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与边缘:客家民众的生活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村民除崇拜祖先外,还崇拜神明。湘村的神明信仰与其他地区相比,也颇有特色,现分述如下。

1.妈祖庙

又叫“天后宫”,初建时间不详。据刘姓报告人说,在清嘉道年间曾作过维修,坐落在村中部的丘背冈脚下,龙湘溪的岸上,面朝溪流,建筑巍峨雄伟,庙正中安有妈祖(村民称作“妈祖太”)塑像,左右两边有两尊小菩萨,据说是金童玉女。妈祖庙左边是文武庙和三官堂(下详),分别供奉着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和三官大帝。右边则为厨房,在建醮或祭祀时用以备办伙食,旁有一块牌位,上书妈祖庙建庙缘起及妈祖由来。妈祖庙在旧时,系全村各姓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心,不但学校设在这里,而且每年的定光古佛醮、公王醮的醮坛以及念皇经、放焰口也都设在这里。“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造反,把妈祖像扔到溪里,庙宇也全部拆掉,近年又进行了重建。

村民关于妈祖的传说很多,与其他地区传说略有不同的是关于妈祖的生平和妈祖的本领。据一位报告人说,妈祖为莆田林积庆公之女,匹配马家,故称马(妈)祖,未嫁修行,后窥井得符,能用符为人治病。妈祖最大的本领是助产,妇女难产时必须呼叫“妈祖太”,而不能呼“天上圣母”。如呼“妈祖太”,就立刻显灵,及时消灾;如呼“天上圣母”,妈祖必须梳妆打扮,以天后的形象出现,其动作缓慢,往往等她显灵已经来不及了。妈祖最大的本领就是助产和保佑小儿平安。

1949年前,村民中有人凑份子组织妈祖会。入会者需交一定数量的钱物用来购置田产,然后轮流做头家。头家经管田产,每年三月廿三组织祭祀妈祖。祭妈祖时,会众可分发猪肉一斤,可着一人赴席。

关于这种“会”,在旧时的湘村还有很多,但各自的功能不同。如民国时期的“转生会”由刘锦美、刘炳炎、刘永唐、刘荣楷、刘永生等人组成,这几个人都是湘村各房支的头面人物,他们每个月聚一餐,“打斗伍”(即打平伙)似的,如各房支有什么矛盾,他们经常利用这种机会进行调和。所以,在民国时期武北周围的刘姓村落(如湘湖、瑞湖、沟坑、永平寨等)均因房族斗争出过人命,而湘村尽管房与房之间有不少矛盾,却从未在本村的房族斗争中出过人命。

2.三官堂

全村共有两座三官堂。一座即前文提及的妈祖庙旁的三官堂,为一间小平房,正中有一牌位,上书“玉封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供桌上安放着三尊小的三官大帝塑像。另一座坐落在下村中部,系一小栋木料结构的平房,中间为厅堂,左右两边则为厢房,厅堂天子壁正中设有一个小小的神龛,上面安放着三座小塑像,分别叫做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据刘姓报告人说,三官大帝信仰源自广东,经由小澜黄狮宫传入本村。1949年前,村民中也有人组织三官会,其组织形式与妈祖会相同。

村民关于三官大帝来历的传说,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现根据当地报告人刘集禧先生等人的口述,整理如下:

三官大帝信仰来自广东。三官大帝的曾祖父是广东人,名叫陈奎。陈奎是富甲一方的财主,但他为人厚道,心地善良,每逢饥荒非但不会像其他财主那样粜谷谋利,而且还经常接济穷人。每年的五月初一,他都会开四大城门施粥济贫。陈奎去世后,其子陈得昌亦有乃父之风。一天晚上,陈得昌梦见土地伯公对他说:“明天街上有人遇难,需要你去救助。”次日,陈得昌一大早就上街,左顾右盼,足足等了3个小时,就是不见有人遇难。突然,他看见一伙人围着一个渔夫在讨价还价,渔夫手中提着一条很大的红鲤鱼,只见红鲤鱼眼泪汪汪,露出哀怜的目光。而这时旁边人又七嘴八舌,有的说“鱼头拿来清蒸,好吃”,有的说“鱼肉拿去煮汤,味道鲜美”,有的则说“鱼尾用来油炸,才香哩!”听到这些话后,红鲤鱼更是面露求助的眼光。陈得昌看见红鲤鱼十分可怜,便用重金买下,然后带着香纸、蜡烛,到大河里去放生。孰料,红鲤鱼一入水,便立即显身,说:“我乃四海龙王,今日蒙你相救,感激不尽,他日你若有难,我会随时救你。现你我的妻子均已怀孕,回去后,你生男,我生女,我的三女配给你的儿子。”

此后,陈得昌生一子取名陈智深,陈智深自幼聪明伶俐,用功读书,成人后更是风流倜傥。而四海龙王则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自幼习武,长大后分别占领了三座山,在那里建立了庵庙,成为庙里的活菩萨,取三座山名作为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做“龙山”“凤山”“岐山”。

陈智深考中秀才后,便同书童陈宝一道上京赴考。一日行至龙山脚下,陈宝建议说:“听说龙山庙里的圣母娘娘十分灵验,我们何不前去求它一签?如签上说这科能中,我们就去赴考,如签上说考不中,不如就此打道回府。”陈智深觉得有理,便一道上龙山庙里求签,恰逢这日龙山外出,临行前交代庙里的小菩萨说:“今日小事可以求,大事则求不得,须待我回来后才可定夺。”所以,陈智深求签时,求的第一签飞到了紫金梁上。叫人挑下后,再求一签,又飞到千里眼、顺风耳处。陈智深求签不得,十分恼火,便随手在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龙山顶上一尊神,内是黄泥外是金,若得此人软口气,今夜同郎共枕眠。”陈宝也和上一诗:“一水滩头水碧波,龙山顶上出娇娥,若得主子成夫妻,陈宝挑担口够多。”并拔下判官的胡须当作草鞋签。求签不成,两人便下山了。

龙山回庙后,看见墙上的打油诗和听了判官的诉苦后,勃然大怒,立即布下迷魂阵。顿时,陈智深主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绑至龙山面前。龙山正欲拿剑杀他们时,看见陈智深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便起了凡心,留下陈智深做丈夫,从此日夜恩爱。数月之后,龙王生日。席间,二妹凤山见龙山后至,边吃边往袖里夹肉,并提前离席,觉得十分奇怪,便尾随龙山至龙山庙里,看见英俊潇洒的陈智深后,就明白了原委。同时,她也起了凡心,于是就把陈智深挟持到了凤山,也过起了夫妻生活。

三妹岐山听说两位姐姐争丈夫,觉得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便去凤山庙看个究竟。不料,岐山看到相貌堂堂的陈智深后,同样产生思慕之情,于是刮起一阵狂风,把陈智深带到岐山,享受人间恩爱。

山神土地知道这些事情后,便向海龙王报告,海龙王顿时龙颜大怒,一气之下,将三个女儿都打入冷宫,把陈智深抓起来准备杀掉。太白星君闻知后,便对海龙王说:“陈智深杀就杀不得,配就配得,当年你自己曾亲口对他父亲许诺说三女匹配——三个女儿匹配给他儿子,你若杀他,便犯天条。”海龙王一时哑口无言。

由于陈智深被海龙王抓去误了考期,海龙王只好送一颗夜明珠给他补过。陈智深得夜明珠后,便将夜明珠献给了唐天子。唐天子龙颜大悦,封陈智深为进宝状元,并招其为驸马。

龙山、凤山、岐山被打入冷宫后,分别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生一子,取名陈金郎、陈银郎、陈玉郎。她们便托土地公公将三个儿子送入京城叫驸马爷陈智深收养。而次年,公主也生下一男,取名陈宝郎。

光阴荏苒。转眼间,陈智深的四个儿子已长到十四五岁。他们虽每天读书、习武,但个个生性顽皮,不服管教。一天,他们又吵着要陈宝带他们出去玩,陈宝便带他们到京城里去,他们看见京城到处都贴了黄榜,黄榜上写着:现八角狐狸精作乱,如谁能揭黄榜领兵平妖,可以官上加官,职上加职。他们兄弟心痒难抓,心血来潮揭了黄榜。黄榜一揭,钦差就把他们叫去交差了。陈宝顿时吓傻了眼,赶快回去汇报给驸马爷陈智深。待陈智深得知后,四个儿子已领命回家,准备出征平妖了。陈智深问他们有何能耐能揭黄榜,大儿子陈金郎说他能“喝山”,于是大喝一声,周围的山便左右摇晃;二儿子陈银郎说他能“喝水”,随即大喝一声,河水便由东向西倒灌;接着,三儿子大喝一声,便飞沙走石;而四儿子也大喝一声,口中喷火。陈智深见他们有此能耐,也就作罢。

岐山从照妖镜里,看到她们的儿子已在平妖出征的路上,担心他们斗不过八角狐狸精,便对两位姐姐说:“我们必须逃出冷宫,帮助我们的儿子平妖。”于是,三姐妹便从冷宫杀出,挡住陈金郎任元帅、陈玉郎任先锋的平妖大军的去路,要他们四兄弟下马认母亲。

四兄弟不相信三位女子是他们的母亲,便要举剑杀她们。岐山说:“我们三人中如有一人不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可受我们一拜。”结果三姐妹一拜未完,四兄弟个个跌下马来。他们于是各自跪认母亲,三姐妹分别给自己的儿子赠送了一件降妖宝物。轮到陈宝郎时,三姐妹说:“哪一个是你母亲?”陈宝郎说:“三个都是我的母亲。”三姐妹十分高兴,每人都向他赠送了一件宝物,于是陈宝郎在四兄弟中宝物最多。

因为有了这些平妖宝物,番妖很快就被四兄弟平定了。唐天子问他们兄弟要什么官,需要什么金银财富,他们说什么东西都不要,只想要享受千年、万年的人间香火。于是,唐天子就向玉皇大帝“启奏”,分别封他们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乾元四品考较火官洞阳大帝,合称“四元四品四官大帝”,永享人间香火。

至于三官大帝传播到湘村后如何变成了四官大帝,或四官大帝传播到湘村后如何变成了三官大帝,以及村民对三官大帝的信仰情况,目前很难调查清楚,估计与武北其他地区无异。关于三官大帝在武北其他地区的信仰情况,拙作《小澜客家的宗族社会与神明信仰》一文有详细的描述[1],在此不赘。

3.上神坛与下神坛

上神坛位于全村的中部,面朝溪流,系一间宽1米,长、高各1.5米的小房子,房子为砖瓦结构,里面竖着一块石碑,上刻“福主公王神位”,碑前安放着香炉,香炉前面放了一块用来安放祭品的石板(叫做祭台),祭台前面是用石块雨披,下放神灯一盏。神坛的前后还保留了高大的古老枫树。

下神坛位于全村的水流出口地带(即水口),与住家有一定的距离,不搭屋子,仅由几块大石头组成坟墓状,这儿叫“十二公王神位”,上方放着一头石狮子,头朝向全村,下前方放着香炉,旁则竖一石条,供日夜点灯用,神坛背后也有几株大树。

福主公王、十二公王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逢年过节、办喜事,村民都会备上“三牲”、茶、酒、香、纸、烛炮等前往供奉。过年用的大鸡公也一定会拿到这两位老神爷面前去祭割。平时人牲发生疾疫,也前往神坛烧香、许愿,祈保平安。据一位报告人说,福主公王和十二公王是兄弟俩,他们的生日分别是四月初八和十月初八。福主公王是兄,不爱管人间世事。十二公王是弟,比较灵验,与下村人关系尤其密切。“十二公王究竟是哪一路神明?”至今还是个谜,但报告人说,有一年降乩,公王老大自己说:“我乃徐敬业也。”平时如有人对十二公王不敬,昏僮时他会说:“我回福州南台去也。”

十二公王最大的本领是祈雨(下详)、预知祸福和问药。据报告人说,光绪年间曾有人昏僮,问到乡运如何、年辰如何时,公王脱口而出:“宣统一年,宣统二年,宣统三年就不好了”,有人问他会有什么事发生,他说:“兵不是兵,贼不是贼。”再追问他究竟是什么,他说:“天机不可泄露也。”辛亥革命发生后,村民认为公王的话应验了。有时,公王还能协助人们对付官府,一次有一位源头村人特地前来向十二公王问药,昏僮后,来者祈求降药,僮子说:“公王老大不在。”再问:“到哪里了?”僮子答:“去永平梁山,协助廖玉培抗粮了。”

由于湘村的十二公王灵验,据说在清以前源头村蓝姓人和罗坑村刘姓人,经常会到十二公王坛前求医问药。久而久之,源头人和罗坑人干脆将十二公王引进了自己的村落。据一位刘姓报告人说,清康熙年间,湘村刘丽中赴福州应试期间,三个村的十二公王都不下凡,寻医问药也不灵验。事后才知,三处的十二公王“护送刘丽中赶考了”。

4.灶君菩萨神位

灶君被视为一家之主神,每家每户的炉灶旁都安有灶君神位。其神位则比较简单,一般在炉灶的墙壁上贴上一张长约29厘米、宽约10厘米的红纸(也有人还在红纸上写上“司命灶君神位”几个字),放上一只香炉,就算是灶君神位了。个别人家则在厨房门口钉上一块小小的木板,承托香炉,作为灶君神位。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家中做了粄子,或宰杀了鸡、鸭,一定要首先在灶君面前供奉,然后才敢食用。

5.伯公坛

伯公即杨大伯公。伯公的神位可随意定夺,田头、地角、路旁、山上都行。在田头、地角,选择一个比较平坦而又便于休息的地方,安上一块较大的石头,贴上一张草纸,插上三炷香,就算是杨大伯公的神位。或在路旁、山上,选择一棵树,既可遮阴又便于歇息的地方,贴上一张草纸,插上三炷香,也算是杨大伯公的神位。这棵树就叫做伯公树。伯公树谁也不会去砍,砍了不但会遭到众人詈骂,而且据说会大病一场。所以,尽管周围大大小小的树都被砍光了,而伯公树却岿然不动。有的成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古树,因此有句俗语叫“伯公树讲冇倒”,比喻事情办不到、空谈。

由于伯公神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几乎每个田坑地塅或每座山都有伯公神位。村民下田播种,或入山砍伐等重大活计,一定会带上香纸、蜡烛等在杨大伯公面前祷告几句,如播种就说:“杨大伯公,弟子今天在这里下种,保佑一年四季平安无事……”如入山砍伐,则向伯公祈求平安。妇女上山砍柴火,动手之前也先祷告杨大伯公,祈求保佑当日斫柴顺利。偶遇山猪、害鸟糟蹋庄稼,村民也带上香纸在杨大伯公面前祷告。年终时,村民们还会挑着三牲、香纸、烛炮之类,前往田头、地塅杨大伯公神位前供奉,叫做谢伯公。

湘村的打醮活动一般每年有两次,即正月的古佛醮和十一月的公王醮。此外,还有12年一次的“放焰口”(即“打大醮”),以及一些临时性的醮会。打醮需请和尚或道士、鼓手等,一天中需举行三次念经、拜忏活动,即分别为早朝、午朝、晚上完场。在和尚或道士休息期间,鼓手则吹奏弹唱,供大家欣赏。

醮会按“棚”(译音)轮流做头家组织,原则上一房一“棚”,但由于下村第三房御举公裔孙人丁较少,故与同样人丁较少的陈姓、朱姓联合成一“棚”。每“棚”中又按小房轮流,故具体到一家一户,做头家的次数并不会很频繁。

头家需选举产生香首一名,醮首若干名,全面组织本次打醮活动。香首由最年长而又具有一定身份者充当,醮首则由年长的几位担任。同时,还需请村管多名,协助干一些零活。

打醮的费用在1949年前由蒸尝负责,1949年后由香首、醮首组成的理事会进行预算,然后由村民分摊。打醮费用如有余额就留作下一次打醮用,若不足则由头家承担。各项开支账目待醮事完毕进行张榜公布。

古佛醮、公王醮、放焰口在具体仪式上又有所不同。

1.古佛醮

醮期定在每年正月的廿一、廿二,下村为廿一,上村为廿二。古佛全称为“大德定光古佛”,系来自梁野山的白云寺。据一位刘姓报告人说,白云寺除定光古佛真像外,原来还塑有大古佛、二古佛、三古佛、四古佛、五古佛五兄弟佛像,据说是定光古佛的五个化身,为五个檀香苞子所变。但现在只剩下大古佛、二古佛、三古佛和五古佛,四古佛已经迁到四川去了。相对而言,湘村人又比较相信大古佛和三古佛,因为二古佛在浙江宁波湾丢失过,不怎么灵验。而五古佛又名腾云老大,系扛锄头的开山功臣,不爱管人间世事。大古佛宽厚仁慈,且十分灵验,故信徒颇众,三古佛则性格刚烈,得罪不得,所以也必须虔诚祭祀。打醮时,如有可能,尽量将定光古佛塑像及几个化身像都请来,如实在做不到,至少也应把大古佛请来。

古佛每年正月初六下山,然后周游全县各乡村,巡回光临各地善男信女举办的醮会。据报告人说,武北各地的定光古佛醮会一般定在正月初六至正月廿五之间,湘村附近村落的醮期分别为:桃溪镇湘坑坝正月十七,新贡正月十八,大禾乡大磜正月十九,上梧正月二十。而正月廿一、廿二两天则是湘村人铁定的醮期。

正月二十日,头家一方面派人到当天建醮的上梧村去迎接定光古佛,等上梧的醮事一完场(通常为晚上的11点钟左右)就把它扛回来。另一方面,头家又派人去请和尚或道士,把本村的福主公王、十二公王迎接到设在妈祖庙的醮台上(“文化大革命”后醮台移至头家所在的厅堂),福主公王居左,十二公王居右。等定光古佛一到,就将其安放在正中神位上。

廿一早上,天刚蒙蒙亮,和尚或道士便开始主持醮事活动,紧接着就是早朝、午朝,村民们在此期间陆续前往醮台烧香、供奉。早朝、午朝均需发榜,榜文上需将建醮目的,主持法师(和尚)、香首、醮首、村管,以及各户姓名一一写清。午朝过后,头家还需派人扛着古佛到有厅堂的居民点,接受各户子民的膜拜,称作游境。各户都在厅堂里准备好了供品——煎粄、豆腐、斋酥、浓茶等和一两挂很长的鞭炮。古佛一到,各户立即点燃鞭炮以示迎接,厅堂内外,顿时鞭炮齐鸣,浓烟滚滚。扛佛者即将古佛安放在香案正中,各户随即将祭品上供,接着鸣炮、发烛、烧香,香火十分旺盛。这时,道士则做忏、诵经,做完忏就立即转移,各户子民又马上鸣炮欢送。游境的路线,下村依次为受袍公厅、彩五公厅、火烧坪厅、化成公厅、安华公厅、翠芳——庆云公厅、兰瑞公厅、黎照公厅、琢相公厅、陈屋祠堂、朱屋祠堂。廿二日上村打醮的仪式与下村相同,巡境路线为乾凤公厅、兰芳公厅、翠芳公厅、鉴辉公厅、文凤公厅等。

打醮行将完场时,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即昏僮。昏僮又称“降僮”、“落僮”,“僮子”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昏僮时,僮子念念有词,闭目摇头,越摇越快,后来便以头叩案,叩得很重,然后就伏案或仰卧在地,古佛或公王降附。这时,村民有什么问题都可询问,一问一答,答不上来或认为天机不可泄露时,也就不再追问。有的昏僮时,僮子还会表演一些诸如用手在滚烫的油锅里捞煎粄等惊险节目。

打醮完场时(又叫“圆醮”),还要杀猪或割鸡,如系杀猪,将猪扛至醮台前,面朝天,用尖刀从猪脖颈斜刺入心脏,猪血如喷泉洒在地上,洒尽为止。如是割鸡,则主持者手握雄鸡,面朝天,用刀割鸡脖子,将鸡血淋在地上。此时,另有一人在旁放鞭炮,和尚或道士则在旁高呼送神,请各路神明有宫的归宫、有庵的归庵。

2.公王醮

时间定在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仪式较古佛醮简单许多,一般就将福主公王、十二公王神位接到在妈祖庙设立的醮台上,由和尚或道士主持醮事,村民们到醮台前烧香、供奉即可。这一天有个习惯,即上村的小孩子和下村的小孩子一定要进行一次掷石子的“战斗”。上村的在乱石角的上段,下村的在乱石角的下段,或一方在河的左边,另一方在河的右边,喊杀声连天,冲来冲去。有的被石子击中,有的被抓去当了“俘虏”。胜利者得意扬扬,失败者垂头丧气。

3.放焰口

又叫“打大醮”。打大醮每隔十二年一次,与普通打醮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持续三至五天。②和尚师傅的技术要求较高,在附近要比较有声望的,如在1949年前桃溪村东林庵有个名叫才仁的和尚,曾经受过戒,只有像他这样的和尚才能主持偌大醮事。③必须到梁野山去迎接定光古佛,要迎的菩萨也比较多,如事先准备好的画像观音、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仙、吉祥菩萨、蛇王菩萨、华光大帝等统统都要请来。④要竖幡竹,上书“九天开化黄幡使者守固大神麾下准此来也”等字样,外加幡示。⑤要全堂纸扎,即用竹篾扎成像人、像马的形象,用色纸糊贴,其中有既高又大的山大人、引路童子、一见大吉、牛头马面、金星银星、十殿阎君等摆设在醮坛左右。⑥打醮到最后一天,醮台要移到村口的官田坝,在那儿搭台安放神佛,台前柱子上贴着一副对联:“十二载焰口重逢,超度众生离苦海;百六户福缘共结普沿大化脱迷津。”下午还要放水灯,即点上七盏油灯,用小块木板托着,从村中小河的中段开始放下,顺水流而下,直至淹没。和尚口念阿弥陀佛,鼓手则起劲地吹奏,另有一个则在后面拖竹尾。一到晚上,全村周边的三岔路口都点上冲天火把,照明鬼神入境,和尚则坐台念经、拜忏。醮会行将结束时还要放施食(即施给鬼食的),放施食时把谷搭摊放在河坝上,摆上二三十席,每席放8个碗、8双筷子、1盘煎粄、1盘豆腐、1盘斋子(即米饭),碗上还要斟上酒。命一人手擎“一见大吉”,在周围巡回高喊:“慢慢吃呀!不要抢呀!”这时,周围围满了人,其目的主要是抢施食(即抢那些盘碗),等和尚醮事一完场,大鼓一擂,鞭炮响起,大家就“嗬”的一声,一拥而上立刻就将盘、碗抢光了。⑦圆醮时还要杀猪,与普通醮会不同的是,杀猪地点在幡竹下,也不能用割鸡代替杀猪,其他仪式则相同。

在打醮或放焰口期间,全体村民都实行斋戒,不准吃荤腥,各家主妇都把碗头、盘碟等食具刷得干干净净,以表示诚心。

逢上久旱无雨,眼看禾苗干枯,收成无望,而又别无他法时,村里的首脑就号召村民到十二公王坛前求雨,每天几人或几十人在那儿焚香、跪拜、祈祷、跳僮,一起呼喊“雷公霹雳天门开,四海龙王降雨来”。有时还抬着十二公王牌位出游,当落僮的僮子用手一推抬着十二公王牌位的竹杠,抬杠的那两个后生就像着了魔似的,双手拼命往左右两边摆,直冲深潭。奇怪的是,在几米深的深潭里他们也照样摆动,不会沉溺;在很高的田岸、石坎跳下去,也不会受伤。每到有神祇的地方就自动停下来,而跟随的人就地焚香祷告。如此,求上几天,有时真的下起雨来,这就被认为是求雨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