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文案:新媒体写作完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用产品思维写作

任何一个作品,无论是一则文案、一篇文章、一篇推送、一支视频还是一场直播,想要在新媒体时代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都需要被视为一个产品,用产品思维进行全盘的策划与打磨。产品经理身上,到底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值得创作者汲取化用呢?总结起来有5个原则,它们分别是:共情原则、MVP原则、KISS原则、彩蛋原则和心智树原则。

1.共情原则:远离“知识的诅咒”

共情,也就是有同理心,指的是通过心理上的换位,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行感知和觉察。共情原则是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专业性的工作中,需要将专家思维切换为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洞察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用一个小故事来阐释什么是共情: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一个枯井里,他在井底呼救:“救命,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快救我出去!”共情会让我们听见呼救后爬下井底,对那个人说:“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了,你并不孤单,我会想办法救你出去。”而同情则是让我们站在井口低头向井内说:“天哪,这真是太糟了,需要我给你拿个三明治吗?”

可以看出,共情与同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立场并不是隔岸旁观,而是设身处地。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创作者,在长时间地从事专业工作后,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知识的诅咒是指,当人们对某个对象很熟悉时,就很难想象在不了解这一对象的人眼中,这个对象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就像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诅咒”了一样。

可口可乐公司曾在2014年推出过一组多功能瓶盖套组,让使用后的塑料可乐瓶可以“变身”喷壶、哑铃、铅笔刀、涂鸦笔,甚至是小朋友爱玩的水枪,如图3-1所示。这一产品功能上的创意,就洞察到用户对废弃塑料瓶再利用的真实需求,让他们得以更方便轻松地将可口可乐瓶改造成他们需要的样子,因为即使是在可口可乐推出这一组限量瓶盖套组之前,许多用户也在对使用过的各类塑料瓶进行再利用。可口可乐的这一次营销活动,就充分应用了共情原则,在产品上做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让用户对这一品牌的好感度倍增。

img

图3-1 可口可乐的多功能瓶盖套组

坚持共情原则,对于创作者而言,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的诅咒,让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避开艰涩难懂的专业词汇,避开那些无法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角度,写出真正为用户所接受和喜爱的内容。

2.MVP原则:五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是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在其著作《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中提出的概念,即“最小化可行产品”。它是一种产品理论,也是一种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思维,具体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最小化可行的产品,先获取一定的用户反馈,并对最小化可行产品进行快速迭代,直到产品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

看过电影《社交媒体》的人都知道,扎克伯格最初研发出的Facebook的第一个版本仅支持男女彼此投票,获得了用户反馈后,才加入了照片评选、个人主页、分享传播等功能。Facebook这一平台其实就是根据MVP原则进行产品开发的,它先推出了一个最简易的版本,然后根据用户反馈迭代而成,有了小范围内的成功验证,一经推出后就受到网民的喜爱,以病毒般的速度快速扩散起来。

其实在内容创作领域,MVP原则也一直在起作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视作一个最小化可行版的“杂志”。对于内容创作本身来说,创作者通常会经历“选题策划—提纲撰写—正文撰写—文章发布”等既定环节,如果在创作中引入MVP思维,那么创作者在确定了选题范围之后,就可以进入初步的用户反馈验证环节。我们可以将几个备选的选题发送给小部分的目标用户,或者是对内容具有一定敏感度的同事、朋友,让他们从中选出感兴趣的选题,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许多创作者也许会困惑,到底该将内容发给多少人进行反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用户研究专家雅各布·尼尔森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如何设计出人们易使用的网站,为此他曾经观察过对成千上万名用户的采访,他还观察了在10次、20次的采访后,用户能发现多少个产品问题,结论是:85%的问题在仅仅采访5个人后就被发现了。因此,给更多的人进行测试和反馈并不能带来更精准的答案,在同一个研究中,参与人数超过5人,一般来说额外收获的边际效应就会递减了。与其投入更多时间去发掘剩余的15%的问题,还不如先将85%的问题进行修改后再做一轮测试。

对创作者而言也是同理。在创作流程中,如选题策划阶段,我们通常只需要将备选的选题发给5个人,就能得到相对靠谱的选择,然后按照MVP原则进行快速迭代。在创作标题时,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加上5人投票团的选择作为选择最终标题的依据。

3.KISS原则:简单、愚蠢就是美

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也是产品设计领域常用的一种理论,它是指将产品设计得越简单、越傻瓜化越好。无论是一个网页、一个系统、一个App都需要将它们设计得更简单、更便于操作,设计者需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越简洁、简单,就越容易开发、容易维护,也易于用户操作,获得市场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小米在其网页设计中,就运用了极简主义的原则,如图3-2所示,只保留必要的元素,因为屏幕上的元素越少,用户对剩余元素的关注度就会越高,信息传达的效率也就更高。在页面中,“负空间”——也就是留白——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因为某个元素周围的负空间越大,该元素被用户关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外,扁平化设计因为省去了阴影、斜度等立体化元素,也显得更加简洁,页面颜色种类较少、对比鲜明、文字简洁等特征,都有效地遵循了“KISS原则”,提升了网页的可操作性。

img

图3-2 小米的页面设计

KISS原则在写作领域也同样适用,想让自己的信息被更多的用户接收和记忆,它就必须足够简单和清晰。

让文字尽可能地满足KISS原则,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简短,二是直接。就像网页设计一样,我们需要让用户只看到最精练的文字部分,避免受到冗余信息的干扰,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裁剪”功力。而“直接”则需要创作者发挥具象化思维能力,比如同样形容汉堡销量好,“销量巨大”就不如“每年被吃掉3.5亿个”更直接,总体来说,具体的数据、案例就比抽象的概念更直接。

4.彩蛋原则:制造Wow Moment

彩蛋最初源于西方复活节的找彩蛋游戏。在电影领域,彩蛋是指那些被埋藏在影片中或影片结尾,不仔细寻找就容易忽略的有趣细节。在电影中埋入几枚彩蛋,目的是提升观影趣味,同时也能起到增加隐藏剧情、向某种文化致敬、剧情解密、为续集埋下伏笔等作用。游戏中的彩蛋设计,也能给玩家带来更多惊喜。

在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彩蛋”也成为提升产品人文情怀、增加与用户趣味互动的有效手段。比如,当我们在微信对话框中发送“生日快乐”四个字时,屏幕上方就会缓缓降落一堆生日蛋糕的emoji表情;又比如,当我们用百度浏览器搜索“黑洞”这个词时,浏览页面就会出现一个逐渐扩大的黑洞图形,如图3-3所示。这些埋藏在产品中的彩蛋,通常以用户的某种行为作为触发机制,通过互动的设计,给用户带来惊喜,也让产品变得更加有温度。

img

图3-3 当用百度浏览器搜索“黑洞”时,页面会出现黑洞图形

其实,彩蛋的本质就是为用户制造Wow Moment。在内容创作领域,彩蛋通常以一则内容、一篇文章中一个反转结尾的形式出现,又称为“神转折”,在许多段子的创作中都会使用这一手法。比如“妻子说我应该表现得像个成年人,我无言以对,毕竟嘴里有45颗小熊软糖是很难说话的”“在飞机上我要求换座位,因为旁边有个熊孩子一直在哭,但别人不同意,因为孩子是我的”,诸如此类的内容,往往能带给用户彩蛋般的惊喜,引起用户主动传播的概率也会更高。

5.心智树原则:建立逻辑

心智树,又称思维导图、脑图、心智地图,是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图形化工具。它体现为一种树型结构,从一个根主题流向一个个子主题,可以有效地帮助使用者组织思想、建立逻辑、管理记忆。思维导图还能帮助使用者建立起知识图式,把大脑中较为孤立、零散的信息、知识串联起来,对于我们储存知识和提取知识都大有裨益。

在创作者的心中,也需要有一棵这样长满钩子、上面挂满各种写作元素的心智树。比如,当我们创作一篇文章时,在下笔之前可以试着画出一棵心智树:文章的主题(通常体现为标题)就是这棵心智树的“树根”,而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则是心智树的几组枝丫,每一个小标题之下的内容(相关数据、故事、论据等),则又是枝丫上长出的几片“树叶”,如此一来,整篇文章的内容就构成了一棵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心智树,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在下笔之前理清思路、组织内容,让撰写文章的过程变得更从容且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