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刘藻统兵时期
清缅战争历时四年,以清朝统兵者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为刘藻统兵阶段。刘藻(1701—1766年),字素存,山东菏泽人,初名玉麟,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试一等,授翰林院检讨,更名刘藻。二十二年,以湖北布政使擢云南巡抚,加太子少保,兼领贵州巡抚。二十九年六月,云贵总督吴达善调补湖广总督,刘藻补授云贵总督[30]。
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初十日,刘藻调兵剿逐入境缅军,清缅战争正式爆发。当时云南提督达启正巡阅至普洱,刘藻飞札令其暂驻普洱,达启派土弁带练兵1000名前往剿逐。二十五、二十六日,达启与各镇府先后禀报刘藻,“莽匪”已由猛腊闯入小猛、补角、补竜等处,肆意焚掠,前次派遣土练已不能抵御。刘藻闻报,立即加调普洱附近元江、临安二府所属土练各1000名往援。随又据报,“莽匪”窜入易武土司地方,逼近思茅,达启以思茅境内防守兵力不足,就近调拨元江营兵300名前往协防。二十七日,刘藻又接提镇道府等各札禀,“莽匪”渐逼内地,各处土练望风逃散,若非加以兵威,骤难捕灭。因普洱镇兵只有千余,除分防各处要隘外,存城无几,刘藻令参将何琼诏带领督抚两标及城守营兵共600名前赴普洱,又调临元、曲寻、楚姚等镇协营兵2000余名陆续进发。二十八日,刘藻起程前往普洱,会同达启督率官兵分路进剿[31]。
十二月十九日,乾隆帝接到刘藻关于调兵剿逐入境缅军的奏报,立即下谕:“此等丑类,野性难驯,敢于扰害边境,非大加惩创,无以警凶顽而申国法。刘藻等既经调兵进剿,必当穷力追擒,捣其巢穴,务使根株尽绝,边徼肃清。恐刘藻拘于书生之见,意存姑息,仅以驱逐出境,畏威逃窜,遂尔苟且了事。不知匪徒冥顽不灵,乘衅生事,视以为常。前此阿温、波半、扎乃占一案,未尝不重治其罪,甫经半载,仍敢怙恶不悛,即其屡扰边界,已属罪无可逭。此次若复稍存宽纵,难保其不再干犯。养痈贻患之说,尤不可不深以为戒。著将此传谕刘藻知之。”[32]乾隆帝谕令刘藻彻底剿逐入境缅军,标志着战争的升级。为解决军费和军粮问题,刘藻与巡抚常钧奏请“加炉鼓铸,于三十一年正月起,省局添炉五座,加铸十卯”,除去各项杂费、工本银外,可“获余息银八千三百余两,以备防边之用”;至于军粮,因普洱厅县仓米不敷支放,请拨元江、新平等府县仓米接济。对于刘藻和常钧的建议,乾隆帝表示同意[33]。
这次缅兵滋扰内地,系分三路而来,一路由猛笼滋扰九龙江,一路由猛捧、猛腊窜伏橄榄坝,另整控江一带亦有缅兵出现。清军由普洱镇总兵刘德成率领,于十二月十九、二十日由小猛养分两路前进,一路往九龙江,一路往橄榄坝。对于整控江之缅兵,则令何琼诏、明浩由思茅一路领兵驻扎整控江内,俟剿毕九龙江一带缅兵,抄杀猛遮等处,再令过江夹攻[34]。时九龙江、橄榄坝两路清军连战获胜,乘胜夺回车里宣慰土城,然缅兵未肯即退。另何琼诏、明浩一路,因闻猛阿被攻,遂与守备杨坤率兵渡江,并将兵器捆载行装,将弁等徒手散行,甫行数里,缅兵冲出,清军溃败,明浩受伤,何琼诏等不知下落。前方战败,刘藻以何琼诏等不遵军令,妄图邀功,轻进致败,何琼诏阵亡上奏。三十一年(1766)正月十六日,乾隆帝得刘藻奏报,立即批示:“此事似不可中止、小小惩创了事,莫若大举以靖其源,或俟兵威齐集,再行进发亦可。”考虑到刘藻系文官,乾隆帝令其“居中调度,审机宜而彰赏罚”,至攻战之事,则“督催达启奋勇为之”[35]。同日,乾隆帝又秘密下旨,以熟悉军务之陕甘总督杨应琚调补云贵总督,湖广总督吴达善调补陕甘总督,刘藻调补湖广总督,并令此旨不必颁发,俟杨应琚到云南后,再行一一交代[36]。
刘藻奏报何琼诏等阵亡,但何琼诏等陆续回营,刘藻复行参奏将何琼诏、明浩等审拟治罪。二月初二日,乾隆帝接到刘藻奏报,以刘藻审理何琼诏一案“情节甚属含糊纰缪”,且“所讯供词,于紧要情节全未问及”,下谕将刘藻降补湖北巡抚,与达启一并交部议处,因杨应琚未到云南,刘藻、达启仍须实力整顿,毋稍姑息[37]。至何琼诏、明浩、杨坤三人,俱令处斩,以正典刑[38]。此时,刘藻正加调官兵分路攻防:整控江派兵1200名,习本江派兵200名,小黑江派兵100名,小猛养、普藤派兵100名,思茅派兵200名驻防;其余兵丁、沙练4100名,一并派交刘德成,令其于九龙江各处分拨,俟兵练到齐之后,彼此知会,两路夹攻;另整控江一路,则飞调楚姚镇总兵华封驰赴筹划,会合进攻。至此,各地总计调来官兵7670名、土练1000名[39]。二月初七日,常钧参奏刘藻调兵不合定例、靡费军饷:“刘藻调取各镇协营官兵,有调至中途停止撤回者,或初调赴此处,中途改赴彼处,更有已改赴彼处,复有仍令赴此处,并再撤回者。”乾隆帝闻奏下谕,此项枉费银粮,即令刘藻赔补[40]。
二月十一、十八、二十二日,乾隆帝三次接到刘藻关于剿逐缅兵的奏报,以刘藻种种办理不善,三次降旨叱责[41]。在十八日颁发的谕旨中,乾隆帝命传谕刘藻,现在对于进剿军务,必须实心经理,不可稍怀畏惧,贻误事机,否则即是自取罪戾[42]。在二十二日收到的奏折中,刘藻有“轸念瘴乡,整兵稍待,再图大举”等语,乾隆帝怒斥其“大谬”,令其在杨应琚未到之前,“仍当督促调集之兵奋勇征剿,断不可惑于瘴疠之说,轻议撤回,再干罪戾”。[43]二十三日,吏部议将刘藻、达启革职,乾隆帝下令,刘藻即照部议革职,留滇效力,所有调兵不合定例、靡费军饷之处,将来报销时俱令赔补;达启唯听刘藻指使,数月以来毫无调度,且无专具一折奏报,亦照部议革职,留滇效力[44]。达启既经革职,令以湖广提督李勋调补云南提督[45]。
二十六日,刘藻接到乾隆帝二月初二日叱责谕旨,“恐惧战栗,惶悚无地”,解释称因“正月初间忽患中满之症,二十余日饮食减少,精神恍惚”,以致办理案件多有错漏,现在经过调养,已经“精神略复,查看原详口供,实多纰缪”,目前正严催各路官兵并力进剿[46]。三月初三日,刘藻又接到乾隆帝正月十六日、二月十八日朱批奏折四件及廷寄谕旨一件[47],惶恐之际竟于是夜自刎,因伤重不能饮食言语,延至初十日气绝身亡[48]。
自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初十日调兵剿逐入境缅兵至三十一年三月初三日自刎,刘藻统兵近四个月。这一时期战事主要在云南境内进行,清军兵力主要是云南地方绿营兵7000余名和土练1000余名。由于刘藻指挥不力,乾隆帝屡加叱责,以致刘藻惶恐自杀。
关于刘藻统兵时期的清缅战争,英国人伯尼根据缅甸史料记述:云贵总督向中国皇帝奏请出兵不久,一支由5万步兵和1万骑兵组成的中国军队,就在将军“尹大老爷”(YI′N-TA′-LÔ-YE′)率领下进攻景栋,景栋土司随之内附。1765年12月28日,缅王辛骠信(按:指孟驳)获悉中国军队进攻景栋,即派将军奈谬泽都率领由2万步兵、200战象、2000骑兵组成的11路大军前往救援。华军骑兵遭缅军象兵冲击,被迫撤退。缅军一直攻至澜沧江,华军损失惨重,统帅“尹大老爷”被杀。缅军既获胜利,于1766年4月8日凯旋回至阿瓦[49]。不难看出,对于这一时期的战事,缅方史料记述与中国史籍记载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