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改革红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位的思考

世界银行在2014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宣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总量预计年底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于这个判断,我国官方没有也不必做出明确的评价,但是,应该密切关注,充分研究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含义。本文拟简述对我国经济总量排位的思考,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 对世界银行的预测应该采取的态度

第一,目前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的估算存在诸多问题,不应该引以为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进行国际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比较时,不仅使用汇率法计算GDP总量和人均量,也提供一套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分国别数据。由于一般认为,各国的价格水平不尽相同,汇率也不能完全反映市场均衡水平,所以,一些国际机构和学术单位,常常按照各国货币对一揽子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计算出购买力平价,修正GDP总量和人均水平。这种估算在应用于我国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产生两个误判:一是低估我国实际物价水平,二是暗含我国汇率仍然被低估的假设。其结果可能过早改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实际上,我国官方从未承认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数字。因此,按照一贯的原则,我国不应正式对世界银行的这个预测做出反应。

第二,对于我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预期,应该有所预判并及早研究,形成政策储备。应该看到,按照我国过去的实际增长速度,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增长速度预期,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情。例如,按照汇率法计算的我国经济总量,在20世纪90年代,从占世界第十位提高到占世界第六位,在21世纪的前10年,则分别超过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位居美国之后占世界第二位。几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已经预测,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总量将于2017年赶超美国。一般认为,按照汇率法计算经济总量,中国也将在2030年之前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于世界经济版图这一迟早要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应该及时做好严肃的研究和充足的政策准备。

二 预期或实际成为“世界第一”的含义

第三,被反复渲染的赶超美国预期,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从正面来看,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的预期,有利于消除悲观的经济形势判断,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连续增长转为绝对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GDP增长率从“十二五”期间开始已经有所减缓。在国内外分析家中产生了一种经济悲观情绪。一些国际上的观察家关于中国经济将要“撞墙”,或者像美国底特律那样深陷“锈带”命运之中,乃至泡沫即将破裂的各种预言不绝如缕。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尽管正在得到改善,也成为唱衰中国经济的素材。国内一些经济分析人士也受到增长速度减缓等现象的影响,陷入经济悲观主义,影响客观冷静的判断,乃至提出不恰当的政策建议。在这种氛围下,由世界经济发展的权威机构发布看好中国经济的新闻,有利于消除分析家和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动力赢得信心。

然而,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预测被不断炒作,也会刺激美国的神经,使其做出进一步遏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的举措,不利于保持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例如,2013年,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阿里森发表文章,认为中美面临着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两千多年前,雅典将领、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历时长久、后果惨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正是雅典的崛起及其在斯巴达所引发的恐惧。阿里森还举出诸多其他历史事实,证明在大国关系历史上的确存在着这个“修昔底德陷阱”。即使经济总量日益接近甚至最终超过美国,我国人均GDP排位仍将长期靠后,缩小与美国在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差距,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放低姿态,赢得时间,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

第四,我们应该加紧研究作为对世界经济、政治、外交负有更多责任的大国策略。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各国对我国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有更高的期望。其中不乏来自那些意图遏制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家的恶意要求,如在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和承诺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否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也有来自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大幅提高而产生了更多期待。对此,我国应有足够的研究,形成具有长期性、大局性和战略性的策略,一方面利用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加快对外投资“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制定国际交往规则的话语权,创造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争取长期保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本着以我为主、以国内发展为主的原则发挥应有的国际作用,形成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经济体的世界经济格局。

三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选择

第五,准确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防止政策失误把增长速度放缓演变成经济发展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虽然按照以往的增长率预测,我国终将在总量上赶超美国,在人均GDP水平上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从劳动力供给、资本回报率和生产率提高的趋势判断,我国GDP增长率预期将逐年有所下降。根据我们的估算,GDP的潜在增长率,即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速度可以维持的正常增长速度,正在从1995~2010年这15年的平均10.3%,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平均7.6%,到“十三五”时期还会继续下降到6.2%。应该认识到,这个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供给方面能力变化的结果,而不是需求方面的冲击造成的。因此,应准确认识经济增长换挡期,冷静接受与潜在增长率相符的较低增长速度,正确的应对策略不是加大对经济的刺激力度,而是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第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获得制度红利,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抑制经济增长的制度性障碍,包括户籍制度对劳动力供给潜力的制约、现行投融资体制对投资效率改进的制约,以及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歧视性待遇导致的对生产率提高的制约等。通过推进改革破除这些制度障碍,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增长率。例如,我们的测算表明,在2011~2020年期间,通过一系列改革,每年把劳动参与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把潜在增长率提高0.88个百分点;如果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把潜在增长率提高0.99个百分点;而通过逐步调整生育政策,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接近1.8的水平,则可以在2030年之后显示效果,潜在增长率可以提高10%~15%。

原载2014年第8期《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