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验 加强“三三六”机制建设提高基层文化市场监管效能
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
北京市顺义区拥有网吧、印刷复制企业、娱乐场所等文化经营单位868家,分布在1021平方公里辖区内。为有效解决文化市场规模大、分布分散,而专业监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顺义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自2009年始,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创新,逐渐完善推行“建三网、考三项、创六无”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简称“三三六”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针对工作实际,积极构建“三三六”监管机制
适应文化市场发展形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三六”长效机制。
(一)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行政机构,建立起三级监管网络
整合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执法管理资源,形成区级监管、镇级管理、村级监督三级监管网络。在区级监管网络,由文化委、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城管大队等17个成员单位组成,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在镇(街道)级管理网络,辖区内25个镇(街道)以块为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施综合管理;在村(社区)级监督网络,468个村(社区)以群众对市场监督为主,把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二)摆正“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位置,将其纳入到“三项”重要工作考核体系之中
采取区文管办、“扫黄打非”办公室考核镇(街道)和成员单位,镇文管办、“扫黄打非”办公室考核村和监督员的办法,将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区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化工作三项考核体系,逐级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和地区,实施责任追究。
(三)细化考核工作标准,明确“六无”具体目标
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以“无非法贩卖出版物、无非法印刷复制场所、无非法经营‘黑网吧’、无非法经营‘黑歌厅’、无非法销售安装‘小耳朵’、无非法印制散发‘小广告’”为基本内容,开展“六无”社区(村)创建达标活动,推动“三三六”长效机制的落实。
二、实行多措并举,着力推进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
为确保“三三六”长效机制有效运行,他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一)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
按照《北京市顺义区建立完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整合了区“扫黄打非”执法资源,调整补充了区级文化市场管理成员单位,成立了区、镇两级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办公室,明确了各镇、街道办“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职责及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了区、镇“两办”的协调作用,形成了行业监管、属地管理、群众参与的文化市场管理新格局,实现了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纵到底、横到边的无缝衔接。
(二)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员队伍建设
按照“三三六”长效机制建设的要求,为加大监管力量,顺义区聘用了38名文化市场监督员,经过培训正式上岗。各村(社区)还聘用了近500名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实现了每个村(社区)均有文化市场监督员的目标,形成了群众参与的监督网络,为文化市场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施精确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提供了信息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了日常考核
按照“考三项”的工作要求,制定了《顺义区属地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考核办法》及量化标准,采取执法分队对镇(街道)每月一考、镇(街道)对村(社区)每季一考的方法,制作LED显示板定期上墙公布,着重对镇、街文化市场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领导重视是否到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日常管理是否严格等内容进行考核,促进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落实。
(四)进一步转变了监管职能
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区主管部门单独管理向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二是由区行业部门监管向行业部门指导镇、街属地管理的转变;三是由日常监督缺位向健全监督员队伍的转变;四是由区直接查处无证照经营行为向镇、街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查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