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对爱的重新考量(2)
孩子有这种叫醒父母的举动并不是说他想当教师,他之所以早上一起来就不由自主地想跑到大人身边,是因为他爱大人。你看他走得跌跌撞撞,经过没有什么光线的走廊,但一点也不怕黑,他推开半掩的房门,走到爸爸妈妈床边,轻轻摸他们的脸。爸爸妈妈常常会说:“不要一大早就把我吵醒。”
面对大人的质疑,孩子也许会这样回答:“我不是来吵你们的,我只是想亲你们一下!”可是爸爸妈妈还是会找到别的理由来教训孩子。作为爱孩子的大人们,想想看,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有谁一睁开眼睛就想着和我们在一起?有谁如此不怕麻烦,只因为想看看我们或亲亲我们,而小心翼翼地很怕把我们吵醒?这样的事情在生命中又能有几次呢?
然而,作为爱孩子的大人,竟然会觉得如果孩子有这种坏习惯,就一定得想办法改正过来。同时,对孩子爱的表现竟然无动于衷。
孩子清早起来,不仅是喜爱美丽的早晨,他们还深爱着总是睡过头、浑浑噩噩的爸爸妈妈。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开端,他唤醒了我们的知觉,用另一种方式使我们保持清醒。孩子用与我们不一样的方式,每天早晨出现在我们面前,好像是在说:“你们可以过另外一种健康的生活,完全可以过得比现在还好。”
是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生活,感受爱的抚摩。如果少了孩子的这种爱,成人将会变得多么颓废呀!如果不努力自我改造和更新,周围就会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使我们变得麻木不仁、毫无激情。
所以说,父母不能单纯地把对孩子的爱当成一种情感,更不能以这种情感为凭据,抱着“我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这样做是因为我爱我的孩子”等借口,变相地撕碎孩子的尊严,刺伤孩子的心灵。
孩子需要严父严母,更需要慈祥、宽容和尊重,父母的爱是“好心”所为,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父母的任何言行,即使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也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更要考虑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
蒙台梭利教育箴言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儿童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只能使他们与儿童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因此,成人必须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己有意无意犯下的错误,深刻地反省自己,进而真正地理解儿童。
让儿童得以自由发展
针对孩子的脑力训练,人们为7岁以上的孩子设计了一些非常奇怪的锻炼方式,如形式多样的算数表和语法,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接受着这样的锻炼。试问,我们是应该全部取消这些训练,还是应该继续让孩子幼小的心智屈从于这些所谓的必修课呢?
显然,这场争论是以“自由”为中心而展开的。而这种“自由”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认为“自由”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去探讨“自由”这一问题。
不要训练孩子行走
我们以前习惯上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婴儿呢?或许至今还有许多人对那些所谓惯例、常识印象深刻,比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必须要将婴儿的腿用柔软的布捆绑起来,不然他长大后很可能变成罗圈腿;必须将婴儿舌下的韧带割断,这样才能保证婴儿在适龄时就能够自然地说话……现在很多人已经摒弃了这些传统,不过还有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再举个例子,有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很高期待的母亲,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里,会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婴儿走路。她们兴奋地发现婴儿的小脚会不时地移动,并天真又可笑地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表现。实际上,这时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动作也不协调,而婴儿的脚弓确实已经渐渐成形,孩子便自然开始努力地尝试移动自己的小腿。母亲们并不了解这一切,常常以为这是她们自己教育有方。还有的母亲会把孩子捆在一种底部比较宽大的铃状竹篮里面,来防止孩子滑倒,然后将他的手臂吊在篮子外面,通过竹篮的上部来支撑婴儿的整个身体。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婴儿根本无法通过腿来站立,可是他只要向前移动双腿了,就被母亲认为是在走路了。
这些成人强加给孩子的支撑物就像我们为年老、行动不便的人或腿部有缺陷的人所提供的拐杖一样,当孩子养成这样的“行走”习惯后,一旦我们突然将支撑物拿走,孩子势必会重重摔倒。
当我们将科学的方法注入儿童培养的领域时,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需要郑重声明的是,科学并不会教你怎样将孩子的鼻子挺起来或使孩子的耳朵竖立,更不会让你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教会他如何走路。这些都是科学所达不到的!因为事实上,人类的头、鼻还有耳朵的形状是自然本身已经决定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说话的本能是本身就具有的,无须割断韧带,而腿的曲直也是自然决定的,行走的机能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人们在这些方面施以人为的干涉是不必要的,也是有害的。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儿童,尽可能地将一切回归自然,让其自由发展。儿童自由发展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助于他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从而造就更为健全的机能。因此我们主张应尽最大的可能将成人施加给孩子的束缚消除,让他们在恬静的状态下生活,获得更多安宁;让婴儿的双腿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让他们舒服并舒展地躺着。因为成人往往把婴儿“逗”得上下乱动。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让孩子着急行走,只要时候一到,他自己便会站起来,自然而轻松地行走。
我们知道,有些哺乳动物一生下来就会走动,有的几分钟后就能奔跑了,可人类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需要在妈妈的怀抱中生活很长时间。人类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培养行走、奔跑等能力呢?
原来只有先完成身体上三个方面的发展,儿童才可以站立。
1.小脑的发育
用两条腿站立、行走、奔跑看似简单,其实是极为复杂的。它需要很多复杂的结构互相配合,其中主要取决于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的后方,它就像一个调节器,控制着身体的平衡,调节肌肉的紧张,协调随意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能否行走主要取决于小脑的发展。小脑在儿童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快速发育,这个快速发育的过程持续到14~15个月,然后速度逐渐放慢,到4岁半完成。在这一阶段,不仅小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而且行动器官也发育成熟。一个正常的儿童长到6个月就能够坐起来,到9个月就可以爬动和打滚,10个月左右就能够站立,12~13个月开始迈步行走,到15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平稳地走路了。
2.脊柱神经的发育
在儿童学习行走的这段时间里,脊柱神经也开始形成。行走过程是由腿部各种肌肉运动协调完成的,而脊柱神经的任务就是把大脑的指令传达给腿部的肌肉。如果脊柱神经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传达那些指令,人就不能行走。
3.骨骼的发育
孩子走路前,骨骼需要硬化。而刚出生的婴儿的骨骼柔软又有韧性,脚部根本无法承担起身体的重量。又由于在学会走路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婴儿颅骨上的裂缝已经长满,即使儿童会走路以后,不慎摔倒,也不会伤及大脑。
由于行走需要小脑、脊柱神经以及骨骼这些器官的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它们还没有成熟之前,父母不能教孩子走路。走路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只能给儿童带来伤害。
遵循自由的原则
事实上,只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可以揭示出教育的根本,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让孩子自由?
只要遵循了自由的原则,就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方案;只有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下,人的头、鼻子、耳朵的发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而他走路的姿态也将在先天能力的驱使下达到尽善尽美。只有自由,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智力和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母亲们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孩子哭闹时,我们该怎么办?而实际上,她们会惊奇地发现,不用做任何努力,过一会儿孩子的哭声就会减弱下去直至完全停止。她们甚至还发现,那些1岁大小的孩子,在喂奶的间隙也显得十分安静,脸蛋红润,眼睛睁得大大的,他们是那样的安宁,就像大自然刹那间静止了一般。
孩子为什么会不断地哭闹呢?这些哭声实际上是痛苦和饥饿的信号,然而,世界对这些哀哭的小东西竟感到无能为力,他们被包裹在层层襁褓之中,有时还被交给一个不能胜任看护工作的小孩照看,他们没有自己的房间,也没有自己的床。
是科学拯救了孩子们,并为他们创造了保育室、摇篮以及合身的衣服,工业文明为断奶后的幼儿准备了补充的食物,营养学专家为他们提供了营养食品。一句话,他们有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智慧与欢乐。孩子成为自己生存权利的主人,这一切应归功于卫生法规的推广。
这一切让我们明白,应该允许孩子有精神上的自由,因为自然的创造力比我们更能塑造他的精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放任自流。事实上,反省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发现,虽然我们不能塑造孩子独特的性格,不能对他的智力和情感给予直接的影响,但我们却有许许多多的职责与关爱,很久以来,我们忽视了这些职责,孩子们在精神上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畸形,正是由于我们忽视了自己的职责造成的。因此,家长要明白:自由并非放任,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走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关心、爱护孩子。
令人宽慰的是,如今的许多母亲已经接受了这一观念,了解到那些所谓对孩子好的做法恰恰最伤害孩子。
当成人改变了对孩子的照看方式,结果怎么样呢?实践证明:成人即使没有将孩子的腿束缚起来,孩子的腿也长得很直,甚至会更直,并且这些孩子走得也比以前更灵巧了。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和振奋的事实。不妨想想,从前正是因为大人的自以为是,徒增了多少没有必要的烦恼与忧愁啊!
蒙台梭利教育箴言
大人们都曾经以为孩子的双腿、鼻子、耳朵甚至头形的形成都和自己的呵护密不可分,以至于终日忐忑不安,生怕自己不小心影响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可是,当我们摒除这些陈旧的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之后,便可以轻松地说:“大自然会为我们考虑好一切的,不要太过担心了,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我们只需安心并快乐地充当奇迹的见证者就好了。”
维护儿童的自尊
在长期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儿童的个人尊严感十分强烈。他们的心理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并感到压抑的,而大人却从未意识到。
那天,我想给儿童上一堂如何擤鼻涕的搞笑课。我讲解了运用手帕的多种方法之后,还指导他们如何尽可能悄悄地擤鼻涕。我做示范时,儿童认真、尊敬地注视着我,没有一个人笑出来。在我刚刚示范完毕后,课堂上爆发出了只有在剧场中才能听到的长久的热烈掌声。这确实使我十分吃惊,这样小的手竟能拍出这么响的声音,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也没想到这些儿童会那么热烈地鼓掌。
随后我领悟到,我触及到了他们极其有限的社交生活中的敏感点。儿童擤鼻子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经常被大人责备,所以对擤鼻子十分敏感。大人的叫嚷和辱骂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很难受。为防止儿童丢失手帕,大人强迫他们在学校里还把手帕滑稽地别在围兜上。这是大人在这件事情上对儿童的进一步伤害。但对于他们应该如何擤鼻子这件事情,还没有人真正教过。
我们应该和儿童换位思考,要知道儿童对大人的嘲讽很敏感,很容易感到丢脸。因此,我的教育使他们感受到了公正的对待。这样的教育不仅洗刷了他们过去受到的羞辱,还使他们获得了在社会生活中的全新的地位。不管怎么说,我有长期的经验做验证,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是正确的。
就在那天,我正要离开学校时,孩子们突然大喊起来:“我们谢谢你,谢谢你上的这一课!”我走出大楼时,出现了很壮观的场面,孩子们静悄悄地跟在我的身后,一直跟我走到街上,在人行道上排成一支整齐的队伍。最后我回头对他们说:“回去吧,孩子们,走路要小心,不要撞到墙上。”这时,他们转身飞快地走到大楼门背后,全都消失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孩子的人格尊严。
来“儿童之家”参观的人发现,这里的儿童的行为表现得自尊自重。他们热情地接待来访者,然后,给这些来访者示范他们是怎样进行工作的。有一天,一个人提前通知我们,将有大人物要跟这些儿童单独在一起,以便更多地了解这些孩子们。我对那位教师只说了一句话:“顺其自然!”
然后,我对所有的儿童说:“你们明天将见到一位客人,我希望你们被他看成是世界上最棒的孩子。”
后来,那位教师向我反映这次访问成果。她说:“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些儿童请这位客人坐椅子,非常礼貌地说‘您请坐’,其他儿童则说‘早安’。”
他们在这位客人要离开时把头探出窗口,一齐喊道:“谢谢来访,再见。”我责备这位教师:“我对你说过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一切顺其自然,你为什么要教他们这样呢?”她回答说:“我一开始就没有跟儿童讲什么。儿童们是自觉地这样做的。”她又补充说:“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对自己说,这肯定是天使制造的奇迹。”然后她接着说,儿童比平时工作得更勤奋,把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把来访者都给震惊了。
我对那位教师所说的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相信。我再次向她问起这件事,因为我担心她强迫这些儿童做准备工作或排练。但是我到最后才意识到,他们已经是有了自己尊严的儿童,他们知道去工作,能够真诚友好地接待来访者,他们以为尊敬的客人示范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我只是对他们说:“我希望你们被看成是世界上最棒的孩子。”但肯定不是我的话才使他们这样做的。
只要我对他们说“将有一位客人要来拜访你们”,就相当于说客人到了我们学校的会客室。这些自尊自信的儿童,对接待客人的事情非常乐于干。
原来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又神奇无比。这些儿童过去的那种羞怯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的心灵不存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任何障碍。他们的生命力就像鲜花一样绽放,在阳光的哺育下茁壮生长,自然展现,散发出浓郁的芬芳。更为重要的是,儿童们发现,他们的发展道路畅通无阻,自己无须隐藏什么,无须畏惧什么,无须逃避什么,事情简单得不得了。我们的结论是:他们现在能迅速与环境相适应。
儿童们表现得机灵活泼、镇定自若,随时能迸发出精神的火花,这使与他们接触的大人心情振奋。他们感谢所有给他们带来关爱的人。那些重要的人士在访问“儿童之家”时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机勃勃的印象。我们的儿童们自然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关注点。
一些普通来访者的兴奋心情难以掩饰,令人感到十分有意思。例如,一些衣着华丽、珠光宝气的女士,表现得像去出席一个招待会一样,但是当她们见到这样活泼,天真、谦虚的儿童时,十分欣喜,大加赞美。当年幼的儿童向来访的客人致欢迎词时,她们高兴极了。这些儿童玩着女士们漂亮的衣角,拉住她们美丽的手。
一次,一位沮丧的女士被一个小男孩感动了,小男孩走到她面前,他的小脑袋紧靠着她,然后把女士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双手上,抚慰她的悲伤。后来,这位女士非常激动地说:“这个孩子给了我从来没有过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