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要扬善惩恶
【原文】
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不杀生:救护生命。
(二)不偷盗:给施资财。
(三)不邪淫: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说诚实言。
(五)不两舌:和合彼此。
(六)不恶口:善言安慰。
(七)不绮语①:作利益语。
(八)不悭贪:常怀舍心。
(九)不恚②:恒生慈悯。
(十)不邪见:正信因果。
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③、人道、欲界④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惟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
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弘一法师:《佛教学习初步》
【注释】
①绮语:猥亵冗谈。佛教中的十恶业之一。
②恚:又称,佛教认为,与贪、痴为三毒,为三种极其严重的烦恼。
③阿修罗:佛教中,阿修罗为六道之一,或八部众之一,被视为鬼神中的一种,居住于须弥山下的大海底中,倘若六道省为五道,则阿修罗被消解,分属于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中。
④欲界:即为欲望所支配的世界。这里欲望主要为食欲,淫欲、睡眠欲。
【感悟】
佛教认为的十种善业,用今天世俗的语言来解读,也极有意义,也很符合现在社会的道德规范。比如不杀生:救护生命,现今社会大力提倡要保护自然动物,平衡自然界的生物链,反对滥捕滥杀;不偷盗:给施资财,就是要做守法公民,要乐于助人;不邪淫:遵修梵行,就是要遵守道德规范并自觉践行;不妄言:说诚实言,就是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谎话,要讲真话、实话;不两舌;和合彼此,就是不要随意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做不道德的事;不恶口:善言安慰,就是说话不要恶言伤人,要多说鼓励激励的话,谨言慎言;不绮语:作利益语,就是不要说那些阿谀奉承、肉麻的话,多说些有意义的话、有原则的话;不悭贪:常怀舍心,就是不要吝惜,不要贪得无厌,要常怀施舍之心;不恚:恒生慈悯,就是不要生有恶毒之心,而要有怜悯心、同情心、同理心;不邪见:正信因果,就是告诫人不要心存邪念,人有欲望,是极为正常的,但对“欲望”无所禁忌地追求,不设限制,尤其是对“贪欲”不上锁,实际上是放纵自己,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实证明,生命中许多看起来是小事的事,其中都蕴含着令人不可忽视的大道理,但很少有人能够从中真正体味。弘一法师认同古人所说的“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并以此提醒人们扬善惩恶。
人生是个不断校正的过程,当人生之船偏离了正确航线的时候,就应赶快校正,使其回到正确的航线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