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第一本心灵成长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传递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的高尚之所在。感恩,是一条人生的基本准则,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它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们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

在欧洲一座闹饥荒的城市里,一个家道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起,然后拿出一篮子面包,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一窝蜂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都匆匆走了。

但有一个小男孩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他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他并没有急于离去,而是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之后,才慢慢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腼腆的小男孩又得到一个小面包,而且这个小面包比第一天的还小一半。当他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一枚崭新、发亮的金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傅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送回去!”当男孩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慈爱地对他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金币放进小面包里的。这金币属于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小男孩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感恩是一种品质,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自觉行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恩赐”: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大自然的慷慨给予……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会觉得这一切是给他的恩惠,他无疑会回馈,随之而来的就是幸福感。然而,对于这些恩惠,也有些人似乎觉得都是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

“我平日里对孩子疼爱有加,为什么孩子却连一杯水都不愿意给我倒?”

“孩子总是铺张浪费,一点儿都不懂得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

“孩子是家里的小霸王,谁都管不了,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敢对我怒目相向?”

……

听到父母这样的心声,不得不说,孩子变成这样,多数是由家长造成的。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特别娇惯,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独吃,什么困难都代替孩子去解决。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并且认为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自然会造成大部分孩子自私、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更加不懂得“感恩”为何物。

父母对孩子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对孩子不知感恩的行为也能原谅,但孩子毕竟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需要与人分享与感恩的集体。如果没有感恩的心,别人对自己的好不知道回报,对他人的帮助也视若无睹,没有一点儿感激之情,那么时间一长,别人就会与他疏远,使他成为孤家寡人。这样的人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

因此,若想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感恩之心的从小培养,传递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让孩子从小学会对长辈的养育感恩,对老师的教诲感恩,对别人的帮助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珍惜当下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其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教孩子学会感激

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感激。并不是所有的恩泽都是可以回报的,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如何接受别人的善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风度。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对目前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至少,父母要教会孩子从小就学会真诚地说声“谢谢”,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帮助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

良好的沟通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要想营造出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就要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激发其感恩之心。就这样将一颗感恩的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感到幸福,让感恩在人与人之间更加广泛地传播。

当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时,他做人就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事也会认真务实、明辨是非,知道孝敬父母,愿意与人为善,喜欢助人为乐,人类的美德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于一身。

将一颗感恩的心传递给孩子吧,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让孩子懂得对这个世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