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丛书:三十六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dì)一(yí)计(jì) 瞒(mán)天(tiān)过(ɡuò)海(hǎi)

备(bèi)周(zhōu)则(zé)意(yì)怠(dài),常(chánɡ)见(jiàn)则(zé)不(bù)疑(yí)。阴(yīn)在(zài)阳(yánɡ)之(zhī)内(nèi),不(bú)在(zài)阳(yánɡ)之(zhī)对(duì)。太(tài)阳(yánɡ),太(tài)阴(yīn)。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斗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是指在兵法上,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对习以为常的事,往往会失去警惕。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事物公开暴露到极端,就达到了最隐秘的状态。

“瞒天过海”的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的雕虫小技等同,这些不是谋略之士所要做的事情。虽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和手段是绝不相同的。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事务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即所谓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做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