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性、政治以及两者的关系都是复杂而又重大的研究课题。本书以此为专门研究对象,是一部十分富有特色的学术著作。
我个人以为,该著的主要贡献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首先,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古典哲学和近代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人性与政治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外哲学家在人性、政治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思考和智慧,从而具有一定的专题思想史的价值。其次,在广泛借鉴和吸取中西方相关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对人性、政治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独立和较为彻底的探究,着力于进一步揭示并重新描述其本质联系或规律性。再次,以改变当下中国现实为实践指向,以期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学理上的支持。
该著的最大学术特色是,在注意全面论述人性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同时,明确地将人性及其完善置于中心地位,肯定并较为充分地论证了人性对于政治的奠基和决定作用,提出并突出强调了人性决定政治、政治的正当性就在于其对人性和人的主体地位的维护、以人性为政治立法从而实现人性与政治两者的良性互动等重要观点。与此相联系,论著对马克思哲学的相关论述进行重释,认为马克思对人性的理解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片面地运用了对象化原则,割裂了人与政治的关联,遗失了人本身的存在,完全偏离了马克思所开创的政治哲学轨道。
断言人性对于政治具有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吗?这是否与马克思哲学的立场相悖而主张了一种抽象的人性论?抑或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对此,作者在书中已有系统论证和回答。在此,我想强调的是:其一,一般而论,人性及其完善应是一切政治的现实起点、终极目标和最高标准;其二,特殊而论,人性的生成固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处在不断地建构、演变和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就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间节点来说,它作为一种存在着的既定物,构成人的包括政治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赖以出发的前提和起点,也就是说,在任何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总是必须从自身既有的、特定的人性的状况出发,去从事包括政治活动在内的任何活动,去建构包括政治领域在内的任何领域,并借此进一步提升既有的、特定的人性的发展境界和水平。由此不难看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政治均是人性借以实现其自身的对象物、中介和手段,为人性所规定并从属于人性及其完善。不过,政治活动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反过来也规制和影响人性的生成。
将人性视为政治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也较为客观地表述了马克思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自由人格”为人的发展归宿和目标,将人类历史归结为“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以及“人性的不断改变而已”,而将政治视为隶属和服务于人的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从而归根到底隶属和服务于人的“自由人格”实现的一种历史现象。
阿尔都塞曾将以人和人的本质为理论中心作为抽象人性论或人道主义的主要标志。他的这一主张迄今在中国学界仍有较大的影响。但是,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某种理论是否以人或人的本质为中心,而是在于该种理论到底如何理解和界定人或人的本质。也就是说,是否以人和人的本质为中心,并不构成、也构不成判定一种有关人的理论合理与否乃至是唯物主义抑或是唯心主义的标准,能够构成这一标准的只能是对人和人的本质的界说合理或正确与否。
期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进中国学界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期望作者发扬论著中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写出更好、更深刻的作品。
谨为序。
侯才
2015年7月30日于京城西郊大有北里