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微醺”经济学
前文曾提及,喝酒也和经济学有关。但若说经济学能让我们喝酒千杯不醉,这可就太荒唐了。学经济学,无法增加你我的酒量,更没有什么神奇之术可让你千杯不醉。但是,换个角度来说,经济学是否有可能让我们不贪杯,适量饮酒呢?若能防止我们酒醉失态、伤身,那绝对是很大的帮助。
不论是以穿鞋子或是喝酒做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进行某一项消费活动时,我们的舒适感或是愉悦感在一点一滴地变化,而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其实就是边际效用。若我们再把这每一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加总,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在整个过程中的某一个时点,我们所累积得到的“总满意程度”,或称“总效用”。
一口一问:你快乐吗?
不论穿新鞋一步步走路还是为了应酬一口口喝酒时,我们每走的一步路或是每喝的一口酒,都会有两种感觉:其一,这新跨出的一步(多喝的一口酒),给我们多一分的愉悦感有多少;其二,在跨出这一步(多喝一口酒)后,迄今给我们加总的愉悦感又有多少。
我们通常比较重视上述加总的、累积后的总愉悦感,而对每一单位新的消费行为,如每走一步路或是每喝一口酒,给我们额外增加的舒服感(或是不舒服感)是不太注意的。事实上,若我们能稍做调整,让自己在每个动作后,多重视感受身体传达出的额外的舒服感或不适感的变化,我们就会有比较不同的行为模式。
每个人或多或少曾有东西好吃而贪嘴吃得过多、过胀的不适经验。现在回想一下,何以至此?我们在吃东西时,特别是吃自己爱吃的东西时,忙着一口接着一口地吃,直到肚子再也塞不下时才会停下来,即使肠胃已发出强烈的抗议信号,但为时已晚,我们已经吃过量了。我们之所以会一口接着一口,是因为觉得若再多吃一口,能增加自己的总体满意度,所以压根儿没想停下来。
现在,且试试新的行为模式。每当吃东西时,就如同美食家在品味般,多注意每一口的口感,当你发现味觉的美感随着每多吃一口而下降时,你就要告诉自己开始减量,在美味的口感尚未完全失去前,就让自己适可而止。若能如此,我们的总效用就有可能达到最大,让自己吃得舒服、吃得满意、吃得健康(3),同时更可以避免吃过量,让肚子胀到不舒服。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曲线
上述道理,经济学提过吗?的确提过,而且在每本经济学基础教科书里都找得到。图7.1中,纵轴的衡量单位是效用,横轴的衡量单位是数量,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饮酒量、走路距离或是食量等。图中“S”形曲线就是总效用(total utility,TU)的变化,而在总效用曲线下方,先上升再下降的曲线,就是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曲线。我们可以发现,边际效用曲线在总效用“S”形曲线的转折点处达到最大,而在总效用达到最大时,图7.1对应Q2点的边际效用为0,在此之后,边际效用转为负值,总效用也随之下降。
图7.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此图至少告诉我们三件事:其一,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领先指标的,早早地在前面不断提示我们,我们当下做的每个动作持续做下去时,最新的自我感觉与之前的感觉相较,会更好还是更不好。其二,边际效用的最高点,也就是每吃一口东西,吃到感觉最好的当下,正是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的时候,这个当下正好对应总效用曲线的转折点。在这个点之后,若继续吃喝,每一口的口感都会打折扣。其三,若我们忽视身体给我们的诚实信号,仍然继续吃喝下去,迟早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边际效用来说,此时每口下肚的边际效用已是负值了,因此总效用也跟着呈现下降的走势。这时,我们的肚子早已胀得不得了,或早已饮酒过量。
以经济学原则寻找最佳饮食模式
饮酒何时应适可而止?这个大哉问,现在我们可以来做一说明。
就吃东西来说,我们的胃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及反应,之后随着血糖升高,大脑才会有饱足感。大脑尚未及时反应前,我们可能又不知不觉多吃了不少东西。因此,一旦我们开始有饱足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肚子胀的不舒服感,这是因为我们的行为与知觉,特别是在吃东西时,会有反应上的时间差。因此,就吃东西来说,比较精准的进食量判别方法是以味觉判断。当味觉告诉我们,边际效用已达到最大或开始下降时,差不多就是我们收起筷子的最佳时间点。此时,美妙的滋味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不会为我们带来吃得过多后不舒服的沉重负担。
喝酒的问题更是严重,这是因为酒精的分解与分解速度都与肝功能相关,肝脏需要一段时间处理不断灌入的啤酒或是白酒,在我们的肝还来不及分解这么多的酒精时,我们可能就已经醉倒了。
至此,我们的最佳喝酒模式已有一个完整的理论基础,那就是让自己喝酒的边际效用达到最高的当下(Q1)就停下来,这时就让那吞下肚的酒精花点时间在体内分解、消化,让我们在“微醺”的状态下结束饮宴,如此人生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