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2年卷/总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首语

杨共乐

2012年,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创刊的第十个年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来,我们这棵史学园地中的幼苗,在史学界同行,特别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同仁的呵护与扶持下,已经绽放出艳丽的花朵,成为发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文章的一个重要平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瞿林东先生为本刊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瞿林东先生是本刊的创始人。十年来,他为本刊的持续发展呕心沥血,贡献卓著。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古往今来,道路不同,风貌各异。用比较的视角,审视双方的特点,探究双方发展的规律一直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重要任务。本卷开头发表的两篇文章,分别就中国当代史学研究的现状、成果及其发展前景,以及西方古典史学尤其是罗马史学展开论述,虽然各自关注的时段不同,内容各异,但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的不同特质,通过比较考察,进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本刊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外史学的贯通性研究,希望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支持。

2012年也是史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和中国“新史学”诞生110周年。研究和继承前辈史家的遗产和思想,是后辈学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史学史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泰斗,也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拓者和引导者。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中国形成了以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取得了主导地位。为了缅怀这位历史学家对中国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杰出贡献,本卷发表田居俭先生和张剑平先生撰写的两篇纪念文章,借以表达史学界同仁对老一辈史学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其开创的事业继承、光大之愿。110年前,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一文,成为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标志。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以“进化论”为理念,大力倡导“新史学”,致力探索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本卷发表雷平先生和李勇先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史学”对中国史学发展进程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认识,促进了对“新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两组文章,对于继承前贤史学遗产,为当前史学发展提供借鉴具有启示意义。

本刊一贯重视历史学科的理论建设,提倡史学批评学风。这卷特约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的文章,强调我国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对历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卷内发表的书评、书讯、综述各类文章,对近年来出版的专著、文集加以评论,对史学思潮或史学现象指陈得失,既有宏观的议论,也有微观的褒贬,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呈现出理性批评的学风。希望今后进一步扩展史学批评的范围,加大史学批评的力度,为我国的学风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本刊过去对于外国史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存在着中外史学研究成果发表比例失调的问题。本卷着重加强外国史学研究的分量,专门安排一组文章,不但有对具体史书记载的微观考证,而且有对国外史学流派的宏观研究。目的是和中国史学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真正把本刊办成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重要阵地。

本刊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学术为主导的原则,不跟风、不媚俗,坚持走特色办刊之路。我们深信,在史学界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支持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将越办越好!

201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