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南京·纸上金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封面上的紫金山天文台

得见一张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推广新刊物《少年周报》创刊号的广告纸,感觉颇有眼缘,几经查考获知,封面图画与南京有关。

说起来,《少年周报》创刊于1937年4月1日,据广告获知,《少年周报》以“灌输少年时代知识,培养少年良好德性,陶冶少年活泼情感,训练少年实用技能”为办刊宗旨,力图“用简练的文句附精美的插图,介绍现代少年应该获得的知识”。广告上附有创刊号的封面样,主图是一处小山巅天文台的风景,到底是哪一家,广告与封面样上皆无注明。乍一看,我以为是位于老上海松江的佘山天文台(建于1900年),但无明确史料支撑,不敢妄断。最后查找到封面原件图片,经过仔细甄别发现,创刊号封面左侧标有“小赤道仪室之背面”细小字样,顿时“解谜”。

小赤道仪室是紫金山天文台最早的著名建筑之一,奠基于1933年9月23日秋分那一天,其圆顶是由老上海礼和洋行在德国制造后运到南京再安装的。这一时段,天文台整体工程正如火如荼向前推进。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紫金山上,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天文台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此话还要从20世纪初叶说起。

1913年10月,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主办方竟邀请由法国教会操办的上海观象台代表中国出席。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文化知识界尤其不满。当时的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发誓要建造一座能与欧美国家媲美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天文台。当时的有识之士提出,天文台必须按照中式风格设计,于是该工程交给了杨廷宝主理的基泰公司筹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为颁布授时的需要,教育行政委员会内附设时政委员会。此后中央研究院设立,时政委员会改称观象台筹备委员会。1928年2月,观象台筹委会被划分为天文、气象两个研究所,高鲁担任天文研究所所长。同年4月,高鲁请南京市工务局设计天文台建筑图,并亲自到紫金山勘察。

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9月1日举行了落成揭幕典礼。天文台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第三峰,牌楼为三间四柱式,覆蓝色琉璃瓦,横跨于石阶上。各个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各层平台突出中国建筑风格,建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显得朴实厚重,与紫金山浑然一体。

《少年周报》创刊号封面上采用了紫金山天文台风貌图,正说明天文台在当时的广泛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强大吸引力。

中华书局推出的这本刊物,每星期四出版一册,一册一期,每期32面,广告上特别注明“每期均有影写版图”,这档次在当时不算低。《少年周报》每册3分(大洋),全年52册仅需1.5元钱,且开展函购业务,寄往中国国内以及日本是免费的,可谓超值的文化享受。

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天文台站都是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扩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