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
外弟:表弟。
十年离乱:在动乱的社会背景下离别了十年。
一:副词,这里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别来:来,后,指分别之后。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如同沧海桑田一般。
语罢:停止讲话。
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文中外弟即将到往的地方。
简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诗人与表弟不期而遇然后匆匆离散的情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表现出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通过人生聚散的题材,表达出无尽的诗情。首联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场景,由于长期没有音信,存亡未卜,此次突然相逢,让人倍感意外。颔联正面描写重逢,将久别不敢相认的戏剧性一幕真实地展现出来。“称名忆旧容”是作者恍然大悟后的第一反应,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且传神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颈联的“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展现了久别重逢后的倾诉场景,这里的“沧海事”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再到叙旧,写“喜见”,而最后两句则转入“言别”,虽未用离别的字眼,却从想象中与表弟惜别。“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作者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自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结束,再加上吐蕃、回纥连年侵扰和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前后30年政局都不稳定,这首诗正是在如此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名家点评
〔宋〕范曦文:“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皆诗人会故人诗也。久别倏逢之意,宛然在目,想而味之,情融神会,殆如直述。前辈谓唐人行旅聚散之作,最能感动人意,信非虚语。(《对床夜语》)
〔明〕陆时雍:盛唐人工于缀景,惟杜子美长于言情。人情向外,见物易时自见难也。司空曙“乍见翻疑梦,想悲各问年”,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识旧容”,抚衷述怀,罄快极矣。因之思《三百篇》,情绪如丝,绎之不尽,汉人曾道只字不得。(《诗镜总论》)
〔清〕贺裳:司空文明每作得一联好语,辄力人压占。如“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可谓情至之语;李益曰:“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则情尤深,语尤怆,读之几于泪不能收。(《载酒园诗话又编》)
〔清〕沈德潜:一气旋折,中唐诗中仅见者。(《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