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读三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火烧博望坡——因势利导,灵活制胜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所指挥和参与指挥的三次火攻战役(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堪称《三国演义》中的核心经典,特别是“火烧博望坡”这次著名的战役,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智慧。

刘备自得诸葛亮之后,遂招募新野之民,命其朝夕教演阵法。此时,曹操已彻底剿灭了故袁势力,平定了河北四州,见刘备“做大”,便令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利用“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的地形大做文章,并准备借此势伏击曹军,遂令关羽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曹军至,放过休敌,看南面火起,再纵兵出击,焚其粮草;令张飞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坡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令关平、刘封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曹兵到时,借助风势进行火攻。同时又命赵云为前部,主动引诱夏侯惇,不要赢、只要输,刘备自引一军为后援。待到夏侯惇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坡时,惇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时当秋月,商飙徐起,曹军正遇赵云部,双方交战,赵云诈败而走。夏侯惇从后追赶。赵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韩浩觉得其中有诈,便阻止夏侯惇进兵,惇不听浩言,直赶至博望坡。一声炮响,刘备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夏侯惇看到刘备的伏兵已起,故而下令催军大进。刘备、赵云佯作不支,仓皇退后。夏侯惇只顾挥军赶杀,很快曹军赶到窄狭处,两边尽是芦苇。于禁等人认为: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恐刘备采用火攻。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刘备军伏兵顺风放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曹军大败,抱头鼠窜,连辎重也被关张二将乘势截得。夏侯惇收拾残兵逃回许昌,刘备军终获全胜。

综观这次大捷,诸葛亮用兵的神奇之处是对博望坡地形、所处时节以及敌将心理的准确把握和灵活利用。首先,“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这一客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使用埋伏计策的可能。其次,“秋夜风大无雨”为火攻创造了必要条件。对于势单力孤的刘备军队来说,采用火攻也是唯一可能取胜的战法。如果单单是埋伏计策,又如何能够有此大胜?三千军对十万军,曹军就是躺在地上让刘备军砍,一晚上又能斩杀多少呢?诸葛亮因势利导,灵活作战,最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任何事物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只有因势利导。善于利用形势的人才能攻其不意,出奇制胜。现代管理中亦是如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对所做工作如果全盘考虑,有效利用资源,多思考,大局意识强,就能很好地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工作也就能有效开展起来。

因势利导、出奇制胜的思维方式几乎成了成功者最有效的思想武器。因为实践中,如果有些问题按常规的办法思考,往往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但如果把问题反过来思考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打破常规的框框,问题反而就解决了。现实中,很多人“一根筋”,不知道换角度思维,这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极为不利,因为工作、生活容易陷入模式或框框中。但反之,灵活多变的思维容易让人看问题更积极。比如,自古以来,水都是往低处流的,但有人却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于是发明了抽水机。

生活需要有富有个性的创造,但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势利导是智慧的表现,是人生思维的升华,常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