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当你不敢说不的时候,在害怕什么
1 不拒绝,往往并非善良,而是因为缺乏自信
某档电视节目的主旨是调解朋友之间的矛盾,某期有个衣着朴素的年轻女孩上台,她诉说了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不被好朋友尊重的苦恼。那位好朋友也上台了,可以看出好朋友穿着靓丽时尚,长相也颇为漂亮,但是对朴素女孩的心声无动于衷,甚至还说:“我平时批评你、教训你都是为了你好。”
朴素女孩最后承认,说:“我觉得我不漂亮、没品位,所以她的指点都是对的,只是语言刻薄了一些。”最后主持人问道:“你以后还和她做朋友吗?”那个女孩子表示要继续做朋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害怕拒绝是一种心理障碍。不敢对别人说不,往往并不是善良,而是因为缺乏自信。不自信的人可能会迷信权威,总是觉得领导说话必然是正确的,同事经验丰富说话也肯定没错,他们既然没错,就要听他们的话。所以,不够自信导致我们以为别人说的话都是对的,包括对我们的指责。
不够自信导致我们无法说出反驳的话,对自己的想法抱有很大怀疑。不自信的人需要别人的肯定,被别人否定,就意味着自我的否定。害怕这种情况发生,于是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即便是过分的言语也会忍受下来。
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荣誉之一,大多数作家都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荣。可是有人却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保罗·萨特。他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10月22日,瑞典文学院正式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萨特创作的《词语》。
可是保罗·萨特立刻发表声明拒绝领奖,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已经“随风而去”,只有“未来在吸引他”。对于保罗·萨特来说,拒绝领奖不仅仅是淡泊名利,更重要的是他的自信,他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来认可自己,所以才能做到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有自信才能做到拒绝,自信的人会对自己的判断很坚定,能够大声地告诉对方:“你说错了,我才不按照你说的做。”自信的人才不会管外界的看法,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俞敏洪曾经这样说过自卑、不自信的人:“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心中有自信就会主动地表达自己,不会只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
有的人不想令前来求助的人失望,就满口答应对方的请求,担心拒绝会让彼此的关系出现裂痕。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消极情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去应对,该拒绝的时候就不能手软。每次都考虑别人的心情,又有谁来考虑你的心情?
不自信的人,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连自我的形象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上。所以会高度关注他人的行为,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顺应了别人和满足了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好的态度和好的评价,就会感觉被重视。其实越是这样的做法,对自己越不利,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陷入无法拒绝别人的循环中。
2 说“不”未必能伤害到别人,你只是担心自己被拒绝
有些人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请求,担心会伤害到对方,只好每次都给别人帮助。这种对别人好的品质虽然难得,但是不懂得拒绝别人、总是过度关注别人的行为,从深层次来说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每次都答应帮助别人,时间长了对方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一旦拒绝,你就是不通人情的恶人。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更容易让我们变成“麻烦处理者”,让自己越来越忙,生活变得一团糟。
三毛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
其实,我们可以想想,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一定是别人求助的唯一对象。我们拒绝了别人的要求,他们就会去求助其他的人,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拒绝而变得孤立无援。想通了这一点,就会觉得释然。
有一个叫作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开了一间叫作“芬克斯”的酒吧。由于酒吧非常有特色,尽管只有30平方米,却声名远播,无数人愿意来“芬克斯”酒吧喝上一杯。
这一天,罗斯恰尔斯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用很委婉的语气跟他商量:“我想带着十个随从来到你的酒吧,为了不招人瞩目,你能谢绝其他顾客吗?”罗斯恰尔斯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欢迎你们来,但要谢绝其他顾客,不可能。”
打电话的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他在中东访问的行程即将结束,就想慕名来“芬克斯”酒吧看看,结果遭遇了拒绝。他哭笑不得地实话实说:“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我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要求。”
罗斯恰尔斯换了一副郑重的语气道:“先生,您光临本店我倍感荣幸,但是因为您就把其他客人拒之门外,我还是做不到。”
第二天基辛格想通了,想想就低调点去吧,就又给罗斯恰尔斯打了电话,说这一次只带一个人去,不用拒绝其他客人。万万没想到又被罗斯恰尔斯拒绝了,他告诉基辛格当天是星期六,酒吧休息不迎客。此小酒吧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前十五名。
罗斯恰尔斯展现了勇于拒绝的品质,他也并没有伤害到基辛格,基辛格反而对他非常尊重。其实,拒绝有时候恰恰是一种美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会拒绝的人是最怕被人拒绝的。有一种人被称为“拒绝敏感者”,指的就是这种害怕被拒绝的人。这种人对他人的拒绝会产生过度的反应,他们总在焦虑,在一些明明不好不坏、模棱两可的情境中,更容易感觉自己被拒绝。
他们非常敏感,经常会通过别人无意识的表情和举动,联想到对方是在拒绝自己,还常常从陌生人的冷漠中,推断对方在拒绝自己。当真的被拒绝时,内心会感到难受,可能会表现出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责怪对方,恐吓要伤害对方,导致进一步激化矛盾,伤人伤己。
不会拒绝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更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这样的人人际关系看起来挺好,但他们心里有苦自知,对别人的请求全都答应,就为了换来自己不被拒绝,可是这并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人拒绝。
只有有自尊的人才会受人尊敬,才能够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别人更愿意帮助。
3 为回避被否定,“有求必应”地去讨好
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讨好型人格”,说的是处处对别人有求必应,凡事都能答应的一种人格特征。讨好者在讨好别人的时候,潜意识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爱,以便自己更好地生存。所以用一种牺牲来换取保护自己的模式,认为只要自己对别人好,对别人的要求全部答应,下次自己有求于人时才不会被拒绝。
这种讨好型人格是以压抑自我为代价的,怕被人家否定,只能去讨好,对任何人都有求必应,对别人说的话完全赞同,想通过此举来赢得别人的好评,摆脱社交中的焦虑。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被拒绝、被否定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拼命讨好别人,拉来很多人情,就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得到别人的帮助。用自己的付出去换别人的付出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当一个人不懂拒绝、有求必应的时候,别人只会感觉你的付出很廉价,你的人情,对方未必感激。
这叫作“低价值付出”,因为你给人的感觉是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你帮忙却做不好,别人甚至要怪你。
“讨好者”的内心是空虚的,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关注都投放在别人身上,他们只能通过不停“乞求”别人的关注与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类人从来没有关注过自身,怕被否定而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只好一味地赞同。无论自己能否做到,只要对方提出要求,就尽力去办。这样就导致麻烦事越来越多,内心却越来越空虚,整个人越来越没自信。
或许是受家庭环境影响,讨好型人格的人害怕和别人平等的交流。因为他们怕一旦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会遭到别人的否定,所以只好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取认可。这类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放弃自己的主动权,完全服从别人。他们会小心翼翼地观察对方,生怕对方否定自己。
比如,一群人聚会他从来不说去哪吃,点菜从来都是别人点,就怕说出来被人否决,怕点的菜被别人说不好吃,所以干脆就不说。别人来求着办点什么事,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绝,所以只能答应,生怕别人否定自己。
改变这种讨好型人格,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评估。坚信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别人也并非处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不要为成全别人,而委屈自己。
4 害怕冲突,硬着头皮扛起所有请求
日剧《请和废柴的我谈恋爱》中的女主为人和气,同事总是把各种事都推给她做。她来者不拒,每天都特别辛苦。男主角毫不留情地说:“其实你很懒惰,你是懒得去解决这种冲突,你自己扛了,反而省事。因为对你来说,直面冲突比帮忙更麻烦。”
是这样的,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害怕冲突,担心直言拒绝会令对方不快,日后给自己“穿小鞋”,只好硬着头皮扛起所有请求。
关注日常新闻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悲剧的发生值得深思。比如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有家暴行为的男人,婚姻生活很痛苦,却一直不提离婚。有时会令人诧异,为什么她没有勇气离开让自己痛苦的人、痛苦的事?其实就是害怕冲突,提出离婚或许又要挨打,只好默默地忍受这一切,用其他的事情来逃避。
一位女士自白道:“那天我忘记了叫老公起床,导致他上班得迟到了。他起床后对我破口大骂,几乎把我全家都问候了一遍,还推了我一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在他破口大骂的时候帮他整理电脑,之后还给他下楼送伞。晚上他下班后,就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和我说话,我也一如往常。”
女士又说道:“可是谁知道我内心有多痛苦,表面上越平静其实越伤心。可是我又能怎么办,我改变不了这样的生活,只能在他发脾气的时候一句话不说,不去激怒他。”
逃避不能解决麻烦,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有些人会避免潜在的冲突,这本来是好事,但这不是你处处避让、忍气吞声的借口,必须要克服害怕冲突的心态,才能够直面冲突、解决冲突。
当一个人害怕冲突的时候,他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我不要说惹对方生气的话,他生气可就不好了。抱着这样的心理就只能一步步后退,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可是我们的想法始终没有表达出来,甚至当对方侵犯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也没能制止对方。比如借别人一些钱,他一直没还,我们也不好意思开口要,觉得钱不算太多,总是跟人要账伤感情,害怕这种冲突就选择回避,吃亏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只要是人际交往,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冲突。比如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甚至口味不同,这些是小冲突;大冲突则有价值观不同,利益对立等等。我们要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如果不说出来,怎么知道一定会与对方发生冲突呢,也许结果没有那么糟。
王林大学刚毕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大公司的工作,他很珍惜。可是王林很快就发现,大公司里人员众多,各部门相互竞争就不说了,人与人之间也有拉帮结派的情况。平时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有老员工发表对另一帮同事的诋毁,说完还问王林:“你说是不是?他们几个太差了,又笨又呆。”
王林心想这几个同事挺聪明努力的呀,哪里看出又笨又呆了。可是他不敢忤逆老员工,只好笑着点头,含糊地应付了几句。结果没几天,被骂的几位同事来找王林了,说王林在背后跟风说他们坏话,要王林道歉。王林又怕得罪同事,只好道了歉,结果王林懦弱的名声就传遍了公司。
不要害怕冲突,因为冲突也是一种沟通。过多的逃避会让很多事情越积越深,到最后难以解决。
摆脱害怕冲突的心态,即便是拒绝对方也没关系,不要因为难开口就使自己逆来顺受。
5 为弥补被拒创伤,不敢说“不”
每个人都曾被拒绝过,这种滋味很不好受,甚至是苦涩难忘的。因此在面对别人的请求时,想到对方也可能不好受,便不敢说出“不”字。这种无条件帮助别人的做法,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天涯上有一个诉苦贴,说朋友总找自己借车,每天下班开车回家都带着巨大的压力,担心在门口看到这个噩梦般的朋友。这位网友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一穷二白,也曾遭遇过处处碰壁的情况,也因为特殊需求跟别人借过车,但是没有人借给他。现在他有了车,朋友来借车,他不想让朋友遭遇自己的经历,就借给了他。可是没想到这位朋友好像不知收手,每周都来借几次,就赶着晚上堵门,还说:“你晚上下班了,这车不用了吧?那我还有点急用,车钥匙呢?”
这位网友也不知道怎么回绝,对方的理由太“充分”了,不知道如何反驳。自己晚上确实不用车了,可是借的次数太多了,就逐渐演变成了心病。
怕说“不”的人,大都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遭遇过太多的“不”。被人告知“不允许”、“不可以”,被人无情地拒绝过,逐渐发展成没有办法拒绝别人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不”高度敏感,就很难对别人说“不”,只好尽力满足。这种源于被拒绝的心理创伤,让人变成“老好人”。
赵璐璐在一家公司做文员,每天过得算是平静。赵璐璐过得小心翼翼,她想把办公室氛围搞得和谐温馨。这一天临近下班的时间,旁边的同事凑过来,说道:“晚上我们几个一起去新开的自助烤肉店,你也一起去呗?”
赵璐璐晚上是要加班的,她手里还有一份早上就要交的企划书,,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同事的邀请。所以想了想,最后有些勉强地说:“好吧。”赵璐璐跟随几个同事来吃自助餐,吃完之后,大家看天色还算早,就又提出去KTV,赵璐璐想要拒绝,可是看到大家这么开心的样子,又把话咽了下去。
等到夜深时,同事们还不想回家,又一起去吃夜宵,等到赵璐璐回到家已经快十一点了,而且筋疲力尽,特别着急地做好了企划书,顶着熊猫眼拿给老板,老板却大发脾气。因为太着急,赵璐璐的企划书做得很差。她很后悔,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拒绝别人比被拒绝还难受,这是跟自己过不去。赵璐璐觉得拒绝会让大家扫兴,所以只好勉强答应。她也觉得拒绝的话难说出口,便默默承受。其实她有充分的理由拒绝,比如她可以这样说:“我很想跟大伙儿一起去聚聚,也好久没有轻松一下了,但是我这个案子明天经理一定要看,所以只好放弃跟你们去啦!不过还是谢谢你的邀请,希望下回我的运气好些,能跟你们一块出去疯一疯。”这样的话语,人家完全能理解和接受。
有些人走进一家服装店,面对热情介绍的售货员,总是无法说出拒绝的话。觉得人家这么热情,被拒绝多难受,虽然这件衣服不是很喜欢,也只好买下了。其实如果内心有被拒创伤的话,也不妨碍我们拒绝别人,被拒绝的人固然难受,可是如果不拒绝的话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困扰。
一位哲人说得好:“拒绝,就是放弃、抵制、批判错误的东西,与此同时,也就是主张、坚持和弘扬正确的东西。”
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拒绝,否则最后把人家的请求搞砸,伤害对方也伤害自己,即便是完成了请求,也搞得身心疲惫,得不偿失。
6 你那么好说话,无非是因为没立场
没立场的人不会拒绝,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就像一棵小草随风摆动。或者立场不坚定,别人稍微一强势,自己就动摇了,在外界看来就是你没立场。
对自己没有把握,总是怀疑自己的立场,于是只能相信别人。不敢拒绝别人的建议,心里总觉得这个人说得好像很对、那个人说得也不错,却从未正视过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内心立场的缺失,导致自己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不停地在别人的说法中来回徘徊,随意接受别人的请求、建议,最终活在了别人的影子下,但他们从不在乎你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乔布斯曾经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有许多人,相信别人很容易,却在“相信自己”这个问题上优柔寡断,这是一种多么软弱而愚蠢的行为。
有自己的立场并不是说自己说的、想的就做,别人说的就不照做。有立场是对任何事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和别人的想法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有些人认为单纯地做自己想做的,就是有立场。但其实真正的有立场是敢于逆流而上,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魄力。拒绝别人的指手画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见。
没有坚定的立场,就做不到拒绝,也不敢拒绝别人。拥有立场是一个人保持自己原则的关键,在外界压力很大的时候,更加需要立场来支撑自己,否则就很容易变成对别人听之信之的墙头草。
7 心理成熟度不够,害怕被孤立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依赖心理,只是每个人的依赖对象、性质、程度有所不同。如果你对某人依赖程度较高,必然伴随着害怕失去对方的心理焦虑。因此就无法对其说“不”,因为害怕失去,更不会主动拒绝对方。
这种情况很常见,在家里对家长言听计从,是对家长的过度依赖。职场里同事说什么就是什么,是对同事的过度依赖……不能拒绝的背后藏着被人“抛弃”的顾虑,藏着被人孤立的担忧。为了避免这一切的发生,企图用处处答应别人、满足别人来获得安全感。
人在社会中确实需要维持各种关系,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对每一种关系都要卑躬屈膝地尽力维持。若一个人因为我们不顺着他,就忘记我们所有的好,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我们去珍惜的。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的。我们能帮忙就尽力去做,不能帮忙就第一时间通知对方,这种做法的成本最小,也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
林家枫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工作很忙,常常要在家里策划文案。某个周六,他一大早就起来在电脑前画图,有一个很着急的文案要在傍晚前发给客户。突然间,林家枫接到了一个好朋友的电话,对方邀请他去喝一杯咖啡。林家枫本来想拒绝,后来想想跟朋友已经大半年没见了,就选择了去跟朋友喝咖啡。
在咖啡馆里,朋友兴致勃勃,跟林家枫聊了很多工作上的趣事,还有天南地北扯了一堆,中午又一起吃了个饭。眼看着交稿时间就剩下几个小时了,公司也发消息问他文案怎么样了。林家枫愈加坐不住了,他很想跟朋友说他得赶紧回家工作,可是张了张嘴,还是说不出要回去的话。
过了好久,朋友看他面色凝重,坐立不安,就问他是不是有事,他这才实话实说。朋友着急地说:“看你聊天不专心的样子才知道有事,你怎么不早点说呢?跟我还客气什么?”拒绝可以算作是一种自我保护,而懂得自我保护正是成熟的一大标志。
有人去找禅师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禅师让他自己悟。第一天,禅师问他悟到什么?他说不知道,禅师便举起戒尺打了他一下。第二天,禅师又问,他仍说不知道。禅师举起戒尺又打他一下。第三天,他仍然没有收获,当禅师举手要打时,他却挡住了。于是禅师笑道:“你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拒绝痛苦。”如果自己感到疼痛,就不要硬撑着,该拒绝就拒绝才是对自己好。
内心成熟强大,从拒绝别人开始。拥有成熟内心的人,不会因为大家都去聚餐了,自己害怕被孤立也跟着去。也不会因为怕得罪人而不敢拒绝,该拒绝的话一定会说出口,不会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话:“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学会拒绝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找回自我的关键。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一个人内心成熟的表现。
纵观我们的一生,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的机会要多得多。属于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获得成功,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的伙伴。
拒绝别人是需要力量的,这种力量来源于人的自主性和成熟性。成熟的人会主动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案,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他人的意志。对于缺乏自主性的人来说,任何拒绝都会让他们寝食难安,而内心强大的人则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别人说“不”。
拒绝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成熟的态度,为人处世绝对不拖泥带水,更不会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
8 为什么宁愿找借口,也不愿直言说“不”
我们大多数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找一个借口。比如拒绝了一个无聊的周末邀约,为了避免出门被人遇见宁愿缩在家里。
我们不敢直接把“不”字说出口,是因为怕别人觉得我们不够意思,心地善良的人总会想:如果我拒绝了他,他就得不到帮助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心理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才会认为自己的拒绝会让对方元气大伤。
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中,直接拒绝他人,相当于驳人面子。我们常常会听到对方说:“这点小忙都帮不了吗?不给我这个面子是不是?”、“就咱俩这交情,你就喝这么点?不给我面子!”这种话一说出来,往往让人骑虎难下。拒绝吧,那么多人看着呢,驳了人家面子确实不太好,同意吧,自己心里又觉得委屈。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直言拒绝会伤害到对方的面子,所以不会直白地说“不”,只能用谎言来对付那些“请求”。拐弯抹角地拒绝,或者要么既不答应也不拒绝,用一个“拖”字诀,让对方知难而退。
其实这种做法效果很差。拒绝一定要果断,对方把选择权交给了你,让人气恼的也许并不是你的拒绝,而是你拖延的行为。
也有人会把直言拒绝当作粗鲁、没礼貌的表现,自幼受过的教育告诉他要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直言拒绝并不是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做的。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大包大揽。因此,没有必要对这种拒绝心怀歉疚,说出实话的代价可能比撒谎小得多。
用拙劣的借口拒绝容易被人当场看穿,也容易在事后露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变得特别尴尬。本来对方被拒绝不会多想,可是发现你是撒了谎来拒绝的,那可能在心里就会觉得你就是不想帮忙,为此不惜撒谎。其实你只是不好意思说“不”,想婉转一点表达自己没有时间和能力帮忙,结果弄巧成拙了。
柳强正在上班,突然看到QQ在闪动,点开一看是一个大学时候的学妹。当时两个人关系还算不错,总是在一起参加活动,到现在两年多没见了。学妹发来信息问:“你在吗?”柳强回复了她,学妹立刻又发来消息,说想请柳强吃饭。
柳强欣然同意,在餐厅里见到久违的学妹,两个人聊起自己的生活。学妹说自己正在跟男朋友搞创业,缺几万块钱,想从柳强这里借两万块。柳强听学妹讲创业故事感到热血澎湃,再加上跟学妹见面很开心,就点头答应了。
可是夜里柳强躺在床上开始寻思了,这么长时间不见面突然要借两万块钱靠谱吗?再说她拿钱创业很容易失败的,失败后这钱什么时候能要回来?柳强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辛辛苦苦攒点钱不容易,万一借给别人打了水漂怎么办?
第二天起床,柳强就给学妹发去QQ消息,说:“不好意思真不凑巧,昨天晚上我妈从老家来了,从我这儿拿走两万块钱,说老家盖房子需要。我这也没积蓄了,帮不上你的忙了。”过了挺长时间,学妹回复道:“呵呵,不愿意借就不借呗,扯这么长的借口干吗。”柳强看到谎言被拆穿,心里觉得很尴尬,从那以后,学妹再也没跟他联系过。
有时候对人说“不”是门学问,我们不能强硬地告诉对方:“不可能!不行!”也不能拐弯抹角地说出漏洞百出的谎言。很多谎言用得太多,人家一听就是借口。比如“太不巧了明天我有事”、“我钱刚让人借走,你早一天来呀”、“我真想帮你,可是我媳妇不让我加班”等等,即便你是真的说出了为难的实话,对方也未必相信,还会当你是撒谎呢。
所以脸皮厚一点,再掌握一点拒绝的技巧,让对方理解我们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拒绝才是落落大方,不但不得罪人,双方还能够友好平等地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