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黄继光:“光儿离家前说要多杀美国鬼子”
“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去,要保卫祖国和世界的和平。”
现在,光儿是做到了他自己说过的话了。
他为了多数人过幸福日子,牺牲自己,他有志气。
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因为60多年前的惨烈战役,这个朝鲜地名被中国人永远铭记。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齑粉……美国人始终想不通,他们动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炮火密度,付出了两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为何就是没能攻下这两座山头?黄继光也许是最好的答案!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挺身一扑的决绝身影,震慑敌胆,化作上甘岭高耸的丰碑。美国人算得出兵力、火力,最大的失算是没有算出有多少中国战士可以如此舍生忘死。他们慷慨赴死,向敌人宣示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责任编辑/王文彩
一个想上阵杀敌的通讯员
2015年4月底,一位山东老人千里迢迢,来到了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的家乡。他是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来兑现63年前的一句承诺。
上甘岭战役前夕,黄继光半开玩笑地对李继德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各自的家里看一看。”
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黄继光英勇牺牲,年仅21岁。
黄继光牺牲后不久,李继德也身负重伤,归国后退伍,他家在一个闭塞偏远的小村子里。李继德只知道黄继光是四川中江人,60年间,他给中江县写过信,但一直石沉大海。直到2015年,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李继德才终于能够兑现当年的承诺,到黄继光的家乡看一看。
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的黄继光,11岁时父亲病故,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到地主家去帮工。白天放牛、割草、担水,夜里还要服侍地主,受尽剥削和压迫,一年累到头,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
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土改中,他家分到了土地和粮食,开始过上好日子。可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燃烧到了中国边境的鸭绿江畔。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援朝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矮小而未被选中。
黄继光得知自己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后,跑到负责招兵的军官和医生面前争辩。他不服气地说,尽管自己个子不高,可是不比别人差,在战场上一定能和别人一样行军、杀敌。他坚决的态度得到了负责招兵军官的称赞。最终,黄继光被破格录取了。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被分配到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任通讯员。进入战场腹地,看到到处是弹坑,一片焦土,黄继光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副指导员开导他:“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把手表背面打开,指着零件继续说:“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钉,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像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后,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片面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用身体堵住枪眼
1952年7月,黄继光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同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以美军、韩军为主的“联合国军”300余门大炮、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疯狂地向朝鲜五圣山南的两个小山头倾泻着弹药。在这片3.7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产生了人类战争史上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上甘岭战役第一天,志愿军第15军苦心构建了4个多月的地表工事到中午时已荡然无存。曾经植被丰茂的山头寸草未剩,山体岩石都被扒了一层皮,碎石和弹片掺杂在一起,堆积了一尺多厚。
仅第一天,在火力规模空前的炮击和敌人的10余次冲锋中,负责上甘岭两处高地防御的第15军第45师就牺牲了500余人。但他们依然用血肉之躯扛住敌人的炮火,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战至18日,“联合国军”第一次占领了597.9和537.7两处高地,志愿军被迫退守坑道。
当晚,第45师拿出了最后的6个连,除留一个连做战斗机动外,其他5个连向上甘岭地区秘密集结,能突破封锁的进入坑道,不能进入坑道的就在距离战线最近的地方隐蔽。
10月19日晚,第135团2营参谋长张广生,带着黄继光到了6连。
上甘岭易守难攻。李继德回忆,反击开始时,他和黄继光都在营部,距离直接交火的阵地不超过300米。
537.7高地地形构造相对简单。参与反击的第134团6连、师属侦察连和工兵连一个排攻势凶猛。驻守在这里的韩军两个营很快崩溃。
另一侧的597.9高地,第134团8连和第135团6连从两个方向发起攻击,他们遭遇的是远比韩军凶悍的美军。
第135团6连从山梁末端发起攻击,一冒头就进入了敌人的弹雨覆盖范围。第一个6号阵地,6连死战两个小时,艰难拿下,连队损失大半。
200多米外,营部一直注视着6连一举一动。待攻克5号阵地后,6连已经无力再向前推进。张广生带着通讯员黄继光和一个排上来了。
6连继续挺进,再下4号阵地,新上来的一个排又损失殆尽。
最后的0号阵地,6连碰上了最难啃的硬茬子。三个地堡忽然喷出火舌,密集的弹雨把6连死死摁在了地上,抬不起头。9名战士编为三个爆破小组,对三个地堡实施强行爆破。
第一组冲上去,倒下了,第二组跟上,第三组……9名战士全部牺牲。
连长万福来急眼了,这时在他们身后隐蔽的黄继光爬了过来:“参谋长,让我上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张广生。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张广生最后决定,任命黄继光为6连6班班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肖登良去执行最后的爆破任务。
他们三人利用敌人死尸作掩护,很快通过了敌人集中封锁的山梁,来到一条交通沟里。当他们消灭了敌人三个火力点后,突然有十来个敌人在机枪的掩护下向他们扑来。
战斗中,吴三羊壮烈牺牲,肖登良也中弹负伤。黄继光强压怒火,翻身冲进密集的枪弹交织的火网,几条火舌立即向他射来,密集的弹雨使他难以前进。他出其不意,猛然向敌人甩出两枚手榴弹,利用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作掩护,继续前进。在距敌人地堡几米的地方,他拉响了最后一枚手雷。爆炸声中,地堡的机枪声戛然而止,但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停顿——黄继光的那颗手雷没有扔进地堡,只炸塌了一角。美军换了一个射击孔继续扫射,子弹呈扇面向外泼洒着。
为了保证在天亮前拿下0号阵地,黄继光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
志愿军趁势发起冲锋,一举攻下高地。黄继光以自己的牺牲,保证了部队战斗任务的完成。
当时负责把黄继光遗体背下战场的罗西成后来回忆说:
我跑到黄继光身边,黄继光全身都是泥巴。我把机枪一掀,用脚把泥巴蹬开,用绳子把他背起。黄继光死得惨,胸部、肚皮、肠子基本上都没有了,只是两侧还有点皮皮连起。我把他背到了张古(音)团部的后勤处,伤员和牺牲了的战士都集中在这里,当时有400多个伤员。团长就在他的遗体上标注了记号,注明是黄继光。本来黄继光的个子就不高,加之肚皮又打烂了,还流了血,也就只有50斤左右,背起来不重。后来女卫生员帮我洗背时,她们说,你背上怎么有这么多血哟,洗了好久都没有洗干净。
1953年3月30日,黄继光所在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62年10月,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光儿离家前说要多杀美国鬼子”
黄继光牺牲后,母亲邓芳芝写了一封信给中国人民志愿军:
英勇的志愿军同志们——我亲爱的儿女们:
我是黄继光的妈妈。继光是我心爱的三儿。去年(1952年)12月26日,我去赶集,知道光儿在朝鲜前线牺牲了,当时我身上象(像)割了一块肉,天下母亲谁不疼她的儿女!
就在这天以后,村里、乡里的人不断来看我,查区长、张副县长、遂宁专区兰专员都从很远的地方翻山越岭来慰问我。他们都说:继光在上甘岭战斗中,用自己身体堵住敌人的机关枪眼,让战友们冲上去,消灭了1200多个美国鬼子,为祖国立了大功。大家都说我养育了这样一个英雄,是很光荣的,叫我不要过分伤心。
大家对我的关心,教育了我,使我记起了光儿离家时说的话:“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去,要保卫我们翻身的胜利果实,保卫祖国和世界的和平。我一定时时记着妈妈的话,多杀美国鬼子!”现在,光儿是做到了他自己说过的话了。他为了多数人过幸福日子,牺牲自己,他有志气。
现在我走到哪里,人们都称呼我“英雄的妈妈”“光荣的妈妈”“亲爱的妈妈”。北京、哈尔滨和辽东的海城……很多很多地方的青年学生们,都写慰问信给我,要我接受他们做我的儿女。四川省人民政府李井泉主席也亲笔写信慰问我,还派来了慰问团。还有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副团长尹超凡,也亲自跑来慰问我,他带来了你们的心意,他说你们都要认我做妈妈,要踏着光儿的血迹勇敢前进。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
亲爱的儿女们,我象(像)爱光儿一样地爱着你们。我希望你们也象(像)光儿一样,在彭司令员的教导下,英勇作战,更多地消灭美国鬼子,为光儿报仇,让全世界的人都过和平、幸福的好日子。
亲爱的儿女们,请不要记挂我的生活,人民政府和乡亲们对我照顾得很好。
我虽然已经61岁了,但我觉得我并不算老,还有很多力量要献给祖国。我现在是村上的妇女代表,我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各种号召,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我还要把我的小儿继恕教育好,教他学哥哥的样子,争取当英雄和模范。
望你们常常来信,免得我挂念!
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邓芳芝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
1953年4月,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特地请她到中南海做客,表达对英雄母亲的敬意。
毛泽东握着邓芳芝的手,亲切地说:“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得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邓芳芝很激动,回答道:“毛主席教育得好,培养得好。”
1954年,邓芳芝又把自己身边唯一的儿子——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送上了战场。后来还有她的孙子、孙女,送走他们之前,邓芳芝都会告诉他们:“要时刻记住你们是英雄的亲属,不能给家里抹黑。”
上甘岭战役后,美国人曾用电脑推演,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花了大力气,投了那么多炮弹,死伤了那么多士兵,却拿不下两个小山头?
黄继光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美国人算得出兵力、火力,最大的失算是没有算出有多少中国战士可以如此舍生忘死。他们慷慨赴死,就是向敌人宣示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他们超越了人类求生的本能和对死亡的最大恐惧。英雄无所畏惧,英雄所以无敌。
(参考资料:《黄继光堵枪眼:子弹洞穿胸腹背部留下碗口大的窟窿》《北京日报》2015年7月14日;《抗战老兵:曾把黄继光遗体背下战场肚皮都没了》人民网2015年7月31日;《黄继光:母亲心中永远的骄傲》《中国档案报》2017年1月9日;作者:宋宇晟、桂婷、殷月兰)
链接 上甘岭上的英雄们
走进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营区,就能看到一道几十米长的英雄墙,上面满满写着英雄们的名字:黄继光、孙占元、易才学……他们大多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英雄人物,那是军史上光辉的一页。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韩军队的大口径炮弹以每秒钟6发的密度突然落在上甘岭的志愿军阵地上,凶猛的炮击炸断了上甘岭通往后方的所有电话线,24岁的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拎起线拐冲了出去。
新拉的电话线连续4次被炸断,他迅速接上又前进,快到537.7高地北山上的1连时,炮弹的弹片打断了他的右腿。担架员看见牛保才拖着断腿消失在漫天的炮火中。
电话通了!只通了3分钟!指挥所抓住这宝贵的3分钟,一口气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
下午1时,另一名电话兵在弹坑里发现了牺牲的牛保才,他右手捏着剥去胶皮的铜线,另一个线头咬在嘴里。他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躯体,用生命接通了3分钟的电话。志愿军总部为牛保才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上,伤员南树德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冲上阵地的韩军架起机枪向他们扫射,猛烈的射击声震醒了一个5处负伤昏迷的战士,他浑身是血地站起来,一声大吼扑向机枪,另外10多个敌人却从另一侧扑过来。那位战士从地上抓起3颗手榴弹,拉开了弦……
这名战士叫孙子明,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他是上甘岭战役中以身殉国,与敌同归于尽的第一人。
10月19日,黄继光牺牲当晚,志愿军战士们向上甘岭发起反攻。
当晚守在597.9高地上的是绰号“水牛”的美军第7师17团,美军唯一曾打到鸭绿江边的部队。和轻装上阵的中国军人相比,他们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战斗打响后,8连从主坑道里杀了出来,一口气攻下1号阵地,在向9号阵地冲击的路上,被阵地东侧的美军地堡拦住去路。美军把主峰阵地巨型岩石下掏空,修筑起一座大地堡,凶猛的机枪火力压住了进攻部队。已经连续炸毁两个地堡的苗族战士龙世昌拿起爆破筒冲向地堡,半路上被美军的炮弹炸断了左腿。
龙世昌顽强地爬上去,将爆破筒塞进射击孔,里面的美军把爆破筒推出来,他一把抓住又塞进去,敌人又拼命推出来,断了一条腿的龙世昌眼看不支,毅然用胸膛紧紧抵住爆破筒……
在上甘岭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有38位。而在这38位有名字的英雄背后,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
第15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记载:
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12月3日,韩军第9师对537.7高地北山发动大规模进攻。阵地上炮火扬起的烟尘有十几米高,坑道口8米多厚的石层被炸塌,把守在坑道里的部队全都埋了进去。炮火延伸后,2号阵地上只剩下一个战士,他是因为没来得及进坑道就被炸伤,自己藏进石缝里幸存了下来。这时候发现敌人上来了,他端起爆破筒扑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因为这个阵地上的官兵全部牺牲,这位舍身赴死的战士姓名始终未能查清。
正如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上的铭文: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
(责任编辑:王文彩;参考资料:《英雄之战:震撼人心的上甘岭》人民网2019年5月23日;作者:杜汶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