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逻辑及社会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韩庆祥[1]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社会稳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保障。矛盾凸显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群体性事件类型多元化。其中一种类型,可称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作为一种新型群体性事件,其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超过其他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其参与人数众多,冲突手段暴力化且无底限,有可能造成局部社会骚乱和社会动荡,是目前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之一。深入研究“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过程,把握其发展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对中国社会稳定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逻辑及社会治理》一书,是目前第一部研究“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专著。它在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无直接利益冲突”研究的整体框架,剖析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对于政府深入理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来龙去脉、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渡过矛盾凸显期,有所裨益。

《“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逻辑及社会治理》一书的主要特点和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书系统地研究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作为目前第一部研究“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专著,该书不是从“无直接利益冲突”某个环节或单个问题进行研究,而是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概念、特征、分类、性质、影响、演变的主要环节、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治理机制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构成“无直接利益冲突”研究的完整路线图,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思维与特点。

第二,该书注重“无直接利益冲突”基础概念的学理性研究,在特征梳理、类型划分与性质分析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该书从事件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两个维度,较为全面地阐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总体特征;从“无直接利益冲突”参与主体、燃点等特征,尝试区分“无直接利益冲突”三种不同类型;通过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关于区分矛盾性质标准的深化研究,提出“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矛盾主体人民性、非政治性、可协调性的因素,只具备矛盾对抗形式而不具备对抗性矛盾的性质。

第三,“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一种生成机理较为特殊的群体性事件,该书初步揭示了其生成动因及其逻辑关系。“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主要参与主体是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的介入,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的机理主要是揭示无直接利益相关者介入的动因。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现场介入动因主要是不公平感的社会心理引发的不满和怨恨心态,这种社会心理和心态显然不是群体性事件现场形成的,而是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形成。本书通过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环节的梳理,提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的四个环节,即矛盾产生的源头、矛盾演变的中间环节、矛盾的诱因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四个环节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的动因及逻辑关系是,无直接利益相关者日常生活中利益受损的源头性动因,经过利益表达受阻的中间变量,形成不公平感的社会心理,这种隐性社会心理遇到诱因事件,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现场以发泄不满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该书通过观察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凸显的现象,揭示中国社会矛盾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得以观察中国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无直接利益冲突”作为一种新型群体性事件能够反映出中国社会矛盾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无直接利益冲突”中矛盾冲突主体分化为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利益群体,能够反映出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变迁中的“断裂”现象;“无直接利益冲突”参与主体增多与暴力手段的使用,反映出中国社会局部矛盾的对抗性增强;“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环节与动因增多,反映出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现场演变过程呈现出突发性、非线性等现代风险社会的特点;“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的直接动因,反映出中国社会部分利益型矛盾转变为社会心理冲突。

第五,该书依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生成的独特机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式。从“无直接利益冲突”产生过程来看,其生成的独特机理主要在于事件生成动因并不是单一的利益因素,而是利益因素、利益表达、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不能采取单一手段,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首先,要构建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治理理念。辩证地看待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矛盾产生的必然性,要从过去刚性维稳理念转变为柔性维稳理念;从静态维稳理念转变为动态维稳理念;从行政管理理念转变为法治治理理念;在改革发展中推进稳定,保持社会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稳定。

“无直接利益冲突”治理需要采取复合型的对策,一是完善矛盾源头预防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顶层设计完善和公共决策科学化;基层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机制构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增强矛盾化解环节中利益表达的有效性,需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利益表达减压阀效果,有效化解矛盾。三是化解不公平感的社会心理,既要解决权力异化的主导因素,又要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和社会关怀建设疏导社会不良心态,以解决由权力导致分配不公的问题作为治理的关键。四是完善中国特色危机与应急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着重在“本体”诱因事件之前进行风险评估;事中着重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注重善后处置,从深层次铲除“无直接利益冲突”发生的土壤。五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矛盾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贯穿“无直接利益冲突”治理的一条红线。

作为研究“无直接利益冲突”探索性的专著,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探索。一是通过“无直接利益冲突”深化研究,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二是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在现实案例中把握“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展规律,同时,细化分析“无直接利益冲突”案例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对策。谢海军同志是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培养的博士生,我很高兴看到该同志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希望其以后能在该问题研究中取得新的成果。


[1] 韩庆祥,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