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和活动领域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入了以服务型创新劳动为重要推动力的阶段。但是,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已是非常久远的事情。那么,服务型创新劳动是如何形成的?它存在于哪些活动领域?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服务型创新劳动所应分析的问题。
一 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
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另外,它作为一种特殊创新劳动又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世界各国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其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的历史时期也不一致,因此我们不可能在世界经济史上确定一个世界各国统一的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时期。
一般来说,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得就较早。相反,在那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较晚的国家和地区,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得就较迟,甚至在某些特别落后的地区,到21世纪初其服务型创新劳动还未完全形成。世界上最早的服务型创新劳动出现在古埃及和西南亚地区,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的时期也较早,主要的服务业大约形成在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20世纪,在古埃及和西南亚地区,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分工不仅已经形成并且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古埃及等古代文化已经形成。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社会能够相对稳定地生产出一定量的剩余产品,这就为一些劳动者脱离物质生产专门从事非物质生产活动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这个时期社会统治阶级对服务劳动需求的大量增长,以及物质生产发展所产生的对服务劳动的需求也构成了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这个时期,古埃及和西南亚地区社会分工和古代文化的发展,就使得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发生表现为一个必然的过程。商业是服务型创新劳动存在的主要部门。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商品经济开始形成了。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兼做的,随着交换的发展才出现了专营商品买卖的商人。
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商业在古埃及和西南亚地区已经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商品交换已经很发达,对外贸易也较为频繁。两河流域的乌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市,阿卡德王国已经出现商人阶层。商品交换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紧密相关,它们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形成应该与商业的形成是并行的。没有交通运输业的形成,完成大量货物的异地异国的长途运输是不可能的。在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已经以航海活动驰名于世。在这个时期,古埃及和西南亚地区海上和陆地运输都有了很大发展。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促进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的重要因素。
早在公元前3500年,地中海周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公用事业相随产生。考古证明,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中已有结构完善的城市公用设施,公元前17世纪克诺斯王宫的设计者似乎已经知晓现代卫生设施的一切基本原理。在城市中生活服务业广泛地发展起来,为了满足野蛮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生活服务业的门类已经比较齐全,能够使统治者享受十分舒适的生活。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乃至科学研究等服务部门都已经出现。古埃及等许多国家已有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寺院已有乐器和专业艺术服务人员。古埃及的医生已有内脏、眼科和牙科等分工。公元前24世纪,古巴比伦就有了专门观察天象的专职祭司,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就发明了太阳历,建造了设计复杂的金字塔,这些都说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为科研服务的服务型创新劳动已经出现。
我国服务型创新劳动随服务业发展从夏代开始萌芽,到西周初期已基本形成。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已经出现剩余产品和商品交换,这就为服务劳动脱离农牧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殷商和西周时代青铜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的剩余产品率。西周初期古代城市的大量兴起,又为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虽然在西周初年,服务劳动基本上还未进入社会一般成员的消费范围,但社会统治阶级对服务劳动的消费已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同时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发展生产性服务劳动提供了必要性。因此,在西周初期,大多数服务劳动的独立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存在的门类已经比较齐全。
从我国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过程看,相传神农黄帝时代已有物物交换活动,殷商时代商业已很发达,并成为商族人的一种主要职业。到西周时期,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官府要设官来管理商业。交通运输业出现得也相当早。考古发现了4700年前的木桨,这说明原始社会末期已发明了水上交通工具。在夏代已有主管造车的地方官,这说明陆路交通运输已有相当大的发展。殷代已有造船业,并且据甲骨文记载,当时的交通工具已是多种多样。西周年间交通运输已很发达,不仅有主管交通和运输的专职官员,并且沿各交通要道都设立了交通站。
生活服务业在西周初期也已形成。在商末市场上已出现了饮食服务业,西周的民间饮食业已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不仅城里有饮食店,其他各种居民服务在西周年间也已比较兴旺。由于古代城市的兴起,农村过剩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中各种服务业发展的劳动力源泉。居民服务业种类繁杂,有一技之长的服务劳动者收益较为丰厚,生活也较富裕。旅店业在当时不仅已经形成,而且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城市公用业是随城市的形成而形成的。我国早在夏代就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城市,商代城市规模已经十分宏大。西周年间是我国古代城市兴起的时期,也是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的时期,城市中一般都建有庙宇、宫殿、民居、市场以及多种城市公用设施。虽然当时城市中的许多设施都是为了方便王室以及统治者而兴建的,但是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公用业也必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和其他主要服务行业在西周初期也已形成。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这说明,殷商时期乃至商以前我国已经存在专门研究文字的劳动,也存在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劳动者。到西周时期,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艺术业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史书记载三皇五帝时期就发明了埙、琴、磬和鼓等乐器。夏代和商代已经存在专门从事艺术活动的职业艺人。殷商时代的各种乐器已经自成体系。教育业在商代就已出现,甲骨文中就有邻国王室派子弟到商朝接受专门教育的明文记载。西周时期有“官学”,朝廷设有专门教育贵族子弟的“太学”,对贵族子弟进行礼、乐、射、御、书、术等文武之道系统的六艺教育。医疗卫生活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传说中神农氏之子尝百草发现草药。商代人们已经能够对各种疾病分类治疗,到周朝已有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的区分,对疾治疗的各种手段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因此可以认为,古老的中医业在周朝已经基本形成。到战国时期,中医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有十分精深的医学著作问世。
科学研究业在我国也是很古老的产业。据史料记载,在商代许多自然科学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不仅可以推测出商代已经有专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劳动者,而且从历史的渊源看可以说明,中国人在夏代就对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到周朝时期,不仅自然科学研究的门类增多了,而且社会科学也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科学研究有较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经历了千余年的漫长历史过程。当然由于各个服务行业的具体特性的差别,不同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所需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也会有差别,因此它们形成的历史时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由各种服务业的一般性质所决定,主要服务型创新劳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时期又是大致相同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国主要服务型创新劳动形成于西周初期是有历史根据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服务型创新劳动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服务型创新劳动没有发展的广阔天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一直是微不足道的,也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这同一原因,在中国历史上一种唯实物生产才是正道的古老观念,一直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排斥着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发展。在我国科学地认识服务型创新劳动的性质,把其真正当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来对待和发展,这仅仅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因此,我国服务型创新劳动经历了一个步履艰难的漫长发展过程。
二 服务型创新劳动的主要活动领域
上述分析已经表明,服务型创新劳动的形成并不是主要活动于那种特殊服务部门独立化以后的领域,而是活动于许多主要服务部门都已完成独立化以后的各个领域。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服务业是一个产业系统。
服务业或称第三产业是为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社会成员生活消费对各种服务的需求的特殊产业系统。服务业这种质的规定性表明,首先,服务业是一个特殊的劳动部门。在这个部门中所从事的各种具体劳动,共同特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它通过各种具体的具有社会有用性质的服务型劳动来满足社会的特殊需要。正是由于各种服务型劳动的这种特征,它们成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特殊劳动部门,并且作为一个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主要劳动部门与社会其他劳动部门在内容上相互区别。
其次,服务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它生产服务型消费品来满足社会的特殊需要。服务业生产的服务型消费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但是,服务型消费品不采取物的形式,不作为物离开服务者而存在,它是一个质实形虚的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不是用实物形体来满足人们的特殊消费需要,而是以一个客观服务过程来满足消费需要的。
在商品经济关系中,服务型创新劳动作为社会劳动的抽象内容,同样能够创造价值,从而形成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服务业所包含的劳动部门,在性质上属于进行生产劳动的产业部门。服务业是社会产业分工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社会生产力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以其先前形成的社会产业的一定发展为条件,并且是其先前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客观要求;它一旦形成后,便与其他并存的社会产业构成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因此,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服务业是社会产业分工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包含的各个服务部门必然要直接参加社会再生产过程,构成社会产业循环运动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
明确了服务业的内涵也就把握了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主要领域。但是,服务业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服务业形成期和发达期的不同历史区间,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主要领域有很大区别。这里仅对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主要领域的范围进行概括分析。这些部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第一,运输和通信服务部门。它们构成服务型创新劳动赖以活动的主要领域的一个部门,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使经济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它们的产品不是新的物品,而是运动形式本身。从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过程看货运部门所从事的创新劳动,可视为处在运输中的商品生产的一个阶段。而从运输本身的创新劳动及其结果看,它属于非实物生产的服务部门。通信业所从事的创新劳动本身也不生产任何新的物品,通信业传达信息,为社会提供运动形式的消费品。
第二,科学技术服务部门。科技劳动是随着生产过程技术条件的社会化而逐渐独立化成为一个服务部门的。它的独立化一方面没有改变它作为生产过程内部结合劳动一个组成部分的生产性质;另一方面它独立于实物生产过程之外,取得了非实物生产的新形式。它成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其服务型创新劳动为社会提供独立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新型服务型消费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及为其服务的服务型创新劳动日益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为实现价值进行劳动的各种商业部门。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产品的价值具有社会性质。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实现预期价值到社会价值转化的劳动部门必然发展起来。广义的生产过程包括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整个过程。因此,商业部门中一切实现价值这种转换的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范畴。这种生产性劳动不仅包括商品的运输、保管、包装的劳动,也包括商品的分类、清理、陈列、传递、计算和性能咨询等方面的劳动。这种劳动脱离实物生产过程,独立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型消费品,因此应属于非实物生产部门,在这个领域服务型创新劳动是非常活跃的。
第四,生活服务部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的内容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分散的家务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发展为一个肢体复杂的生活服务部门。它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服装、饮食、购物、养生、维修、旅游、美容、洗浴等。这些行业提供服务形式的消费品,直接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需要,服务型创新劳动不断提高它们的服务质量。
第五,文教卫生服务部门。直接从事文化艺术的创新劳动者,创造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精神消费资料。文化艺术部门也生产一部分实物形式的文化艺术产品,但主要是生产服务型消费品,因此总体上应该包含在服务业中。教育部门提供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服务,直接实现着人类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教育服务的需求日趋扩大。教育部门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最终解放的基本条件。直接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部门提供了人类生长、存在和发展方式转变所必需的服务。
第六,金融部门。金融业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金融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金融业又是商品生产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金融业的劳动是操作价值形式的劳动,它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货币是商品生产的内在要素,金融业可以通过组织货币运动来加速商品形态变化,节约货币资金,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商品生产的效率。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核算中心、调节中心、管理中心、监督中心和信息中心。金融业的服务型创新劳动是改进社会劳动分配和资源配置、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经济活动。
上述服务部门一旦形成,服务型创新劳动的主要活动领域即已构成。这些领域作为一个产业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服务业基本形成。服务业作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包含的范围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和范围已经与传统服务业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别,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别。各国对服务业的认识,以及服务业范围的划分和服务业自身范围的确定,都是很不一致的。本书采用的服务业定义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广义服务业,承认服务业是服务型创新劳动的主要活动领域,并且将重点研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中的服务型创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