、质、宝(寳)等。

这个例子,就是用“贝”串连起来的与货币有关的古人的生活史。

这本小书,把101个汉字分为饮食、服饰、居所、出行、狩猎、食货六个专题,从“近取诸身”的造字原则入手,详细讲解中国人的祖先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