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越南阮朝对民族的认识
越南古代的政府没有划分过民族,对民族识别来源自民间,老百姓对民族的划分没有什么理论,只是根据语言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信仰的异同来认识、划分不同的民族。文献记载很少,而且零零星星,到了越南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1802~1945年)才有一点记载,已经很晚。
越南黎朝末年、阮朝初年黎贵惇(1726~1784年)于景兴三十七年(1776年)完成记载越南中部广南、顺化一带情况的书稿《抚边杂录》,其中涉及民族,他对非越族的人,多概括称为蛮,称蛮人,蛮民、山蛮、蛮丁,甚至对越南境外的民族也称为蛮。也讲到苗,泛指少数民族。有时细分的话,有山民、寨人、昧人(针人蛮)、土人、高绵(今写为高棉)、人。他认为“以蛮攻蛮亦为得策”。
1777年,黎贵惇又写了一本《见闻小录》,内容是讲越南北部的人文地理,其中有一首诗云:“地偏蛮峤,虽苗蛮亦系民生。思旬宣何义,又岂徒出纳之司。”[15]诗中的苗蛮是泛指少数民族,反映了他平等对待少数民族。书中还讲到侬人、土人、“猡罗”、舍人。黎贵惇是黎朝的高级官员,大学问家,他处于那个时代,对民族只能有泛泛的认识,已很了不起。在这里要提出来讨论的是,越南用汉文写的古籍记载,越南西北部有一种人叫“牛吼”,他们的文字类似老挝文字,越南西北有文字的民族,只有泰族,而且与老挝文字相似,其他民族没有文字,因此现在的越南学者认为牛吼就是今天泰族的先民。笔者在研读《见闻小录》卷1时发现,其中有一段文字记载道:“宗庙香案之前,刻牛吼国人形,深目大腹,跪对两旁,亦号占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看,牛吼人不像泰人,后句点明是占人,也就是说,牛吼人是占人,而非泰人。占人有文字,形似老挝文、柬埔寨文、泰国泰文。如果是这样,那么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两百多年前越南西北有占人,而现在的越南西北没有占人的踪迹,占人去哪里了呢?
越南最后一个封建朝廷阮朝官修的《大南实录》中,对少数民族也一概称为蛮,但又有恶蛮、山蛮、生蛮、土蛮、“蛮獠”之别。高棉称为高蛮。还有土、侬、“猫”(苗)、“猺”、“猡罗”、倽、牛吼。阮朝的封建统治者虽然也说“蛮民亦吾赤子”,但对少数民族族称往往加犬字旁,视少数民族如禽兽,认为他们“野性难驯”“蛮俗愚惰”“蛮獠无知”,实质还是歧视少数民族。
越南阮朝无名氏撰的《越南舆地志》中《三畿蛮土人种》篇说:“我国蛮土人种,其言语风俗,各有差别,北畿二十二种,中畿十五种,南畿八种,凡四十五种。”
北畿有:土人、侬人、蛮人、猛人、猺人、人、人、佊人、人、人、夜市阴阳土人、善射土人、刺股蛮人、漆头土人、漆膝土人、插钱土人、苗人、狗蛮、人、燎头猺人、猛杂人、甘美土人。
中畿有:针血、蛮人、灸炭蛮人、含艾人、石岩侬人、猛人、穿耳鼻齿猺人、甘门土人、甘狞佊人、海云猫人、蛮薇土人、海弱蛮人。
南畿:原著无民族名称。
该书在各族族称之后,有民族分布、居住、服饰、生活特点等的介绍,大概阮朝官方就是根据他们的生活特点,尤其是服饰特点来区别不同的民族。从书写的形式来看,有的民族族称用人字旁,有的用反犬旁,表现出既对少数民族视为人,也有视为禽兽的,有歧视、蔑视少数民族的错误观点。
这份族称的名单与现今越南的民族名单对照,有些是相同的,如土人即今天的岱族,侬人即今天的侬族,还有芒族、佬(寮)族、苗族、瑶族,而倽人是现今越南西北部操孟-高棉语的几个民族。其他人就很难与现今的民族联系上。
以上所引文字中,有北畿、中畿、南畿字样,后来也有写为北圻、中圻、南圻的,意思是北部、中部、南部。
越南人黄平政于黎朝景兴三十九年(1778年)用汉文书写的《兴化风土志》,是记述越南西北部历史文化的书稿,对非越族的人,统称为蛮。其中还说道:“有山蛮一种,谓之舍,居无土著,寻山土沃衍者,焚林木树,种一二年更移别处。”书中讲的舍人是什么人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进行民族识别,才知道所谓的舍人就是现在的兴门、康、克木、拉哈、莽等民族,他们讲的是孟-高棉语。
该书还说有一种甲人,是今天的什么民族不清楚。土人、土民,那时泰的族称还没有出现,大概指的是泰人。侬人,青衣侬,客人,指的是新从中国移民到越南的人。宁边州“京、汉、獠、蛮杂居甚众”,京族的称谓已经使用,书中还说到芒青疍,芒青即奠边府,疍指人,这里是泰人居住,指的是泰人。
上述的几种土人的说法,所指的人从前后文看不是相同的一个群体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指的是不同的民族。
越南潘廷逢(1847~1895年)用汉文书写于1883年成书的《越史舆地》中,对少数民族称为蛮,如牛吼蛮。罗罗,与清代的中国称呼相同,罗罗即倮倮的异写字,中国称为彝族。
14~19世纪的明清时期,中国与越南接壤地带的民族和群体,在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中已有记载,与现在中国划分的民族有的相同,有的接近,有的不同。
[1] (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之四,中华书局,1997,第105页。
[2]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杨武泉校注,中华书局,1999,第409~410页杨武泉注释。
[3] (清)李仙根:《安南杂记》,《安南传及其他二种》,商务印书馆,1937,第1页。
[4] (清)潘鼎珪:《安南纪游》,商务印书馆,1937,第1页。
[5] 〔越〕陶维英:《越南古代史》,科学出版社,1959,第19页。
[6] 中国处于越南北面,越南有时把中国称为北国,中国人称为北人,中药称为北药。故有北属时期之说。
[7] 尤中:《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第43页。
[8] 《高宗实录》卷199,转引自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清实录〉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史料摘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第40页。
[9] 《高宗实录》卷433,转引自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清实录〉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史料摘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第58页。文中所说的开化即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马白即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沙匪”是对沙人的辱称。猛康是今越南老街省的一个县,与中国云南省马关县交界。
[10] 《高宗实录》卷433,转引自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清实录〉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史料摘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第58页。
[11] 云南省马关县壮学学会编《马关县壮族志》,马关县壮学学会编印,2008,第37页。
[12] (清)潘鼎珪:《安南纪游》,商务印书馆,1937,第2页。
[13] 刘昆:《南中杂说》,商务印书馆,1936,第35页。
[14] (清)潘鼎珪:《安南纪游》,商务印书馆,1937,第3页。
[15] 黎贵惇在《抚边杂录》中写的另一首诗道:“广南原属旧山河,财赋无如此处多。度外顽苗休置彼,釜中逋蔻莫容他。军粮不患转漕费,民食何忧饥馑嗟。今日养成精锐气,来秋愿速指天戈。”带有民族偏见。但在《见闻小录》中的诗,对少数民族是平等的,友善的。
《抚边杂录》见越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汉文、越文版。《见闻小录》见越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汉文、越文版。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