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琴日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人师表

2012年2月9日 周四

面具

樵叟在前几天的注释里揶揄我是“职业焦虑症”患者,哈哈。可在这草根时代里难免近忧的缠绕!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不会放弃理想的,因为艺术音乐不断地在告诉他作为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意义。

心理学每每谈到这些人生哲理,就会提出一个“面具”的问题(料想中国的一般读者未必会喜欢这个词的,它总让人感到一种虚伪),其实也就是一个社会身份的问题。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他对自己又应该有怎样的形象要求的问题。

教师应该是个多面人。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同是不一样的: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教师应当和蔼可亲,有趣,使得他们很愿意来上课;

对于少年而言,音乐教师是可信任的兄长,在准备走向独立成长的道路上,这位教师是自己愿意言听计从的大朋友,一个理解自己,并能够给予很多鼓励的同情者;

对于青年而言,音乐教师又是学生追随的楷模,他的成就让学生钦佩,他的言语有着毋容置疑的威信,他的指点是让学生通往成功之路;

对于一个成人的学习者而言,音乐教师是可以和他交换意见,替他把关的长者。

【山寂樵叟】

每每看到一些俄罗斯音乐家的传记,总是为他们师生之间亲如父子的关系感动:教师会让学生住在自己家里,一起听音乐会,一起四手联弹,参加家庭沙龙,结交社会精英人士,听高朋满座谈论艺术,暑假还会带到克里米亚歇夏……正是这种家庭式的关爱,一方面给学生补偿了他也许并不具备的音乐世家环境——须知这种环境,对音乐家的成长,某些程度上说来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种融洽的、相互信任的感情激励,使得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他的爱好、他的脾性、他的弱点。如果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他又怎能辅助他成才呢?

拉赫玛尼诺夫在老师兹维列夫家

而我们则喜欢说“为人师表”,或者“师道尊严”,使得一些老师觉得自己必须在学生面前作出一种表率,或者刻意地维持距离,这往往会使得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眼里可敬而不可亲——恐怕这也许是造成学生上课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还让人觉得其中含有某种程度的不真实。这也往往抑制自己和教师的情感作无间的交流。无疑这种不必要的隔阂,使得师生之间很难建立真正的相互信任、推心置腹的思想融洽交流。

说了一通废话,经过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变得十分冷漠,但愿本着音乐对真诚的高纯度要求,能够使教者和习者超脱当今人心相互背离的现实,而使得师生的关系,重新以彼此对音乐所具有的共同的爱沟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